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布隆伯格:第三势力效应_布隆伯格

    时间:2020-02-16 07:25: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因为两党政治的根深蒂固,第三势力从未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胜出。如今,经济和政治实力均相当雄厚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脱下共和党的外衣,有意以独立候选人身份挑战传统两党对选举的垄断
      2008年的美国大选越来越可能变成一场“纽约内战”。
      民主党的热门人选希拉里是纽约州参议员。共和党支持率最高的参选人朱利安尼,最骄人的政治资本是曾带领纽约走出“9・11”的艰难日子。最近,纽约现任市长布隆伯格也表现出竞逐2008的野心。
      “这个世界上有4个令人羡慕的职位――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和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说。
      上个月19日,布隆伯格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共和党,成为一名独立人士。许多人认为,这是布隆伯格以独立候选人身份角逐美国总统竞选的第一步。
      
      藐视党派政治的富翁
      
      6年时间里,布隆伯格已经两次改变党籍。
      2001年,59岁的他突然兴起从政的念头,竞选纽约市长。在此之前,他从没有在政府内任职,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竞选。不过,巨额财富给他的从政之路提供了方便。他的金融信息集团――彭博资讯获得巨大成功,使他拥有高达130亿美元的身家。
      惟一的问题出在布隆伯格背负了半生的民主党人身份。当时民主党候选人竞争激烈,他很难获得党内提名。关键时刻,商人的精明发挥了作用,他决定转投共和党。在自掏腰包花费7500万美元并及时得到前任朱利安尼认可后,布隆伯格成功当选纽约第108届市长。
      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政党,而是极其松散的政治联盟。要成为民主党或共和党的党员,无须申请和履行入党手续,也不要交纳党费。政党对党员也不能进行纪律制裁。
      亚特兰大的选举机构在一次选举知识普及问答中,对“我如何报名加入一政党”是这样作答的:“在你的选民登记表上的一个政党边打勾,即表示你加入了那个政党。报名加入一个政党即意味着你成为那个政党的一员,可在那个政党举行的初选中投票。”
      所以,一个普通百姓每天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党派,不会有人对他说三道四。然而,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在两大政党之间游移不定,多少会让民众耿耿于怀。布隆伯格的变节,也曾受到过一些非议。
      而布隆伯格还是顺利当上了纽约市长,这纯属因缘机会。“9・11”之后,纽约面临经济危机,人们认为这个时候需要他这样懂管理、会理财、能拉来投资的CEO当市长。另外,布隆伯格是犹太后裔,而纽约的犹太人口是全美之冠。
      “只有像布隆伯格那么有钱的人,才能以他这种方式藐视政治党派。”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
      布隆伯格甚至从不掩饰他的民主党色彩:他支持同性恋婚姻,支持堕胎,反对枪支自由和神创论,大力推动城市环保措施。此外,还会想尽办法和布什保持距离。
      2005年获得连任后,布隆伯格的支持率一直徘徊在70%上下。大多数纽约人都认可了这个市长的特立独行。但在很多共和党员看来,他的政策立场太自由化了。所以,他想通过共和党内初选成为总统候选人,基本上没什么希望。因此,布隆伯格只能抛弃从来没有真正穿上身的共和党“外衣”,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登台。
      最新民调显示,46%的纽约市民愿意支持布隆伯格成为总统,而支持前任市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朱利安尼的只有29%。
      
      第三势力的尴尬
      
      自从1852年两党制在美国成形后,两党以外的势力从未赢过总统大选。这种独一无二的政治现象源于美国的选举制度。
      选民在大选日并非直接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而是竞投全美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某一候选人在一个州中取胜,便获得这个州的全部选举人票。总得票数超过270,即可当选总统。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第三党人士赢得选举人票的例子。1948年,民主党发生分裂。斯特罗姆・瑟蒙德自组狄克西党,参加竞选。他集中力量争取南方邦联各州,获得了39张选举人票。1968年,右翼的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竟然获得了46张选举人票。但没有一个独立候选人赢得过选举人票。
      因为第三势力没有胜绩,所以常常被轻视,认为只是大选的点缀,发挥一些“不同声音”的功能。在两党候选人选情胶着的年份,还往往被冠以“搅局者”的尴尬称谓。
      2000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选举。布什在普选票低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O.1%的情况下当选。而政见与民主党接近的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共获得了2.7%的选票。人们相信,正是纳德分散了民主党的关键选票,才导致戈尔失利。
      2004年,纳德宣布再次参选。民主党领袖麦考利夫立刻出面干预:“纳德的决定是不幸的。多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可不愿意看到他即将创造的‘遗产’――帮助布什连任。”“搅局者”的恶名,使纳德成为反布什派的众矢之的,绿党也不再支持他。
      纳德的政治悲剧传达出了一个让人沮丧的现实:长期不变的两党轮替,培养了选民政党认同的惰性。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是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无党派的人士,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为了不浪费选票,选民一般都会把票投给当选机会较大的党,以防止自己不喜欢的政党上台。
      
      等待机会
      
      目前大多数媒体的评论,都集中在布隆伯格参选对两党哪个影响更大。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最终取胜。
      对于会出现怎样的“布隆伯格竞选效应”,各方至今却没有清晰、一致的意见。以布隆伯格在社会福利和教育政策上的改革观点来看,他的立场可能与保守人士较接近。但从全国的角度来说,他参选对民主党的伤害,会大过对共和党的影响。
      商人出身的布隆伯格在政治上也是精明的。他一贯的态度是不接受政治捐款和公众基金,完全用自己的钱打选战。所以,大家相信,他只有在看到一些胜算之后,才开始投入。当前,他在观察选民结构的变化,等待合适的机会。
      几乎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公众对现状高度不满,而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选民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对美国国会和两党的失望程度正接近历史高位。以往的经验表明,当公众情绪最糟糕时,独立候选人的运气最好。
      “政党政治以及由此带来的借口和不作为,已经导致决策瘫痪。如果我们能够抛开党派观念,开始以原则和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来采取行动……那么我们可以扭转错误方向。”布隆伯格已经开始用独立候选人的口吻频繁攻击政党政治。他还创造了一个新词汇“非党派领导”。
      布隆伯格的助手们透露,布隆伯格计划到明年1月和2月的两党初选结束后再做决定是否会参选。因为到那时,他才能评估其他候选人的表现是否足够糟糕,能够给第三方参选提供空间。也就是说,如果有70%的美国人仍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那么,他的机会就来了。
      机会成熟的时候,他即使没法成为美国总统,但手中掌握的选票,也许能够左右选举的最终结果。

    推荐访问:伯格 势力 效应 布隆伯格:第三势力效应 第三人效应 第三热电效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