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明日之后耐久度_思维的耐久度

    时间:2020-02-14 07:28: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思维”是一个好词儿,文章里一扯到它,就像往雪碧里扔了一片曼妥思,陡然喷涌出无数泡沫,涌得满坑满谷比比皆是,蔚为壮观――其实道理还是那么多,可气魄却变得大不一样。常见的词有什么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思维的速度云云,今天我也未能免俗,说个新概念――思维的耐久度。
      所谓思维的耐久度,就是指人类集中思考某一件事的持续时间。牛顿做实验入迷时,能把自己怀表煮了还浑然不觉,他的思维耐久度很高;小猫去钓鱼,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玩蚂蚱,它的思维耐久度相当低。历史上思维耐久度最高的应该是达摩祖师,一面壁就是九年,比米其林轮胎的耐久度都高。
      现实生活中,最能体现思维耐久度的,是咱们老百姓对外界信息关注的持续时间。我曾经仔细观察,发现人们在一件事上保持关注的平均时间,几乎不超过24小时,很少超过48小时,72个小时是极限。绝大多数话题,对老百姓来说最多能连续三天保持兴趣,三天以后这话题保质期就到了,不新鲜了,没人会继续去念叨,公众兴趣会以飞快的速度转移到其他话题上去。
      就拿最近一段时期来说:从威廉王子结婚到本・拉登毙命,从滚石三十年到五道杠总队长,从湖人在季后赛惨败到计生办贩卖婴儿,再到最近的高晓松酒驾入狱。前后不过十几天时间,热点新闻已经变化了七八次,酒桌饭桌上的谈资一换再换。你现在聚会的时候说本・拉登如何如何,高晓松如何如何,只会惹人讪笑,把你叫做OUTMAN。
      我一直跟进观察的一个话题,是“五道杠”黄艺博。这个话题甫一出现,引发社会多少轰动,微博上每秒产生几百条关于小黄同学的转发与评论,一夜红遍网络,最高潮的时候,连他父母论文涉嫌抄袭都成为热点话题。然后呢?过了仅仅数天,黄艺博的关键词从热门榜上消失了,再没人津津乐道这件事,公众移情别恋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别说这些花边新闻,就算蒙牛毒奶事件和计生委贩卖人口这类极其敏感重大的新闻,也未能在公众中形成持续关注。这两条新闻刚出来时,网络一片哗然,口伐笔诛之热烈,可称得上火山喷发。可三天以后,在大街上或者办公室里随便找一个人来,你问他知道毒奶事件吗?他肯定知道;然后再问他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百分之九十的人肯定是摇头。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公众的平均思维耐久度,低得有点惊人。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每天我们都要从电视、电脑、手机上接受浩如烟海般的信息,被迫只能选择对自己最具刺激性的来进行关注。当这一条信息的刺激感消退,我们立刻就会转去追逐另外一条新的刺激。信息越多,刺激感消退得越快,转而追逐其他信息的间隔就越短。也就是说,思维耐久度和接受信息量成反比。
      由此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麻烦的后果,即我们的心理阈值不断提高。当初被拆迁者自焚的新闻,尚能引起舆论哗然;而最近发生的几起类似事件,却显得波澜不惊,网民普遍反映冷淡,最多是感叹几句,既无讨论欲望,也少转发冲动。这不是因为大家人情淡薄,实在是因为类似的事件发生太多,已不足以产生震撼性的刺激。可见思维耐久度跟心理阈值,同样也存在着反比关系。
      所谓信息时代的弊端,从思维耐久度的下降速度,便可看出端倪。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取得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访问:思维 耐久度 思维的耐久度 思维 思维导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