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mpa [浅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文化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0-03-26 07:35: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091-02       摘要:厚重的民主文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当前中国民主文化的缺失阻碍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能瞬间造就民主文化,但能以经济发展促使社会阶层结构转变、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形成为民主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民主政治;民主文化;困境与对策
      
       如果政治文化是指一国国民对各类政治标的物(自我、他人、民族、国家、政党、领袖、政策等)的特定认知方式、价值判断、态度、情感(1),那么民主文化是国民对民主政治体制的认知方式、价值判断、态度和情感。民主制度对民主政治仅起引导、规范作用,民主政治发展质量取决于较强的民主心理、浓厚的民主意识、厚重的民主文化。在国民民主意识淡薄中制定的民主制度和法律缺乏厚重的民主文化氛围,在民主幌子下政治精英和人民就会各行其道。完整的民主法制形同虚设,民主原则就会受到个别政治精英的扭曲、践踏和挟持。
       一、中国民主文化缺失阻碍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毛泽东回答“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始兴终亡论?”这一问题时,答案是民主;王长江教授也指出:“寡头政治、腐败的克星就是民主”(2),可见民主的社会价值。社会转轨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我国已有支撑功能制度子系统和保障功能法制子系统的民主政体建设注入活力,但民主文化缺失的阻力凸显。
       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松坚案虽不是特大案,但很有代表性。他在任期间利用组织人事权和重要事项决策权为他人谋利、为己敛财。宜黄县政府强拆案,导致3名被拆迁当事人两人烧成重伤一人死亡的暴力拆迁悲剧。《京华时报》报道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60名教师到省会上访案。拥有重大事项裁量权的政府官员应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倡导者,为了私利任意违背民主原则,专权独断或表面民主决议而实际一言堂。他们的行为没有受到被剥夺民主决议权者的坚决抵制;知识分子应是民主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为了维权不走民主程序、民主路径诉求利益,却采用传统的上访形式,使民主文化传播者的社会形象受损。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大众,本应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载体,面对强势的政府强拆,也不寻求民主程序、民主渠道维权,却以自焚极端方势维护自己的权益。究其原因是民主政治建设中虽有民主法治体系而缺乏民主文化底蕴。“民主原则”不是以法律条文形式颁布或挂在嘴边就能贯彻的,必须能铭刻在人民的心里。公民未受民主文化的熏陶、缺乏民主实践、民主意识淡薄使民主政治建设失去应有的民主文化氛围,民主政治建设失去动力。
       二、中国民主文化缺失探因
       (一)封建传统文化(臣民文化)的影响。
       作为儒家伦理架构的“三纲五常”观念,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调配着人们德行,成为封建君主支配民众的精神支柱。“三纲五常” 中的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构成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尊卑道德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在这种伦理架构下形成等级明显的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意识。父母官思想支配着官员的独断专行,官本位等级意识为其行为寻找逻辑起点。受臣民文化熏陶,民众养成逆来顺受,受到剥削压迫也不愿诉求的奴役思想。
       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利益第一位。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由人民决议、管理,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为人民谋利益而没有任何个人私利。然而个别党员干部深受封建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的臣民文化影响,为一己私利、受官本位意识支配践踏民主原则,破坏民主文化氛围。
       (二)民主政治建设起步晚。
       中国虽已确立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但民主是个舶来品,即使以本国国情可设计民主制度,但民主是一种长期积淀、熏陶下来的文化,是短期内无法形成的。
       中国和公认为民主较为成熟的西方相比,民主进程晚很多。中国民主思想萌芽于1898年的“戊戌维新”(3),实践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而民主成功建设起步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至今仅一百余年的历史。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1688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近代民主的起步,算起近三百余年的历史。1789年由于第三等级要求改变投票的方式,由分别投票改为联合投票而引发的法国大革命及后来通过的《人权宣言》为法国近代民主化标志,算起也有近二百余年的历史。美国的民主化应该从1774年的独立战争爆发后颁布的《独立宣言》算起,因为美国的现代政治发展不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历史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17世纪英国历史的基础上。《独立宣言》表述了迄今一直在全世界成为一种动力的民主和自由的理论(4),前后算起应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国家从民主化开始,经过人民长期追求选举权、普选权的不懈斗争,使人民对民主有了深入的认知,积淀了厚重的民主文化,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能以民主的方式和渠道诉求利益和监督政府,避免社会政治冲突。
       (三)地方领导压制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应对新形势的能力,党中央提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的战略目标。然而改革开放使国(境)外腐朽思想涌进和金钱、物质欲横流,加之GDP数值政绩使然,一批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为了私利、急功近利而视集体民主决议原则不顾,破坏民主、压制民主或搞一言堂作形式民主。上述案例中的张松坚任区、县党委书记期间,在人事任命中搞一言堂“伪民主”为个人牟利;案例二中的官员为搞政绩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搞业绩、面子工程,对人民的利益诉求压制、打击。排除异己、拉帮结派以一言堂代替集体民主决议徇私舞弊、欺上瞒下,贪污腐化,即违法乱纪又破坏民主法治社会建设,使原本不浓的民主政治文化氛围受到极大的破坏,社会影响极大。
       (四)草根民主没有基础。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和社会事务应由人民以直接民主方式决议、管理。现实情况决定直接民主不现实,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决定间接民主是次优选择。为了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推行了体现民主精神的村民自治。
       中国的历史传统和行政地域户籍制使传统的家族观念让村民自治权受到家族势力的挟持,直选村官职位成为家族势力的大比拼。原本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拥有决议、管理自己事务权的时候到了,但由于民主意识不浓、没有受到民主文化的熏陶、更没有民主实践经验。一旦受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和强势家族成员的煽动,一根烟、一杯酒甚至一句话就被贿选,即使有异议也被家族势力所挟持而不能发表异议。笔者曾调研一个行政村,管辖10个自然村,村民4000余人,其中两大姓氏村民均占三分之一,余下1/3被十多种姓氏分享,村民直选的村官职位自然被两大家族平分,其他姓氏村名虽有能力也没选中的机会。把人民本该当家做主选举自己代表管理事务的直接选举变成“伪选举”。
       三、提升民主文化建设对策
       (一)以经济发展夯实民主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李普赛特的现代化理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政治上一定会现代化、民主化)虽经拉美陷阱证明经济与民主化没有因果关系,但世界经济越发达,民主国家也随之越多和富裕国家比穷国民主存活率高这些事实证明他们是有正相关关系的。亨廷顿在《民主第三波》一书中也指出民主化转型的区间问题,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最容易形成民主意识,说明经济发展为人民探讨民主、接受民主思想提供前提条件,才能逐步发展民主文化。
       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指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三项需求满足后,人们开始关注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如今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开始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政治发表意见、力图增强个人的话语权、在政治生活中寻求实现自我政治价值的意识明显增强。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使民主政治才有群众基础,整个社会的民主意识浓,才有利于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二)深化民主教育构建核心民主价值体系。
       民主价值是民主政治灵魂, 以公众意识和民主价值等构成的核心民主价值体系是民主大厦的基础。缺少核心民主价值体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成为无泉之水、无本之木。社会转型期价值体系的多元性和竞争性使目前还未形成核心民主价值体系, 从而导致我国民主价值文化缺失的困境。
       把民主价值体系构建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民主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民主价值体系、指导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核心民主价值体系。进一步扩大民主教育范围, 提高民主教育实效。民主教育不仅包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且包括广大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 目前民主教育重点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而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重点人群的教育不够。必须扩大民主教育的范围,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针对性教育,夯实民主价值体系构建的社会基础。
       (三)以社会新生阶层为民主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转轨期经济增长促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诱导人口流动、结构重组,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挑战。我国的人口出现史无前例的大流动,出现区域性的结构重组,同时也出现公民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中涌出大批的知识性、技术性人才,他们在经济增长中不但收入大幅度增长,而且形成占社会人口绝大部分的新阶层“中产阶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量更加膨胀社会比重更大。社会收入差距缩小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益于社会的稳定,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主观愿望成为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文化传播的有生力量。他们易于接受民主文化,是民主文化社会化的有效媒介。他们都希望社会缓慢的政治变迁,也为民主施政创造条件。
       (四)加强公民文化培育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阿尔蒙德和沃巴在《公民文化:再思考》一书中把文化分为三大类:一、“愚民文化”,即未开化的文化;二、“臣民文化”,即自愿称臣做顺民的文化;三、“公民文化”或“参与文化”(6)。只有公民文化占主导地位民主才能出现,生存的几率高些。人民不仅政治意识强,而且认识到自身的政治价值。人们充满自信,对他人愿意宽容,整个社会有理性、能容忍不同意见,这是民主社会建设的必须因素,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更有利于民主文化的传播。
       儒家文化中以“和”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伦理思想是民主思想建设的有利因素,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国民文化素质达到新的水准层次,尤其是中产阶层的出现,为民主思想传播创造条件,能有力的克服臣民思想顽疾,为公民文化的形成创造机遇。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民本思想,群众路线政策亦为公民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和指明方向。经济发展促动利益格局模式的改变,多种利益群体的博弈需求多种利益诉求路径。在公民文化培育中推动第三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的有效回应性。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利益诉求模式、途径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诉求模式开始多样化。公民文化培育中造就的公民社会促使第三组织作为有效地利益诉求路径就出现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学会用民主的方式、路径解决问题,即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实现,也有利于公民民主文化在社会中传播和积淀。
      
       注释:
       [1]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08年版
       [2]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文晓明、王立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2004版
       [4]应克复《西方民主史》1997年
       [5]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转引)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2008年版
       作者简介:
       杨文静(1976-),男,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推荐访问:中国 困境 对策 浅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文化困境与对策 完成任务方面 社会稳定方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