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美声唱法入门 略论美声唱法中女声混声及其状态

    时间:2020-07-14 07:23: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女声的混声在整个演唱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混声训练的基本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歌唱并不是单一的运动,它与人体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演唱者的心理状态�形体状态�咽喉状态�声门状态�口腔状态以及呼吸状态充分地调动起来并积极地协调配合,才能最终使演唱者的声音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女声;混声;状态;呼吸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从事这门艺术应该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发声技巧�歌唱语言和表演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修养,其中发声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从声音的角度来说,笔者通过了长时间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在声乐发声的观念上有了根本的改变和认识。最初认为发声要响、要亮、要厚才是好的声音,按照这样的感觉训练常常感到声音疲惫、高音上不去,这都是声音概念不正确所导致的必然后果。那么女声发声正确的状态概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阐述分析。
      
      一、混声
      
      从美声唱法来看,女声的声音一般是由“真声”和“假声”混合而成的。我们通常称为“混声”。学习声乐的人都应该知道“混声”,但往往有许多人不注重混声训练,唱出来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音域也不一样。从女声发声的角度来看,“假声”应该混得多一些,这样声音听起来更轻巧灵活,演唱高音时可以更加轻松。但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他们认为美声应该是厚重的、响亮的,从概念上就存在错误的认识。正因为追求音量导致“真声”的过重、过量,使得混声的比例失调,在低声区时可还能演唱,但到了高声区就变得非常困难,声音不稳定,嗓子感到吃力和疲劳。所以作为女声的声音一定要将“混声”的比例调节得均匀合理。
      怎样形成“混声”?怎样让“混声”的比例均匀呢?笔者谈谈自己学习“混声”的经验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混声”这个概念在他们的眼里比较陌生,刚起步时中学的老师只要求在中声区进行训练,而没有提及“假声”的混入。但学习到一定阶段,中声区在各个方面已趋于稳定,进行适当的高声区练习时,问题就出现了,由于没有从中低声开始就引入假声,所以高声区训练十分困难。这就需要通过专门训练来完成,比如:通过元音“a”的高声区喊叫体会假声的感觉,经过2、3周的训练能够基本地运用到练声中来。刚开始的时候感到漏气,声带的闭合不好,或者是嗓子不适应这样的演唱方法。这对于刚开始接触“假声”训练的人来说是很正常的,由于长时间地演唱“真声”,嗓子的肌肉运用得比较多,持久的练习会对声带有影响,这时要求用“假声”训练。由于喉部的肌肉群不能一时放松,导致“假声”学习中遇到困难,演唱时感到“假声”和“真声”的脱节,音色上也不统一。
      我们在学习“假声”过程中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注意,发“假声”时声带是不靠拢挡气的,声音是气流在喉腔里旋动发出的,这种纯用“假声”歌唱的人,其声带虽然在表面上不产生病变,但其歌唱能力未老先衰,只能说话,不能唱歌,来找喉科专家检查时,专家必然诊断为“声带正常”,而无法解释他为什么歌唱的能力会消退。以上可以看出,单纯地在高音区使用假声也是不可取的。
      为了音色的统一,演唱的自如,我们必须将“真声”与“假声”结合,从而掌握“混声”的技巧。在实际的演唱中,我们听过许多著名女高音的演唱,唱出来的音色轻而不虚、厚而不重,其原因是“混声”的比例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果练习时比例把握不当就会造成声音出现两种极端。其一,“假声”过多者会发现空虚缺少“心儿”、低音质差别很大、“接音”换气的现象漏气过多、声音感觉单薄无力、虚而不实,没有得到正确的振动。长时间这样的唱法会导致高音无力,中低声区演唱不扎实,甚至会造成声带闭合的疾病。其二,“真声”过多者会感到声带疲劳,演唱高音时经常破音甚至唱不上去,肌肉挤卡较紧,导致喉部紧张声音厚重,有的演唱者虽然真声较多,也可演唱,但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声带充血甚至声带小结。
      “混声”练习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要明确声音的概念,应该轻巧、明亮、连贯。在发声时必须控制音量,才能使声音更加地有修养。其次在最初的训练中,最好是选择下行音阶的练习曲,因为女生在演唱高音区时,比在中声区的“假声”混得多,所以下行练习会比较容易,并且可以保持假声较多的状态,从声音上来看,非常地柔媚、轻盈。但仅仅掌握“混声”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二、混声及其他状态
      
      歌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找到正确的混声比例,不一定能够发出正确的声音,发声并不是单一的运动,是需要人体的各个器官部位都调节到最佳状态,并使其协调配合发出好的声音。
      (一)咽喉的状态
      在发声中,声门和喉、咽的状态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说它们是中心环节有两个理由:首先声门作为动力的呼出气息和声源振动体的作用点,就像琴键敲击弦的接触点一样,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其次,人声类似一支管子,喉咽部最贴近声带,它和声带联合振动的效果如何,是引起其它共鸣腔发生振动的关键因素。
      按照传统的审美标准,做到以下几点方能构成良好的喉、咽状态:①把喉头稳定在深吸气完成时的部位,以延长咽腔,同时使声带增加向下挡住呼吸、振动发声的力量;②会厌软骨完全打开;③舌骨上肌群相对放松,使喉头稳定在低部位,又使舌头放松,从而不干扰咽管的顺畅通道和共鸣管的稳定状态;④面部表情兴奋,使笑肌群收缩,软腭适度地抬起以帮助舌骨放松,使腔体产生最大限度的共鸣。以上四点是发声的基本要求,但在演唱作品时每一段、每一句都会随不同的要求有所调整。
      从声门的角度来说,声门开得过大,呼出的气息都浪费掉了,只有很少的气能变为了声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一种发声“漏气”现象;有的同学还因声门闭合力过大不得不用很强的气息冲开它,使声带振动,声门感到气的压力过大,于是还要加倍地用力闭合挡气增加力度,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使演唱者憋得脸红脖子粗,唱得相当辛苦,这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另一种发声“过重”的现象,也就是喉肌用力过度现象。良好的声气关系也叫“声气平衡”,在气的动力作用下恰当闭合声门并使其充分地振动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是最佳的。演唱者就会有一种既用上力,又不吃力的平衡感。声气平衡,才能保持发声的高效能。声门状态的问题也包括我们上述提到的混声问题,所以除自己的正确状态还要配合其他发声要素,从低声区,中声区到高声区随着音高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混声调节。
      (二)歌唱的呼吸状态及其调整
      呼吸在生活中是维持生命之本能,是从出生到死亡昼夜不停顿的动作。歌唱时的呼吸是说话时呼吸的扩大和强化。唱歌中的一口气需要完成乐句,平均长度也远远超过说话中一句话的平均长度,再加上歌唱中复杂多样的力度、速度和音程的变化需要对呼吸有控制力,所以歌唱时对呼吸量、呼出力度、可控制的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呼吸器官性能,根据唱歌的需要和人的呼吸器官结构特点,采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是最佳选择。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要点是:①口鼻同时吸气,吸气的同时打开声门做到良好的喉、咽形态。②吸气的同时两肩放松打开,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全面扩张胸廓,横膈膜下降引起肺部内气压的下降,体外空气顺呼吸道深入,使肺随着充气向下以及向四周膨胀。横膈膜的下降也引起腹部向外隆起,腹直肌和腹内斜肌提高张力。此时小腹和腰、背和肌肉也间接支持这个吸气完成的态势。③呼吸过程的开始也即唱歌的过程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力量的协调动作:吸气完成时产生的肺部、胸廓、横膈、腹肌的回弹力;呼气肌群使胸廓恢复吸气前状态的收缩力;呼气肌群在用力时保持一种小呼气肌群的均匀对抗;声门靠拢振动产生的均匀的挡气作用;歌词中辅音的阻气力量。由于上述的五种力量的协调作用,保证了歌唱用声时呼吸支持的有力、稳定和均匀。
      演唱时的呼吸支持力当中,小腹也要积极地参与。它不能松懈,必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弹性。它的作用在于支持中腹部和横膈,包括两肋,在呼气时维持腹压,而腹压又支持了横膈和胸廓呼出气息的力量。在一口气唱一个长音符或唱一个长句时,演唱者在气息消耗近半时,主动地想着保持胸下围和上腹部膨胀的状态,小腹就会向上、向内紧紧收缩以维持胸腹的弹性和压力。这时特别注意不要改变身体的正确姿态,不要扣胸、曲背。在胸腹的协调配合下,到长音的最后一刹那,声音都不会改变竖立感和在呼吸支持下的弹性。
      歌唱中因作品的不同,作品风格和感情基调不同,就是在一首歌当中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句子和感情色彩也是千变万化的。也就是说,在以上所述的呼吸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呼吸还要灵活、机动,特别在个性唱法当中有很多有关于用气的特殊技巧。如,偷气、提气、沉气、停气等。
      总的来说,歌唱的呼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与以上论述的喉、咽形态、声门状态互相依存、互为前提,是密切合作的矛盾的统一体。当呼吸的部位浮浅,力量虚弱时,声门得不到足够的气压不能充分地振动,也不能引起管道和腔体的共鸣。当呼吸过分强烈地、持续地冲撞声门时,为了挡住如此强烈的呼吸,喉内肌肉就要挤卡,造成吃力和呼吸不畅,声带边缘也容易受伤。当声门因错误观念或病变不能靠拢时,呼吸就很快浪费掉了。呼吸状态和喉、咽的形态以及其它的要素科学、合理地配合才能够唱出优美的歌声。
      (三)口腔的状态和语言
      歌唱中讲究“字正腔圆”。在喉咽状态基本正确的情况下来咬字,事实证明是有矛盾的。只有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好这个矛盾,才能使语言动作和发声动作相协调一致。语言动作涉及的部位主要在喉、咽、鼻、唇、齿、舌等部位,发声的动作涉及的部位主要在喉、咽、声门、呼吸器官等,所以口腔状态和喉、咽形态之间的关系就是语言和发声矛盾的主体。而矛盾的焦点是口腔和喉、咽的交界点――舌体。舌和其它语言器官的动作到位才能保障语言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①在规范的、良好的喉、咽形态的前提下把词唱清楚。②在努力实现第一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元音的动作应有以下的变化:每一个元音的口型都随音高和音量的增加而夸张、放大;在元音夸张、放大的同时,内口型中的舌体的摆位不变,使每个元音的特有音色得以保持;在一个元音音素过渡到另一个元音因素需改变口型时,舌体重新摆位只用应有的力量,不用任何多余的力量。③辅音也只需用应有的力量,排除其它肌肉的支援性、紧张性。
      以上是形成良好的歌唱语言状态的几点要素,当然要做到这几点也并非易事,要经过刻苦的练习。练习的方法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四)歌唱的身体姿态和表情
      歌唱的姿态与表情对演唱者来说,是艺术欣赏内容的一部分,是听觉以外的视觉欣赏。对欣赏者来说,美的感受来自听觉和视觉的协调、统一,来自听觉美和视觉美的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从身体姿态上来说,人只有在站立时,胸、腹能够较充分地展开,是非常有利于歌唱的。因此在歌唱时我们应做到: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无须并拢,横距不超过肩宽,前后距离不超过半只脚长。两肩放松、打开、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收,双臂自然下垂。用手臂做动作时,也要保持双肩的放松。需要双腿走动时应努力保持上身姿态的平稳。
      从面部表情上来说,可归结为三大类:一类是喜类,包括快乐、幸福、恋爱、赞美等;另一类是悲类,包括哭、愁、悲、怒、恨、失落、被冷落等;再一类是平静、木然和冷漠。其中笑表情容易使舌骨上肌群放松,是最有利于歌唱的,因此歌唱者应该保持微笑的状态来演唱。但有人会问:演唱中喜、怒、哀、乐全有,怎能只用笑的表情唱歌呢?从实际上分析,歌唱只需要颧骨到两颊处的面部肌肉适度的兴奋、收缩,而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靠的是眼睛,眼睛笑就是笑的表情,眼睛哭就是哭的表情。
      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的表达质量决定于演唱者对所唱内容的分析、理解和临场演唱时的投入和体验。但要做到表演的真实、自然、生动,要做以下几方面:①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经验。②多读书,提高文化艺术修养。③拿到作品后要勤奋钻研、思考,分析人物个性,情节发展与音乐的发展起伏、转折、高潮,并理解准确才能有高质量的表演。
      (五)歌唱的心理状态
      我在这里所谈的心理状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整、演出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和控制。
      在学习的过程中,受一种新观念的影响,对老观念有重新审视的动机,想学习一种自己尚未掌握的技术,但条件动作都还不成熟,容易造成唱歌中的挫折感,并且否认自己在歌唱中的发展,会造成学习中的恶性循环。遇到该情况的同学,首先应该肯定自己的能力;其次将自己的情况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循序渐进地来学习新的观念。
      在演出过程中,紧张的心理是声乐表演的大敌。临场过分紧张就会忘词、走调、声音颤抖,和平时的正常水平相距甚远,甚至判若两人。一个演员临场紧张时产生了一种害怕、不自信、犹豫不前的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很强,超过了该演员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以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指令就受到了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长期练功形成的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无情地出现了。
      临场紧张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对环境或演出对象的生疏。②所上演的节目是极短时间内突击排练的,熟练程度不够,担心出岔子。③演员的演唱能力不大能胜任自己演唱的曲目,为了某种原因必须演唱这个曲目,因此心中没有把握。④这次演唱对于歌手非常重要,如考试或者比赛。
      防止紧张出现的方法:①在各种演出场合进行锻炼。②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演唱的作品一定是熟练的,而且对它的难度你毫不吃力地可以驾驭。③不要把个人在演出中的得失看得太重。④上台时尽量地想情绪、人物,把舞台、灯光想像成自己特定的活动环境。不要在这个时间背歌词,只要你集中于内容,自然就会驱走紧张。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学习好声乐这门艺术。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林俊卿.中国演艺科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略论 唱法 美声 略论美声唱法中女声混声及其状态 女声美声唱法歌曲大全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目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