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康有为、章太炎、鲁迅反传统思想刍议_康有为传简介

    时间:2019-05-05 03:26: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近代中国处在一个新旧杂糅的大时代。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值得他们去认真闭门思考的问题。用李鸿章的原话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两个“未有”表明伴随时代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中国人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了解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不同阶层的人在探索不同的因应方式。本文截取了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以几个历史人物为载体进行诠叙。
      【关键词】康有为;章太炎;鲁迅;反传统
      一、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之论
      康有为是儒家忠实的信徒,因而维护孔子的“至圣先师”的神圣地位是其自觉的责任和义务。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他身上又突出地表现出来了。实际上,自从他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之时,他已经涉足到救世的洪流之中。维护至圣先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他热心世俗政治的秉性使他在当时孔子的的神圣地位动摇之际挺身而出,摇旗呐喊。
      在康氏的眼里当时的儒学明显已经不能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求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但是康有为的求变方式有点特殊,而康氏“托古改制”所引发的强烈的疑古思潮就源于他的这种特殊的求变方式。那么康有为采取的什么样的求变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旧瓶装新酒”。
      实际上,不难看出,康氏改造孔子的方式,强加给孔子的种种新思想完全是康氏自己因应时代的方式,是康氏自己的新思想。只是他的名气既没有孔子大,想救亡又想救孔子的想法迫使他这样去做。这一现象真是近代国人的悲哀,干什么事情都要打着亡灵的名义,都要找到一个必须合乎“圣道”(且不问这种“圣道”合不合时宜)的理由,中国人总是不得不往后看,被过去束缚住迈向未来的脚。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的贫乏和单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人的“厚古”情结。
      康氏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做法在招致很多人批评的同时也诱发了人们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历史,于是一股浓烈的疑古思潮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疑古强人的出现,这股疑古思潮发展为近代学术史上一个轰轰烈烈的古史辨运动。这种新兴起的疑古思潮本身就是反传统的一种表现。康有为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变古应今的手法竟被下一代人接过手来转变成疑古反传统运动,而它兴起的滥觞就是康有为在死去的孔子身上加了太多本不属于孔子的思想。这些被康氏新加的思想与人们传统上的认知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因而必然会引发人们去重新认识这些在当时看来矛盾重重的东西。
      二、国粹主义代表——章太炎
      如果说康有为是由于提倡“托古改制”才无意引发了强烈的反传统运动,那么章太炎则是积极主动地有意识的去反传统。章太炎的思想十分庞杂,并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这里仅仅是粗浅地谈谈章氏的反传统倾向。国粹学派的代表怎么会反传统呢?国粹不都是保留在传统中的吗?这也正说明了章氏思想的庞杂、前后矛盾之处。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章氏本人属于革命派。既然属于革命派,那么章氏为什么又成了以保护国粹自居的人呢?有人会说;革命立场和保护国粹并不矛盾,再说章氏保存的是国粹而不是传统。
      实际上,问题绝不是如此的简单,国粹与传统并不能截然分开,章氏在前期也是一个激烈的主张排满革命的斗士,甚至一度因之而下狱,后来变成了一个以保护国粹自居的人。章氏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过于理想化和浓厚的下层社会情结。在革命的过程中,章氏逐渐发现革命派所追求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不是他所期望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西方政治运作中出现和存在的种种弊端。他甚至说;这只是“财主地棍土豪”的民主,实乃这些“绅董”的“专制”,他只能给“没钱没势”的农民大众带来痛苦②。在章氏看来与其费尽心血到头来还要受到一群人(议会里的议员)的专制还不如回到中国古代受皇帝一人的专制好。
      但是章氏的复古是主张回到先秦时期。章氏回归到先秦而似乎在暗示着他对秦以后的不满。实际上,章氏不满的是被粉饰化的儒学,他要避开这个被严重粉饰化的儒学,去儒学初创时期看看“原生态”的儒学。章氏通过先秦其它学派对儒家的纪录展开了对孔子的激烈批判③。这种对传统(秦以后)的激烈批判让人感觉到这位以国粹保护者自居的人是那么的让人难以理解!这当然会引发人们去思考;谁才是真正传统的代表?什么才是真正的传统?
      三、五四部分新人的反传统倾向
      这一时期的反传统勇士则是把文化作为斗争的匕首、投枪猛烈地向传统刺去。他们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为之,又是大范围的为之。可以说五四中的一些新人就是为反传统而生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提出;不读中国书,不用中国字的激进主张。并且提出这些主张的人都是受传统影响很深的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既然是传统孕育出来的人为什么有如此激烈的反传统呢?
      当然,五四部分新人的反传统倾向不仅仅是出于救国这一点,当时全国掀起的恢复孔教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语境,这个语境是更为现实更为直接的因素。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传统到了此刻,在此时的很多知识分子心中已经变成一个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坏透了的东西。这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剧烈震荡。有人说它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断没断层先且不论,仅仅从这批人在反传统中的激进表现,我们不难想象接过他们火把的另一批人会如何循着他们的足迹激进下去。
      四、结论
      近代中国出现这几次反传统运动并非偶然,它们都是在救国这个大语境下展开的,因而对这几次反传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的地方不能抓住不放,更不能据之定性。无论是康有为的借尸还魂的方式所无意引发的疑古反传统运动,还是章太炎有意识地去反传统,抑或是五四部分新人激进的反传统运动。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诉求和主张。
      这三次反传统运动稍有区别,疑古反传统运动是康有为无意所引发,章太炎的反传统运动是有意为之,五四部分新人的反传统运动既是有意为之又是在大范围内的进行,激进程度是前两次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如果说回归传统就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那么,这恰很好地说明了这些人的救世情怀。但是前两次救世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从中国的过去中去找“资源”,而五四的反传统运动则跳出这一路径,利用外来资源(民主与科学等)进行反传统,这是应当予以区别的。
      在中西交汇、新旧杂糅的近代中国,人们几乎很难分清谁才真正是传统的代表,也很难说明白什么是传统。因为当时被认为是传统孕育出来的产儿却在激烈的反传统。也许这些看似相悖之处正鲜明地道出了近代中国的复杂之处吧。
      注释:
      ①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三联书店 第388—420页。
      ②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三联书店 第410页。
      ③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和学术的系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月第1版 第124页。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和学术的系谱》[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章太炎 鲁迅 刍议 康有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