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实实在在来探究 探究

    时间:2020-02-27 07:2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探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会探究,运用探究。
      【关键词】探究;激发兴趣;重视指导;强调交流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这段话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潜心钻研,深切领悟,深入心通,心安理得。将来运用便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如今,探究式学习便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从单纯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要使探究式学习实实在在地展开,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主张将学习视为最快乐的事。“乐则意通”便能自觉进取,领意深入,“乐则思涌”,便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了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呢?
      1、探究内容必须接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在接触语文文本时,常常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作品本身的理解、文化现象的认知方面存在着无数困惑,引起积极的追求心理,他们迫切地要求了解未知领域,解析文字、文化、文学等“斯芬克斯”之迷,从而获得对汉语言文字所创建人文世界、科学世界的直接体验。古代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往往极为丰富,古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与当代迥异的文化现象、古代人的交际和生活情况,还有异国的风土人情,斑斓的文化背景,世界艺术宝库里璀璨夺目的珍品等都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开展“亲近家乡――常州传统节日习俗”的综合实践考察活动。我们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民俗,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的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有魅力。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时,学生们在感受了中山陵的巍巍,凡尔赛宫的金碧辉煌之后,自然地激起探索中外有名建筑特点的欲望。从而自觉地了解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在“采撷生活 表现生活”的语文课外收集活动中,学生在收集探究歇后语、广告词、名言警句、公益标语等生活文化用语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了语言表现力,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2、要增加学生探究活动机会
      探究活动要尽可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因为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活动能让人产生兴趣,而探究活动则因扩展了学生多元学习活动的机会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欲望。可以说,活动最热烈的时候 ,就是学生探究兴趣最浓、受益最大的时候。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综合实践课,甚至课堂边角料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张扬他们的怀疑精神。例如,说到石拱桥的坚固时,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做个实验,看一看用拼木拼成拱桥的承受力大还是一块直木板的承受力大。在学“狼”专题后,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和课外收集资料,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组织“杀狼”、“护狼”的辩论赛。还有各类活动方案设计,手抄报比赛等。
      3、教师不吝惜“激励”
      探究活动本身不是目的,研究课的意义在于日渐积累潜移默化培养起一种积极探索的情感和心理倾向,并在活动中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独立求知的品格和能力,而这一切都有来源于课堂的激励(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的),激励是强化探究兴趣的原动力。未来好教师标准或许未必是知识渊博的程度,而是因为他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最恰当的激励。在手抄报比赛中,我们通过交流评比,除评出一、二、三等奖之外,另设最佳选材奖、最佳图案奖、最佳栏目奖等,尽可能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和成绩都得到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应以诚恳的态度,民主的思想,去激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探究,在老师的长期期待和鼓励中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
      
      二、重视教师在探究中的指导
      
      在探究式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有教师发表意见,就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探究完全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语文学习中的探究学习大致可分为两种:专题探究和课堂随机探究。
      专题探究方式的总体思路是:单元设计、确定专题、课内外一体。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新教材打破文体界限,以相同生活专题为单元内容的体系特点,教师进行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各单元提供若干研究专题,让学生自已选择或另行确定研究的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内获取,课外搜集,以专题探究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把听说读写各项学习活动整合到专题探究活动中;教学沟通课内外,按“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在专题探究中学会留心、学会思索、学会提问。在教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时,可进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比较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从多个角度、多侧面去领略芸芸众生中的人物风采。
      
      三、强调探究成果的交流
      
      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这两种形式不管过程如何,但两者的探究结果都必须交流。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的研究潜能都得以发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的相互交流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 所以,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等等。
      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善于从他人那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例如,教完《松鼠》后,让学生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四张)邮票,教师把学生作品装订成册,放置“佳作园地”,用以交流展出。学生在欣赏同学作品时,通过比较,懂得怎样设计更美观,更能反映松鼠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不足。
      总之,在努力探索一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作者简介:曹永红(1969.10--),女,江苏常州,大学本科,中学一级

    推荐访问:探究 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来探究 来几张实实在在的浴室自拍 实实在在做人的句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