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历史在文本中流动_历史转折中的百度百科

    时间:2020-02-29 07:24: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细读法作为解读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它主张作品本体论,摒弃传统的历史和传记批评方法,转向文本内部寻找意义。本文选取傅云峰的诗歌《台城记事》作为文本,尝试用细读法来进行解读,以了解其诗背后的历史审美意蕴。
      关键词:《台城记事》 细读 历史
      
      一
      细读法是新批评理论运用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它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也是现当代诗歌批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细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把握诗的有机统一。简言之,细读法就是要求批评者用放大镜来阅读作品中的词和句子,捕捉字里行间的暗示和联想等。这里选取傅云峰的诗歌《台城记事》作为批评文本,尝试运用细读法来进行解读。
      二
      《台城记事》是傅云峰发表在二��九年第六期《钟山》上的十二首诗之一,全诗一共分为四节,每一节字面关联不大,但并非截然断开,而是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台城,其旧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东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由于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故世称台城。作为六朝时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后宫禁城,台城是东晋和南朝诸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统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
      首先来看第一小节:
      走上台城
      不谙世事,不事稼穑
      十二个字,很短,却穿起了作者成诗的主线,此后所有的诗情涌动皆因诗人“走上台城”而起。“不谙世事,不事稼穑”,是真地指不懂人情世故、不劳作的本意吗?不是的。在这里,是指诗人走上台城之后获得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知道,台城是六朝统治者的“后苑”,是逝去的金粉南京的遗迹。诗人于台城之上思接千载,恍若回到了那个“六代竞豪华”的骄奢时代。没有任何形容词的修饰,只有陈述,台城的具体面貌我们一无所知,沉默的氛围造成了一种空白的效果,却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台城的鲜活存在。
      接着看第二小节:
      修辞
      错觉和幻景
      一起走上台城
      紧承上节,诗人的思绪顿时激活了,带着对历史的追寻之心,穿越时空,诗人仿佛已置身于兴衰更迭的六朝京都之中。“修辞”、“错觉”、“幻境”,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修辞、错觉和幻境呢?诗人不置一词,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文本细读中意义的变化与流动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注意让读者动用自己的想象来解诗,而不喜欢介入读者解诗的过程。”或许,这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愿。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小节:
      糯米浆
      和我心脏的绣带
      走上已经被纸鸢放飞的
      这里恐怕是全诗中最直面历史的一处了。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垣,以条石为基,上筑夯土,外砌巨砖,用石灰作胶凝材料,在重要部位则用石灰加糯米浆灌浆,城垣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和结顶,非常坚固。《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在中国建筑史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使北京南郊从此免去水患之害。用糯米浆浇筑的建筑物,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还有韧性,用铁镐刨时会迸发出火星,有的甚至要用火药才能炸开。
      英国著名科学家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着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那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可见,糯米浆在这里代表了台城所象征的古老文明。
      但是,这一切毕竟是曾经的文明,毕竟是逝去的辉煌,18世纪末期以后,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愈来愈大。诗人成诗之日,正是访春踏青、风筝摇曳的时节。于是,“我”的思绪也随着台城上空漫天飞舞的风筝,越飘越远……
      最后看一下第四小节:
      我与青砖的温度
      并不一致
      在一线牵引的哀伤之中
      “我”的温度,是人类的体温,是诗人的热情,是一种情感的浮现;“青砖的温度”,是历史的维度,是文化的厚重,是一种时间的积淀。二者相接,产生了错位――“并不一致”。瑞恰慈说,“诗是冲动的调和”。因而,这种错位,最终在诗人的“哀伤之中”得以化去。所有的事物都只是朴素原色呈现,无法获取具体的细节信息以追本溯源。但诗人发挥想象的力量,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炽热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孪生体,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活力和韧度。
      回顾全诗,意象不多,台城、糯米浆、绣带、纸鸢、青砖,无一例外围绕着“台城”来展开,甚至可以说“台城”是全文的唯一意象。台城从历史中走来,存在于当前,又延伸而去,既是久远的,也是当前的,更是未来的,它没有线性的时间,而是穿梭其中超越了具体的时间。所谓历史与联想的对立双方在诗人这里成为流动和交迭、虚幻与真实的集合,引发的是读者开放的解读和想象。
      台城是一个历史存在,同时又是某一特定的历史中的产物,有其生命的暂时性。“一个诗人用他的意象,或者说在它的意象中,‘思考’。也可以这么说,他用意象来感知,并身在意象之中。”面对着这个叠加的意象,诗人似乎既沉浸在客观的台城当中,又跳跃到了客观的对象之外。诗人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台城,他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随着台城飞速旋转,增进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在充溢着诗情之美的《台城记事》中,我们可以见到历史的影子,历史并不是被割裂的过去,相反,它催生了现在。
      三
      紧张、凝缩、精致的诗歌篇幅,却能使古今经历了一个共时的存在。诗人成功地做到了用最朴素单纯的语言表达最丰富多彩的含义。傅云峰的《台城记事》所表现出的文本与历史的相互交流与渗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启示,那就是,诗歌审美发生在诗人的主观想象与客观存在和历史存在的流动之间,同时也发生在读者与诗作的对话之间。诗人写台城,而读者读诗人的诗,既是读诗中的台城,也读台城中的诗。
      
      参考文献:
      [1]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应雪.一个解构批评的范本――析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意义的模糊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5]李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J].外语教学,2006,(2).
      
      (叶琦 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211189)

    推荐访问:流动 历史 文本中 历史在文本中流动 海贼王红色历史文本 海贼王历史文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