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北京地方报关于外籍男子侵害中国公民报道的特征分析】 中国公民与外籍人结婚

    时间:2019-05-02 03:16: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五月份发生的两起外籍男子侵害中国公民的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其报道特征及原因,并对此类报道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北京地方报;外籍男子;侵犯;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34-02
      引言:
      5月8日晚11点多,北京宣武门地铁口南一百米处,一名外籍男子涉嫌猥亵中国女孩,被多名附近居民出拳阻止,现场视频被传到网络后,不少网友为视频中见义勇为者叫好。无独有偶,5月14日,一名外籍男子在沈阳北开往北京的动车上将双脚跷在前排一位女士的后座背上并对该女士进行辱骂,该过程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反响。
      一、北京地方报此类报道的概况及特征
      本文选取了《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法制晚报》、《京华时报》及《新京报》五份北京地方报作为研究对象,以窥探此类报道的概况及特征。
      1、报道距事发时间差较长,但紧跟网络舆论热潮
      这两起新闻事件均发端于网友提供的手机视频,数日后报纸媒体才做出报道。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事件发生于2012年5月8日晚,5月9日网友上传事件视频,四份报纸于5月11日进行了报道,法制晚报由于是下午出报于5月10日较早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由此看出,爆发于网络的社会舆情事件从事发到报纸媒体报道必须经过一个彰显其新闻价值并确认其新闻真实性的过程。因此,报纸报道距事发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这也符合报纸严谨、客观的报道作风。
      俄籍大提琴手动车翘腿骂人事件发生于5月14日晚,5月16日网络爆出此事件视频,三份报纸5月18日予以报道,《法制晚报》无报道,《北京日报》5月19日报道。从事发到报纸报道虽事隔四天,新闻时效大打折扣,但这一事件承接了数日前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子事件的舆论延续,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效果。因此,报纸报道的实效性虽不如网络媒体,但报道时机适宜,满足了受众对热点信息的需求。
      2、事件过程记叙详尽,但忽视观点引导与后续报道
      《北京日报》两篇报道的篇幅均为各篇中最短,分别为212字和675字,这是由其党报身份决定的。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瞄准于那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共道德水准的提高、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好题材。[1]其余四家报纸都将报道重点放在了事件本身的陈述上,忽视了网友、官方、受众及媒体等多方意见与态度的表达,除律师对“猥亵妇女案”中法律问题的解疑外,各报道中都极少征引公众舆论与外界评论,报道结构略显失衡。
      与此相比,各报纸网站发表了许多评论性文章,如法制晚报发表的《别把老外当外人》,北京青年报发表的《开除失德大提琴手体现包容和公正》,而报纸由于版面容量和报道原则的限制,并未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疏导公众的负面情绪。网民心态具有非稳定性、情绪多变性及事件主导性,需要报纸媒体做进一步的观点引导。网络舆情中不真实、不客观情况的普遍存在,经常会对民众造成误导,进而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不缺位”是地市党报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2]否则这易使公众在日后对类似事件的解读及对外交往中采取偏见与极端态度。
      五家报纸对这两起事件大都为一次性报道,只有《法制晚报》与《新京报》对猥亵妇女一案进行了补充报道,但均未继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同时,报道只注重体现事件的新奇性,并没有继续挖掘事件的深度与潜在争议。公众对于外籍男子在华形象话题的讨论还处于炽热期,报纸的延时报道与滞后跟进会错失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降低报纸影响力。
      3、事实报道真实,但叙述语言具有倾向性
      由于这两起事件均涉及外国人,并都对我国公民进行了人身侵害,这容易引起我国公民与媒体的公愤。然而,五大报纸均秉承了真实的报道原则,尽量使用官方信息,努力获得案件当事人、目击者所叙述的第一手材料,并未使用偏激性和侮辱性词汇对涉案外国人进行批判,这是值得各媒体借鉴之处。报道虽在标题中使用了“色狼”、“耍流氓”等字眼来否定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德的行为,这本是媒体态度的正当表达方式,但媒体通过使用具有倾向性的叙述语言来美化国人行为的目的性,如《北京青年报》在报道猥亵妇女一案时说市民群殴外国人是为了“出手阻拦其施暴”,对受害女孩“出手相助”,最终结果是“众人齐手将其制服”,《法制晚报》用一篇报道《流氓老外先打人大伙儿才动手》来肯定国人以暴制暴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未提及见义勇为市民行为的偏激与过度,这易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形成此类报道的原因
      1、北京地区外籍人口数量庞大
      根据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入境北京的外国籍旅客有199多万人,除这些境内短期停留的外籍人员外,现居住在北京市的外籍人员有91128人,每天实际存在的外国人将近20万,北京市的外籍人数也仅次于广州、上海,位列全国第三,外籍人员的在京活动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
      2、五月份有关外籍人员的舆情信息集中出现
      5月4日“老外阻止小偷行窃遭群殴”一事经东莞时间网爆出,5月10日“美国小伙陪乞讨老奶奶吃薯条”一图在微博扩散,5月16日又有新闻爆出“疑似韩国男子肯德基殴打中国女子”,有关外籍人员的正面和负面舆情信息交错出现,数量多,爆发频率高,掀起了国内舆论对外国人形象问题的讨论热潮。
      3、中国人普遍崇洋媚外
      2007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对256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59.2%的青年认为自己周边大多数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时,作为中国人,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杨宜音博士认为,很多国人对“洋”和“外”存在刻板印象,例如“先进”、“科学”、“好”、“高贵”、“现代”等。这些刻板印象反映在新闻报道中就体现在我国媒体对外国人以正面新闻为主的报道模式。而这两起事件恰恰都是有关外国人的负面信息,一向“文明”、“先进”的外国人此时都以侵害中国人的“道德败坏者”的形象出现,强烈的形象反差与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情绪刺激着媒体的神经。   4、中国周边局势紧张,国人民族情绪高涨
      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争端、朝鲜扣押中国渔船事件在五月集中升温,国人明显感觉到中国周边局势紧张,本能地对外国事务竖起防备。危机状况下,国人凝聚力增强,民族情绪高涨,这两起事件激活了公众积蓄已久的爱国情感与发泄欲望。
      三、对此类事件报道的改进建议
      1、开辟网络新闻专版,紧跟市民舆论走向
      在“全民记者时代”,报纸应有效利用网络与受众的资源优势,在报纸上开辟网络新闻专版,以最新、最快、最热的新闻资讯赢得受众的青睐。对于报纸来说,“全民记者”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全民通讯员”,他们为报纸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采访和加工线索,一方面,报纸要“慧眼识新闻”,主动为“全民记者”服务,更主要的是,以权威性、责任感重新占领舆论高地,让“全民记者”为我所用。[3]
      2、注重新闻事实性报道与评论性报道的平衡
      报纸对此类新闻的报道主要致力于事实性报道,而评论性报道则主要置于报纸官方网站上。报纸可适量压缩事实性报道的篇幅,增加鲜明、扼要的评论性报道,以激发受众阅读兴趣;而在报纸网站上,可针对舆情热点设置专题,使事实性报道、评论性报道、追踪报道和相关信息全面展开,以弥补报纸报道的不足。
      3、摆脱偏见,规避矛盾
      媒体报道会于无形中影响受众的态度与行为,因此更应摒弃社会对外国人的固有偏见,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不煽动负面情绪,不扩大矛盾范围,以解决问题、化解冲突为报道目的。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的正义立场和社会道德判断,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价值立场。所以,在重大的社会事件报道中,新闻主题的确定、观点的陈述等,都应贯穿一种道德与正义的立场。使报道兼具信息告知和错误警告的双层功能。[4]
      4、提升报道高度,增强报道启示性
      报纸不仅是“新闻纸”,更是“观点纸”,通过这些负面事件进行反思、得到启示,以改善自身,改进社会,才是报道的最终目标。作为北京当地的报纸媒体,与两事件在地理上最为接近,拥有最广泛的市民读者,见证着中国与国际的频繁交往,所以媒体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力求报道有高度、有深度、有远识,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当地受众的对外行为,才能使报道真正影响于人、启发于人。
      参考文献:
      [1]、陈柏涌、陈柏涛.党报社会新闻特点析[J].新闻传播,2007(1).
      [2]、刘培现.地市报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与原则[J].新媒体,2010(4).
      [3]、刘兰明."全民记者时代"报纸的应对策略[J].今传媒,2011(11).
      [4]、王泉珍,李大敏.从写作角度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J].新闻知识,2010(9).

    推荐访问:地方报 北京 外籍 侵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