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小学数学“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应导在何处_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02 03:20: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导学互动教学是通过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小学数学课,到底应“导”在何处,才会使学生“动”起来呢?
      一、提前预习——导自学。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我尝试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分四步进行预习:一看:看懂例题;二想:想例题让我们学什么;三试:试着完成课后一两道题目;四问:问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前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课堂上便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成就感。
      二、创设情境——导兴趣。
      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时,我这样引入新课:“春天到了,太阳暖暖地照着。小动物们换上漂亮的新衣,到动物乐园春游啦!瞧,谁来了?(3只猴子和3只鸭子)”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理解了1倍后,我继续说道:“听到了同伴的欢笑声,又吸引来了3只鸭子,现在一共有几只鸭子?”自然而然地进入体会2倍的学习环节。围绕“快乐的动物”展开,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主探索——导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教学《谁打电话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算式:8.54÷0.7,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学生们的想法很多:1、8.54÷0.7=85.4÷7=12.2(分);2、8.54÷0.7=854÷70=12.2(分);3、8.54元=85.4角,0.7元=7角,85.4÷7=12.2(分),然后,老师带着学生梳理每一种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通过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学生们对转化的思想印象深刻,势必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
      四、合作交流——导思维。
      合作学习能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派车》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1辆面包车限乘客8人,小轿车限乘客3人,现在有25人,可以怎样派车?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想出了不少的派车办法,如:1、25÷8=3(辆)……1(人),派3辆面包车不够,要派4辆;2、25÷3=8(辆)……1(人),派8辆小轿车不够,要派9辆;3、2×8=16(人),3×3=9(人),16+9=25(人)……最后大家还对各个派车方案进行了评价,选出了最合理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五、分层练习——导反思。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的方面”。比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读比较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一题:用0、0、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答案都不完整。学生汇报时,6个四位数都罗列出来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追问道:“为什么我们在独立写数时老是写不完整呢?”一句话,引起了学生的反思,少数同学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按照顺序写,所以没写完整。”从此,学生们都能有序地写数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导”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导”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出效率,“导”出精彩!

    推荐访问:互动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在何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