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案例_从《南方周末》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时间:2020-08-11 08:03: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其在深度报道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从研究是什么成就了《南方周末》公信力的角度,分析和探寻我国当代报刊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南方周末》 深度报道 困境 新闻背景
      
      深度报道是近些年来受欢迎的报道形式。西方新闻业界往往从操作的角度去理解深度报道,最广为人知的是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也就是说深度报道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另一个流行的观点是,深度报道是在“5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内涵加以扩大。然而上述两种观点也还并不能够完整地揭示出深度报道的理论本质,它们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指导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报道写作实践上。 ①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评选首次设立了“深度报道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在中国的逐步普及,深度报道开始全面进入电视领域。199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实性栏目《焦点访谈》以极高的收视率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紧接着《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先后创立。中国报业市场也一下子开始了“扩版热”,各类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遍布各报纸的重要版面。
      
      一、深度报道成就《南方周末》
      
      1、《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创刊后的短短二十六年,一纸风行,独步报林。《南方周末》创办之初,由于其定位为“文化娱乐类小报”,所以组稿内容多为“三星”,即演艺界明星、体育界明星、明星艺术家。而当今的《南方周末》,以其在深度报道上取得的成就而著称。1996年第二次扩版之后,就有了严肃、主流的时政报道的定位。此后,其深度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它的成功源于它用独特的视角来报道最新、最重大的新闻事件,立足时代精神,具有理性思维,关注民生。
      深度报道成就了《南方周末》。“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
      2、《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风格
      《南方周末》在其深度报道中,形成了“揭黑批判的报道”风格。跨过1995年的门槛,从此便开始了《南方周末》的“黄金时代”。通过对重大案件的深入采访报道,以及对重大选题的策划和操作,《南方周末》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其“正义、爱心、良知”办报理念的指导下,《南方周末》在深度报道上开始不遗余力地报道大案要案,并且大多为调查性、揭露性报道。如《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1998年)、《朔州毒酒惨案直击》(1998年)、《綦江垮桥的背后》(1999年)、《股市黑幕》(2000年)、《张君案检讨:一个极端暴力集团的成长》(2001年)、《南丹矿难》(2001年)等。
      除了在大量的案件报道中为受到冤屈的弱者奔走呼号,关于其他社会弱者的报道也属于这一时期的“常见题材”。如关于三农问题的《农民发誓告倒公安局》(1997年)及许多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报道。《南方周末》还是我国最早关注艾滋病问题的媒体之一,早在1996年11月19日就刊登了长篇报道《艾滋病在中国》。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拆迁户代言,如《谁夺我祖传石库门》(2002年)。为城市民工代言,如《周立太代民工泣血上诉 近百起工伤案陆续开庭》(1999年)等。对于这种报道风格,《南方周末》前主编江艺平在1999年的《新年献词》中精炼的概括为:“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3、《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主要立足于三个“着眼点”:
      (1)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关注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加大深度报道,精心锻造自己的主打产品。
      《南方周末》在转型后,不遗余力地报道大案要案,不但树立起了“新闻界良心”的标杆,提高了公信力,也由于其在报道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建立在理性调查,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同情弱者的倾向,被读者誉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自1996年提出“正义、爱心、良知”的理念后,《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个性张扬、尊重人性、文笔优美,故事性强、强调细节,代表作有《当儿子遭遇死亡:文湘莉在1997年的最后三天》(1998年1月23日)、《死刑犯的最后十六个小时》(1998年1月9日)、《乡村女教师》(1999年8月27日)等。对于这种报道风格,《南方周末》前主编左方曾经有过非常清晰的概括:“我们强调理性批评。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思想,但在邪恶势力面前绝不做一个没有心肝的旁观者。我们重视人道主义、人性的文化,同情社会上的弱者群,但我们同时知道每一项重大改革的成果都需要由民众用汗水与泪水的代价去换取。我们之所以要为受损害的弱者请命,不是要充当救世主而仅是企求在精神上给他们一点慰藉,同时也想以此来唤醒某些人心中沉睡了的良知。”
      (2)着眼于当前工作要点,密切关注广大读者应知、想知、难知的事情,加大报道力度,精心锻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启蒙”是《南方周末》创刊时的目的之一,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与评论中,向广大读者进行着西方社会民主观念、司法独立、教育公益化、经济市场化等启蒙,推动中国吸收国外优秀经验。
      《南方周末》借新闻评论的栏目,如“自由谈”等,发表大量的深度文章,向国民介绍西方的社会民主观念,市场规则条文,文化多样性形态等。带来了中西方社会观念的冲撞,使中国社会在冲撞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②
      (3)是着眼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广大读者求新、求特、求异的心理,拓宽报道视角,精心锻造自己的独家产品。
      《南方周末》的编辑策略在于避免新闻同质化,力求独家视角、独家报道和独家评论。标榜“新闻以独家为主”,并注重把独家报道在头版用显著的方式标示出来,这是《南方周末》头版的一大特点。作为一份周报,它在时效性上处劣势,因此,它不断发挥自己作为报纸媒体的优势做深度报道。注重评论,并避开了在热点问题上与同质报刊的竞争,采用了深度报道与“文学化”的有机结合。
      
      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所面临的困境
      
      《南方周末》是成功的,但也不够十全十美:其一,注重批评,缺少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深度报道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事实进行调查,将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做到客观、准确和公正,“这一点上《南方周末》就弱了些,它欣赏煽情的文字,往往容易过。一些报道手法也并不职业,同时又不注重政府的重视与参与。坚持舆论监督不是去煽风点火,不是报道猎奇引起社会的波动,而是利用报道去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其二,地域报道不平衡。因为它所刊登的多数有政治暗示性的内容更多的是中国的北方或北方的大城市少数知识精英所关心的,并不被一门心思经商的广东人所热衷;凡是涉及广东本地的问题,它几乎一律回避。如果从视角方面而言,它也多数拿北方人的某些视角来观察及采编新闻,《南方周末》等于在帮助北京人办报。如果说这些感觉有失偏颇,那么这些结论是真实而具体的。③
      
      三、报纸深度报道的拓展
      
      面对多媒体数字网络的冲击,报纸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危机所在,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生存理念和信心。因为报纸自身所具有的长处和优势是网络所不具备的。相反,按照媒介形态变化的“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原则,只要传统媒介能够深刻认识网络媒介所带来变化的实质,寻找新的报道模式来建立自己的差异竞争优势,将会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格局。
      众所周知,网络新闻和多媒体“快餐”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新闻的浅显性,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基本是一些简单、浅显的初级信息,缺乏进一步的加工和提升。而报纸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这方面施展拳脚,它有一定的编辑时间和一些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用解释性的深度报道来应对网络的浅显性特征。④
      1、挖掘新闻背景,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度报道重在对社会疑难问题、热点问题的探讨和解释,通过记者对新闻背景及大量材料的分析,对某一社会现象采取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全方位、多层次的透视,通过追溯历史,预测未来来说明现在,通过这一层层的挖掘,将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症结暴露在受众面前,解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迷惑,让他们了解新闻后面的东西,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从而得到深刻的启迪。
      2、把新闻做深做透,以其深刻性吸引读者
      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广大受众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但对一些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则需要通过报纸的深度报道来解疑释惑。深度报道不仅在向受众提供一般化的新闻信息,而且由此及彼,把个案的问题推而广之;它既要探讨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要揭示事实的意义、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和认识。
      3、形成舆论强势,推进社会难点问题的解决
      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地带,都是报纸的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在这类问题中,深度报道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新闻事实的整合,将同类问题聚集透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形成了舆论强势,在促进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钱怡,《〈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研究――一个新闻话语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硕论文,2007
      ②李艳培,《〈南方周末〉“自由谈”谈了什么――对《南方周末》价值取向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论文,2009
      ③王健,《〈南方周末〉深度报道风格的变迁》,《采写编》,2007
      ④尹亚杰,《多媒体时代的报纸深度报道》,《青年记者》[J],2008(17)
      (作者:熊静,南昌大学新闻系09级研究生;曾勰,南昌大学传媒中心)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看报 南方周末 深度报道 从《南方周末》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经典深度报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