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2.35:1画面尺寸是多少 [内在性与画面表达]

    时间:2019-05-05 03:25: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指出绘画风格与画家的内在紧密相连。论文从八大山人的作品入手,分析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生存环境,人的精神品质与内在修养造就了画者独特的艺术手法与自己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八大山人;时代性;内在性;画面表达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已存在两千多年,画家作为绘画领域里的一个主体,通常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的。而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是画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生存环境加之自己的各方面修养等因素,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使之成为无法替代的个体。
      八大山人在绘画领域独树一帜,他的画面有深深的情感在里面,这种情感来自于他对人世间的一种感悟,一种内在的宣泄。正如里德说:“艺术是情感宣泄的过程,也是情感振奋或升华的过程。艺术是一种情感系统。而情感正是产生优美形式的温床”[1]绘画作为情感宣泄的载体,为画家提供了一个感情的寄托。八大山人借助了绘画,将自己的情感注于笔端,抒于画面。
      八大山人(1626—1705)是明末清初画家,原名朱统銮,又名朱耷。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朱耷的号颇多,唯以八大山人而闻名。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作为明宗室后裔,明灭后,朱耷削发为僧,后入道。他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为“清初四僧”,他是四僧里面最为奇绝的一位书画家。同时代的石涛、郑板桥,当代大师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对他极其推崇。是三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画坛的写意画派大画家。
      一、内在的不屈与画面的选题
      八大山人对绘画的造诣,源自他的内心。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绘画上受到过父辈的熏陶。19岁时遭遇明清更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23岁时皈依佛门。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的生命中被真实的演绎。出生于明,生存于清,对生活状况的无奈,八大山人只有潜藏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辅助于绘画来表达。他的写意花鸟画不求形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一种内在的精神。他画白眼向上的鸡,斜睨世界的鸟,流露出画家不肯臣服的倔强性格,透露出画家心灵深处的悲愤。一尾孤鱼,无水无草,表达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寓意。同时,写意出他对世态人情的藐视、嘲讽。一支幽兰斜倚于一老瓶中,形成愁绪无边、愤恨何向的境界,抒发“长借墨花寄幽兰,至今叶叶向南吹”的意向情态??而他的山水画多是荒原野岭、汀树萧疏、山河寥落、旷无人烟,偶尔出现在画面上的孤亭茅屋,也属高人隐士或村夫农妇所居之所,远离繁荣喧嚣之地。这种荒凉寂寞的意境,深切地表露了作为明宗室“金枝玉叶老遗民”[2]的无奈与悲哀。他只能用“涅架寂静”之法征服自心,只能用极隐晦的笔触来反映他的爱与憎,寓意深刻地借助软弱的笔墨对清政府作消极反抗。
      他所表现的题材正是他内心的反映,山水多有荒寒萧索之气,花鸟则虚疏淡泊,冷逸逼人,形成简约、飘逸、冷峻的风格。风格的选择是八大山人精神和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是其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表现。八大山人笔下的山石、树木、房屋、扁舟、花鸟、鱼兽等,不管是在章法上,还是造形取势上,都被孕育着特殊的情感。表现了一种不屈从,一种高傲与藐视。
      二、内在的修养与画面布局
      他与世人画面表达的不同,不仅是时代造就的,更大程度上在于他自己内在的一种不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纵然,他少年时是皇家宗室,享受过荣华,成年后国破家亡,他没有迷恋旧时的生活。纵使受高官邀请,他也不屑。名利在他心目中以如明朝的泯灭一样不再复返。
      “画品如人品”的古言,在八大山人身上充分显示。他在用笔用墨也是在用心作画,在诉说,他的绘画作品是高度写意的,后来者无不喜欢他的作品,但学之仿之都是难事,因为他的艺术是他内在个性感情的结晶,是屈子离骚精神的外现,是时代造就的,是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
      “诗言志”,是传统的诗的主旨。八大山人在其绘画作品中,不断地通过隐约而朦胧的诗句歌唱自己的爱憎,坦露自己的胸怀。如《孔雀图轴》上题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画面上孔雀居危石而欲坠,漫画式的两只长着三根花翎尾巴毛的孔雀有几分滑稽,真是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诗中用了“三耳”的典故讽刺奴才嘴脸,只有奴才才有三只耳朵,恭顺听话;孔雀三根花翎及“坐二更”,影射当时大臣天没亮就等“上朝”;居危石指的是统治阶级要垮台,从而倾吐心声。
      他冷眼看世间万物,在造境布势上,也按照自己的艺术灵感去重新组合客观物象,按照自己胸中意象随意构图;或造险,或破险,或留白,或平中求奇。在常人意想不到的位置上画上一组顽石;在一块重心不稳的怪石上停立一怪鸟;数株枯树,突兀恣肆,峥嵘奇崛;有鱼无水亦见波涛。
      三、内在的独特性与不拟古
      八大山人在少年时代就奠定了书画和学问的良好功底,他的祖父、父亲和叔伯都是出色的山水花鸟画家,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为他广采博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今天,我们从他遗留下来的画迹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师承:山水画,源于董其昌、倪云林等大师;花鸟画初学林良、吕纪,后学徐青藤、陈白阳。题材上,花竹鸟鱼、山山水水涉猎是极为广泛、惊人的。而无论是师古人、师造化,他都“师心不师迹”,“学古而不拟古”。
      明末,倡绘画有南北宗的董其昌,是当时的大宗师,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产生了清初四王吴恽六家的泥古之风,也同样产生了八大山人。八大山人颖异绝伦,他既继承先辈的优秀传统笔墨,又不做呆板的摹仿,或单纯玩弄笔墨技巧,而把笔趣墨韵作为发泄心灵创伤的工具,因而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内涵力,充满着摆脱规范羁绊的激情。
      用笔是中国画的灵魂。八大山人善用秃笔,取侧势、逆势而归于均势,拉线时笔峰随势转动,一笔下去刚劲雄浑,变化多端,线条的劲力如满弦的弯弓,藏含着强劲的暴发力,这是集全身的体力、臂力、腕力于笔底而一气呵成的,有别徐渭疾风骤雨般的劲疾。仔细品味八大山人作品中的气度与骨力,其气息如迷宗太极,凝蓄着沉静、无穷的威力,力能扛鼎,力与气相连,又与神韵相贯通,故有“金刚杵”之誉。
      八大山人更是酷爱墨色,作品中极少设色,他的山水、花鸟纯以水墨为之,洗练简约的作品,在刚劲的笔力之下,保持着未干时的莹润。中国画有无墨韵,不在用墨量的多少,而在于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墨彩骈凑。八大山人用墨简,用笔疏,笔墨之简,是历代罕见的。郑板桥曾说:“八大纯用减笔,石涛微茸耳。”八大山人减掉的是笔与墨,充实的却是情,是人性,将创作主客体有机地融而为一。笔疏墨简意更密,“意在笔先”、“境生象外”。看似干枯毛辣,实则富有墨韵,富有内涵。其传统功力决不比四王吴恽逊色,其水墨成就决不在宋元各大家之下。
      叛逆的意识,博古通今的才气,“学古而不泥古”的创新精神,及其高贵的品格造就了他“鼎峙百代、标程千古”的笔墨功夫、构图技巧。
      八大山人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把握而对自然赋予新生命,使主观内在与客观事物在融合中得到升华。这正是自己的生命所要求、所得以凭藉而升华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于磊.情感,绘画的原动力[J].戏剧丛刊,2009(5):99.
      [2]雷永明.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故国情怀[J].艺海,2008(3):93-94.
      [3]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朱良志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6]齐豫生,夏于全主编.中华文学名著百部[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
      [7]谢稚杨.朱耷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推荐访问:内在 画面 表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