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深度报道 如何操作深度报道

    时间:2020-07-15 07:17: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二十年的改革,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理念正从正面报道向舆论意识的觉醒、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意识到报道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新闻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吸引子人们的眼球。由中央电视台亲自打造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一开播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大做“深度”文章,以满足受众需求。目睹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火爆”,报界再也无法保持安静,纷纷“创新刊”、“加厚报纸”。一些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等深度报道为标题的报纸一夜间如雨后春笋,并就此在中国传媒的土壤里扎稳了脚跟。
      何为深度报道呢?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的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遍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也就是新闻的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这样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十二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此外,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还有很多,不论各家、各派对其定义有何不同,但深度报道都具有以下特点:一具有深刻性。就是要从新闻的表层向深层拓展,从事件向认知拓展,从事件的本身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拓展。二要有过程性。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要有所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实的最新发展趋势。三具有解释性和分析性。权威人士要提供经典分析,启发受众的智慧,带动受众思考。四是整合性。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文体的整合,对媒介的整合,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整合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力量)。
      深度报道的定义及其特点使我们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报道方式形成的文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它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表)、预测性报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典型表现是,雅典奥运会中,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进行预测)。二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即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在一起)、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均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典中国”、“骄傲中国”)。以上五种具体的报道方式是深度报道文体的典型范式,进行深度操作时,应结合选题的特点,报道规模的需要,选择最佳报道方式。
      怎样开掘深度报道呢?央视著名制片人孙玉胜说,深度报道的实质是挖掘新闻事件与社会、人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复合体”。深度的破解也就是将事实分解,分析事实形成的大小环境、原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综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时空连线》等深度报道栏目,它们的思维路径为:广度+密度+进度+深度。
      新闻广度是指我们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中涉及到哪些人、哪些部门、哪些方面、哪些内容,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他联系。
      2004年5月9日,《楚天都市报》对湖南嘉禾县珠泉商贸城的拆迁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2003年7月,该县启动了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珠泉商贸城项目,该项目涉及到拆迁居民共有1100多户,而嘉禾县城关人口仅有3万余人。仅此项目工程的第一批拆迁户中,涉及当地居民就有300多户,全县的公职人员中粗略统计就有160多名属于这些拆迁户的家属。为此,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四包两停”的株连政策,要求该县公职人员停职,以专做拆迁户亲属的思想工作,并保证他们的亲属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签订补偿协议、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并保证他们的亲属对拆迁及补偿不满意时,不集体上访和联名告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将被暂停工作、停发工资,甚至是被开除或下放到边远地区工作。为了推动强制拆迁工作,嘉禾县有关部门甚至在县城显要位置打出了“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就影响他一辈子”这样的大红条幅。就在媒体进行报道,中央、省、市三级调查组进驻后,嘉禾的有关领导仍然执迷不悟。拆迁总指挥、政法委书记周贤勇竟然在大会上扬言:“你要来威胁我,那是不行的。你打死我,是谋害国家干部;你来打我,我还手了那是打死反革命分子。”听后,人们吃惊不小。
      新闻密度是指事实之间的演变过程,事实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事实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事实包含的精彩细节故事。
      要把握好新闻的“密度”,必须注意人物的表情,发现其精彩动作,事情发生的环境以及事情中的细微变化。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东方之子》推出了系列节目――夺金人物,这个系列节目典型的特点是,注重挖掘运动员拿金牌时的瞬间心情和想法。
      新闻进度是指新闻事实的背景,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在深度报道中,我们不仅仅需要介入新闻背景,以产生完整而生动的阅读效果,而且由于深度强调“意义”,因此它对新闻背景的重视和依赖,对于新闻前景的多视角透视,其分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文体。背景包括宏观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观背景即与新闻事件、人物直接相关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微观背景即事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在选择背景材料时,我们需要注意以受众需求为尺度,多用趣味性的知识背景、具有强烈对比、冲突性的事实背景。2004年4月8日,《武汉晚报》报道了日本福冈地方法院宣判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为违宪。同时还用了大量版面做了相关新闻背景的链接(不利于小泉的第一次宣判)、新闻资料(小泉四次拜“鬼”)。
      在新闻报道中,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跟踪报道,理清事实的变化脉络,从而引导受众进行思索。2004年8月2日,《武汉晚报》刊登了深度报道《赌徒顽凶留下警世真言》,一名杀人嫌疑犯,因赌博变得一贫如洗,最终泯灭人性,抢劫杀害一个拾荒者。该报道通过对案件的破 获过程进行描述:从案发(拾荒者被害)到调查(是谁杀害了拾荒者?),从追捕(凶手落网)到审讯(民警无私资助,感化冥顽凶手)再到凶手交代(为儿子留下醒世真言);以纵向纪实来构建报道的深度性。深度包括以下元素: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事实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专家的权威分析、评价。
      《焦点访谈》曾报道过“增高手术”。该篇报道从经历者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发作切入,多方调查、探询,揭开各种增高手术的本质,即在脚跟垫一块特殊材料。拨开真相后,再请医生分析后遗症产生的原因,最后再邀医学专家、相关职能部门点评此种行为。做分析需注意的是言论必须权威,以《时空连线》为例,连线嘉宾时,通常会邀请各方权威人士,对事实进行分析。另外,记者或编辑发表言论时,应运用编辑技巧将事实和言论分开。
      并非所有的新闻事实都适合做深度报道,如何挖掘深度,首先要能够发现选题,并确定选题。在导向正确的大前提下,其选题必须具有这样的特点:
      新闻性强,其中包含多项新闻价值,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关系到多少读者的利益;事实内部是否包含复杂的关系。内容比较单一的事实也不适合做深度报道。
      确定选题后,记者便开始准备资料,并进行采访,即开掘深度。收集到关于新闻事实的各种资料后,深度报道进入了写作环节,最开始要做的事是确定主题,作者要通过选择某个角度来表达某种意义或含义。一个主题可以有多个角度,选择角度的关键是弄清楚事实涉及到哪几方及事实的各个层面,然后确定自己写作的立足点。请看一例:《前卫报》编发的《三分钟接好的插座为啥接了两年》,说的是这样的一件事:一位机关干部宿舍的插座坏了,请电工请了四次都没有请动,时间先后跨越了两年。这篇报道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从管理中的“死角”着笔,而作者却撇开这些,紧紧抓住上级会议正在强调的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这一精神,选择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温床”――官僚主义,即事情在下边,根子却在上面这个角度。值得提醒的是,提炼主题不可游离新闻事实,不可凭空拔高。确定好主题后,记者得巧妙选用一种叙事结构。常见的结构有纵向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横向顺序,纵横交叉顺序,意识流顺序(记者为了表达某种深刻含义或追求良好的传播效果而精心设计的某种顺序)。一篇高质量的深度报道,离不开深新的主体、精巧的结构、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得:一、语言美。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文字充满画面感,现场感强,多用动词。二、调动读者或观众的情感。用生动、真实感人的细节刺激读者或观众的情感;把握好叙事节奏(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构过程中自身表现出来的基本节拍,比如,“抢险救灾”自身的节奏是紧张、快速的,“观看展览”自身的节奏是从容、平静的)。把握节奏要以事件内容的固有节奏为依据,同时还得根据一定的情绪要求。做出能感染观众或读者的节奏安排,比如设置悬念,安排“巧合”,安排“亲情元素”(用亲情来刺激情感结)。三、调动观众或读者关注、思考。在对矛盾冲突、严重问题的叙述时,悄悄地吸引住他们,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每期节目都会分成几个小板块,每个小板块都会布满各种矛盾,给观众一种感觉:矛盾、问题后面还是矛盾、问题。再拿《焦点访谈》来说,节目通过叙述问题,让观众产生一种“气愤”的情绪,进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文字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获得不应该以牺牲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代价,毕竟,新闻不是文学,不可为了盲目吸引读者而编造情节,卖弄文采。
      深度报道以其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深得观众或读者的厚爱,它必将引导新闻深化改革。但在进行深度报道时,记者须把握好其时效性,坚持后发制人;把握好报道时机、火候以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报道时,注意事实和言论分离,坚持客观的报道原则;此外,还不可将深度报道嬗变成专业报道,不可引用过深的专业术语,毕竟大众传媒要以受众为本。
      责编:周瑾 翟淑蓉

    推荐访问:操作 深度报道 如何操作深度报道 深度操作 深度操作系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