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1-03-27 08:0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职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中高职的有机衔接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为全面了解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研究现状,本文梳理了已有文献,重点分析中高职衔接的历史背景、途径与加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衔接途径;发张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7-0141-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7025
      一、历史背景
      职业教育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已初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二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重点是通过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有机衔接,是一种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在一段时期里,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基本上处于互不干扰的局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性的指导文件(具体内容见表1)[1]。本文基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国家政策制度的诉求,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要求,全面深刻理解中高职衔接的意义,把握中高职衔接的实质,并积极探索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途径,分析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表1 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政策内容分析
      时间 政策名称 文件有关衔接的主要内容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职院校对于中职毕业生及有本专业经验的且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要优先对口招收
      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与类别教育的衔接
      1999年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 多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普高考生及少量中职应届毕业生
      2002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扩大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加强中高职衔接,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到2020年,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 构建中职教育立交桥式发展,完善职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通道,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的比例
      2011年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研究,打通渠道,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应起到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引领作用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形成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有关衔接途径的研究
      已有文献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多数是从中高职衔接的途径出发,包括衔接模式、培养目标衔接、课程体系衔接、专业设置衔接等方面内容。其中课程体系衔接研究最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与落脚点。
      (一)衔接模式
      已有研究者对于衔接模式都有较为详细的阐释,且对于模式内容的论述大致相同,划分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刘育锋采用“二分法”的方式将衔接模式分为学制衔接模式与非学制衔接模式[2],他指出学制衔接模式主要有两类,即一贯制与分段式。一贯制即五年一贯制;分段式则是“3+2/3+3”或“4+2”。有研究者按照衔接模式即学制衔接的方式来划分。例如沈美媛、唐斌提到我国的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中职毕业生参加成人高考,进入成人高校继续学习。二是面向中专、职中应届毕业生对口招生,通过选拔,进入各类高职院校学习。三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高职教育[3]。朱雪梅指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渠道主要有对口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3+3”或“4+2”模式[4]。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研究者都有相似的阐述,也有学者通过阐释国外健全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为我国中高职的衔接模式提供启示与借鉴。如秦虹将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芬兰、韩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述,总结出这些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中高职模式衔接的启示[5]。董绿英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应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改革考试内容和招生方式,国家和政府应在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予以保障的结论[6]。张建通过对英国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介绍,提出我们应重视中高职衔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政府要在政策与管理体制上予以大力支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实行累计学分与转学分制度,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考试内容与招生方式,职业学校弹性学习制度的启示[7]。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衔接模式主要有:“3+2”模式、五年一贯制、对口招生。
      (二)培养目标衔接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对于培养目标衔接的专门论述较少,多数散见于综合性论述中高职衔接的文章之中。研究方法多以分析存在问题与阐述具体内容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景圣琪、马素萍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两种层次之间的教育有所不同。中职教育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由于传统大学学科教育的影响,呈现出高等教育轻职业性,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8]。邢晖认为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本质上都是培养人的职业或专业技术能力,区别主要是对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并根据“职业带”理论,总结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技术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较高层次的技术员和部分工程师 [9]。赵瓅认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实用型初级、中级人才,也就是说,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高职教育则把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职业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强调培养技师、专家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并且在综合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10]。邵元君与匡瑛通过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进行论述,认为目前国家职业标准在作为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中存在一些问题,并试图通过借鉴国外(英美)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为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11]。

    推荐访问:衔接 高职 国中 综述 现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