•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抢盐”事件看流言传播:抢盐事件

    时间:2020-08-12 07:24: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抢盐事件,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流言得以传播的原因、发生特点,以及对流言传播的控制。   【关键词】“抢盐”事件 流言传播 流言控制   
      流言,英文名为“rumor”,被定义为“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当流言插上新媒体的翅膀,以一种新的姿态传播时,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国家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安全。因此,本文结合“抢盐”事件,来探索新媒体时代的流言传播。
      
      一、“抢盐”事件回放
      
      因“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我国从2011年3月14日开始出现“抢盐”苗头,谣言声起。15日网上有10条关于“抢盐”的信息,其中上海博友在15日13:34发布的“#东京~日本~地震~海啸~爆炸#超市里的盐和紫菜都抢疯了,海啸造成的海水污染……”成为最早描述抢盐的微博。①通过网络转帖、微博、人际等传播方式扩散开来。
      16日,全国各地出现“抢盐”狂潮,不少民众在超市商店排起长队高价购买食盐。随之,媒体开始发挥自己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进行全方位的辟谣,《法制晚报》17日刊发了《食盐供应充足 价格不会上涨》,中新社在17日下午就发出《全国多地现抢购食盐潮中盐称将确保市场供应》的新闻稿,18日,便开始了退盐风潮。
      
      二、流言传播的外在因素
      
      社会学家涩谷保认为,流言是临时的新闻,它是环境模糊时,群体根据已有的信息碎片,对事件意义和解释的建构。缺乏权威声音时,受众就会通过网络、手机短信、亲友电话等手段去努力寻求信息,为各种流言的滋生提供温床。面对核污染的集体恐慌、新媒体互动传播模式,是“抢盐”事件的外在刺激因素。
      复旦大学公共安全中心主任腾五晓指出,“民众的恐慌心理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流言扩散的原因之一。”根据群体模仿理论,受众面临突然或灾难性事件时,用常规方法很难应付局面,反应一般基于本能进行,而最简单省力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对核辐射的恐慌,使受众盲目相信“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流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体、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手,带来传播的革命性变化。与传统媒体下的受众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集传受于一体,超越了被动的接受者,开始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由于新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具有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特性。“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流言信息快速增殖、回流周期缩短,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3月16日,微博上有“抢盐”相关信息25033条。②
      
      三、流言传播内在因素
      
      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的流言。抢盐事件,显然属于后者。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重要性(i)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暧昧性(a)之乘积成正比”,这句话改写成公式即: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③
      奥尔波特的这个公式指出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一是常常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二是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推动着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④换言之,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问题的重要性”和“证据的不确定性”。从SARS事件到 “蛆橘”事件,从抢购食盐到抢购绿豆,流言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紧紧围绕着“问题的重要性”和“证据的不确定性”,见缝插针,“导演”一波又一波的流言传播。
      
      四、加强媒体舆论导向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问题的判断。
      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承担起信息预警责任(及时发现流言,向有关部门汇报,以提供决策的参照)、教育责任(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应急、自救与互救常识的教育)、解释和澄清流言的责任(揭露流言的错误与矛盾以及隐藏在流言背后的隐秘动机)。⑤
      大众传播是社会的“守望者”和“�望者”。各媒体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打消民众的恐慌情绪,消除疑虑,全方位辟谣。先后有《盲目购买食盐,没必要》等文章或专题活动。据《法制晚报》统计,17日在头版发布“抢盐”信息的报纸有《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等22家。其中20家媒体称“库存充足,跟风抢盐没必要”。18日,151家报纸在头版强调:“盐库储备充足 市民无需囤盐”。19日,73家报纸头版涉盐,其中26%的报纸关注被炒高的食盐价格,70%的报纸关注食盐市场恢复秩序,4%的报纸已经关注退盐潮。⑥
      在新媒体时代下,流言传播在传播内容、渠道上都有所拓展。如何减小流言传播的危害性,不是媒体一家之力所能独掌的,还需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受众加强自身突发事件意识,理性地辨别流言的是与非。
      
      参考文献
      ①②⑥《日本核辐射引发我国抢盐始末》,《法制晚报》,2011年3月27,A14
      ③④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8
      ⑤王新平:《媒体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中的流言传播》,《传媒观察》,2008(9)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班学生)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流言 传播 事件 从“抢盐”事件看流言传播 2011年抢盐事件 2011中国抢盐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