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党的光辉历史 党课心得【王伍福,秉承朱德的光辉】

    时间:2020-03-15 07:24: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个特殊的机缘,让记者有幸采访了王伍福老师。当话剧演员出身的王老师虽然年逾六旬,但声音非常浑厚,非常好听。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一生的演艺生涯都献给了饰演朱老总,模仿朱老总的音容笑貌,能让人热血沸腾。这在中国的特型演员中是绝无仅有的,王老师塑造的朱德形象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经典。
      采访中,王老师谈起了他对朱老总的感情,对康克清大姐评价的铭记:谈起了自己不计名利的心态,低调做人的精神支柱以及对养生的独到领悟。他就像一位普通的父辈与记者聊着天,平易近人。
      
      伟人角色,非凡影响力
      
      七十多次成功出演朱老总,不仅让王老师的事业迎来高峰,也让他的人生发生戏剧性转变。在观众眼里,他的魅力是如此地迷人,如此地让人崇拜。难怪有人说,一个电影演员对社会风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堪比一个政治家的作用。
      王老师深情地告诉记者,虽然七十多次饰演朱老总,但每一次的出演,他都像第一次演那样,认真查资料,认真揣摩,每一次新的演绎。都力求为之注入更新的血液,让观众看到不同时期的朱老总的形象,更加了解一代伟人的生活轨迹。“生活中会不断去探索,重现朱老总的形象靠的是细节。朱老总这位共和国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智勇双全、胆识兼具,有着亦将亦兵的人格特征和传奇人生。我每一次扮演,都力求走进朱老总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朱老总不凡的人性光辉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红色经典的魅力是恒久的,因为它关乎人性,关乎梦想,关乎大家对真善美的追求。王老师扮演的朱老总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光彩,而最主要的是他赋予角色以新的生命,这种新生命就是王老师与角色的双重魅力体现。
      王老师因经常扮演朱老总,人戏颇深,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朱老总的一些神态举止。其人格魅力散发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既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自己。
      作为一名演员,谁都不希望给观众一个特定的角色,但他却把一生献给了饰演朱老总的事业。王老师是专业演员出身,五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有很多制片方来约戏,饰演别的角色,他都因演朱老总的时间不凑巧而推辞了。王老师说:“这些年来,自己失去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收获的就是由自己饰演的朱老总,无论是康克清同志,还是专家,观众,都给予了认可。我的一生都有着对朱老总不可言喻的情怀,每年清明,只要我在北京,或者演朱老总为主角的戏,都要同老总的子孙们一起去老总的墓上祭扫。”
      
      与朱老总的生命之缘
      
      1980年,王老师第一次在话剧《平津决战》中饰演一代伟人朱德元帅,在中南海汇报表演时,受到了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在几个伟人的特型演员中,被夸是最接近伟人形象的演员。
      1984年,王老师出演舞台剧《中国革命之歌》,第一次当着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大姐演出。王老师说:“康大姐坐在第6排,只要我一出场,她就拿起望远镜看台上。但是那天演出结束后,康大姐并没有上台接见演员。第二天,她让任弼时的儿子带话给我说,‘像,很像,告诉王伍福,演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光荣传统。’这句话成了我永远的座右铭。”
      随后,归国华侨学生联欢会在国际饭店举行,《中国革命之歌》剧组的人参加演出,听说康克清大姐也会来现场,王老师事先找到记者,拜托他们一定给他拍一张与康大姐的合影。“我跟记者说好了,到时和康大姐握手时,我会停顿一下,脸朝外。都做好准备了。”
      演出结束后,康大姐上台来和演员们一一握手,王老师和古月他们站在第一排的中间,康大姐一个演员一个演员地握手。走到王老师的面前,紧紧地握住王老师的手,康大姐一抬头,又立刻低下头,“我当时感觉她的双手在发抖,低着头说不出一句话。”王老师说起这一段,犹如发生在眼前。“后来,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她从侧幕那儿离开了,后面的演员她都没有接见。我在台上就发呆,当时我多希望能够和康大姐拍张合影。虽然没照成相,但我心里清楚,康大姐当时想什么,她要说没说出来的是什么。”
      从那以后,王老师决定一生都演朱老总。他说,朱老总真的是非常朴实的一个人,他的戏也很难演,个人特点不像毛泽东主席那样鲜明。在王老师的心目中,朱老总还有很多值得影视作品去挖掘歌颂的事件和品德,他一直希望多出演以朱老总为主角的戏,抒发表达自己对朱老总的崇敬爱戴之情。
      不着戏装的王老师,有着与银幕中朱老总一样的形象和气质。“我得过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但我最看重的,除了康大姐的嘱托,就是1999年获赠朱老总家乡荣誉市民的称号――仪陇荣誉市民的‘身份证’。”王老师说,“家乡县委和人民送我的锦旗,写的‘仪陇人民的好儿子’。”
      为了演好朱老总,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拍电视剧《八路军》时,正值冬天。拍夏天的戏时,要避免有哈气出来,每次拍摄之前,王老师都要喝冷水或嚼冰块。等到戏拍完了,王老师的5颗牙都松动了,除了豆腐,什么都不能吃。在拍摄《共和国的摇篮》中,王老师因拍摄地房屋老化,从二楼重重地摔下来,肋骨摔断了两根,医生告诫他必须住院静养治疗,他却在别人的搀扶下坚持回到剧组拍摄,咬着牙完成了全部工作。
      1996年演电影《长征》时,王老师大拇指骨折。战争年代很艰苦,人都是比较瘦的,王老师就得减肥,在摄制组硬生生挨饿,一天就二两粮食,还要吃减肥药。电影拍摄完成后,王老师因为减肥患上了胃溃疡……
      
      同是母子情深赤子心
      
      身为“红军之父”、“共和国第一元帅”的朱老总,最难忘的是他的母亲。抗日战争时期,朱老总母亲病逝,正在作战前线的朱老总知道这个消息,悲痛万分,并写下了著名的《回忆我的母亲》,以此来悼念母亲。
      作为朱老总的扮演者王老师,也与朱老总一样母子情深,在文艺圈中是出了名的孝子。
      王老师的母亲孟文静,8岁便跟随父母逃难来到了天津。婚后,丈夫的身体一直不好,常年卧病在床,照料全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为了贴补家用,她常常去做临时工。王老师小时候,生活虽然很清贫,但是母亲一直让孩子们穿得十分整洁,就算是有补丁的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而且母亲从小教育孩子们,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信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身为长子的王伍福从小就知道心疼母亲。为了减轻妈妈的压力,1960年,年仅13岁的王老师报考了天津人艺儿童剧团。他有了工资收入后,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65年,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来天津招兵了,王伍福被选中,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他来到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使得他在14年后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扮演朱老总。
      1980年,战友话剧团要排演话剧《平津决战》,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王伍福老师通过多番严格的筛选和竞争,成为了63岁朱老总的扮演者。
      儿子扮演朱老总了,这个消息对于孟文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从一开始饰演朱老总,母亲就给了王老师最大的支持。有一次,王老师在中南海演出,而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不影 响王老师的工作,直到他演出完之后,才告诉他这个消息。
      从1980年到现在,从井冈山时期的英气勃发的红军军长到长征途中力挽狂澜的朱老总,从西柏坡运筹帷幄的统帅到建国后宽厚慈祥的委员长,这些不同时期的朱老总形象,被王老师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孟文静最愿意看的还是儿子在《朱德元帅》中跟母亲的戏。而孟文静在高兴之余也变的忙碌起来,她积攒了几乎所有报道儿子消息的报纸。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也为了更好的诠释朱老总的点点滴滴,几十年来,只要演以朱老总为主角的电影及电视剧,王老师都要在演出之前来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在这里与朱老总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向朱老总谈谈心里的感受,在灵魂里与朱老总保持一致。
      
      孝义传家真情款款
      
      王老师与妻子的爱情,也可以用朱老总的《咏兰花》诗来形容:“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纯洁的爱情,开出幸福的花朵。妻子对王老师工作的支持,由此也可见一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我工作忙,妻子比我还想得周到。对母亲的吃穿用住行、看病拿药,她和女儿都打理得非常好,尽心尽意,当然,对于92岁高龄的老岳父也是同样如此。忠孝,是我们的家风和传统。”王老师爽朗而不失风趣,对妻儿老小的感情溢于言表。
      “我除了演朱老总,什么事情也不会放在心上。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外拍戏、演出,很少有时间陪陪家人。作为家中的长子,我亏欠家人很多。父亲去世时,我有演出任务,当时团里只给了我一天半的时间办理父亲的后事,然后再返回舞台上。拍摄为建军80年献礼片《井冈山》时,母亲在4个半月里做了两次手术,可家里人,尤其是母亲都故意不告诉我,怕我担心。所以,在我取得成绩时,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家人、兄弟,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成功。”
      虽然这样,王老师仍然觉得能演朱老总是他的福气,而且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的荣誉,观众们很喜欢他,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人民对于朱老总的爱与尊敬。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朱老总的点点滴滴,付出再多,王老师也觉得值。
      王老师的女儿现在是电视编导。看到父亲因为经常化妆而皮肤受损,特意给父亲准备好化妆品,卸妆的、保养的,样样俱全。女儿的细心、体贴、孝顺,传承了王家的优良家风。而王老师在拍戏间隙,也会亲自下厨为妻儿做一桌子好菜,以表对妻女的深情厚意。
      
      淡泊名利养生心经
      
      王老师不计名利的健康心态,源于朱老总身上的情怀和品格的熏陶。朱老总对人的精神世界很看重,“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朱老总最好的体现。
      王老师说,朱老总对警卫员,像对待孩子一样。他自己补衣服,也帮助警卫员补衣服、教警卫员识字……朱老总知道战士的父亲的生日,并给其父亲拜寿。
      朱老总对自己的家人子女却要求很严格。他的儿子是开火车的司机,女儿在前苏联留学学习教育,一直在北师大当教员。朱老总时常对子女说,家里的秘书和工作人员是国家为我和康妈妈服务的,你们不能指挥他们,家里的车是公家的,办公才能用……
      朱老总非常慈祥、非常憨厚、非常朴实的形象,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是叱咤风云的三军统帅,但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就像史莫特莱记者说的,如果不介绍他是朱将军,我确实以为他是一个中国普通的农民,但是当朱将军一开口的时候,我眼前的他就是一个男人,一个大丈夫,大将军……
      “这就是你不计名利、心态平和、豁达大度的精神力量吧。”记者深为感动。我们知道,做特型演员很辛苦、待遇也不高。王老师演朱老总题材的影视剧,片酬是不高的,他从来不讨价还价。“因为这不是娱乐片和商业片,我不会因为待遇低就不演的,朱老总的业绩、人格魅力一直在感召我,我每演一次都觉得又和朱老总贴近一步,一部戏一个历史时期,很有新鲜感,不会像外人想象的那样,会演烦的。”王老师强调。“朱老总经历了那么多,那么艰苦的环境,活了90岁高龄,对于《中国保健营养》来说,也是一个健康长寿的楷模呀。”
      其实,王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现在已经是六十多岁了,虽然是名人,但是衣食住行都非常朴素,而且他每拍摄一部片子,都要经过“折磨”。“经常是早晨五六点钟就起来化妆,化完了妆就拉到拍摄地。很多地方,汽车都是过不去的,只能靠双脚爬坡走路。还有很多动作戏,马上戏,都需要体力。不过这些年里,经常这样也就习惯了。从另一方面说,起早贪黑拍戏,想睡懒觉也睡不成,反倒养成好习惯。”
      王老师对锻炼也颇有心得,拍戏让他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他拍戏的地方,大多是山沟,也不乏一些风景好的地方,山好水好,空气自然好,这无形当中就是锻炼,就是养生了。王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身体、家庭、个人,心态好是养生的法宝。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他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三十几年的拍戏生活也对王老师的身体产生了一些损害。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除了眼睛好外,身体其他部位都有毛病。但我们相信,王老师有这么健康的心态,有爱他的家人和观众,一定会像朱老总那样健康长寿的,能再演20年朱老总!

    推荐访问:秉承 光辉 朱德 王伍福 秉承朱德的光辉 王伍福与朱德对比照 古小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