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黑箱”内探:以评价促进小组的学习

    时间:2019-04-29 03:14: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越老师的这节课立足于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较好地体现了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尤其是“Show time”环节,把读和演结合起来,形式新颖,气氛活跃,趣味性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王老师提供的课堂叙事中,我们既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轻松感和愉悦感,也感受到了它带给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然而,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问题同样是我们的“朋友”,它就像维纳斯的断臂,既能引发观课者的思考,也能激励授课者的提高。鉴于此,本文拟从评价设计的角度,对王老师的这节课作以诊断和评析。
      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评价是一个熟悉且陌生的课程术语——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却又对它知之甚少。它就如同那装满了宝藏的神秘“黑箱”,只有那些能够开启它的人,才能发现其色彩的绚丽。不妨先看两个例子。
      事例一:香港著名学者黄显华教授被公认为两岸四地课程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在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曾在中小学任教多年。在香港的五育中学教数学时,他发现花费大量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是一个投入多而效益低的活动,就用另一种方式取代了批改作业——当然这一举措首先征得了校长的同意——他把40个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先在一起做作业,做完之后,在黑板上出10道题,让每个小组抽出一个人到黑板上把题目做出来。然后,再让其他组的成员来改,并说明对在什么地方或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一改,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愉快了,其学习成绩也在学校遥遥领先。
      事例二: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特别反对那些大而空的、朦胧诗般的课堂评价,认为“你真棒”“你做得很好”之类的话不是不可以说,而是需要指出“棒”在哪里、“好”在何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评价学生的——“你真棒,你的字有柳体的味道!”“你居然能正确地使用分号,思维多清晰啊!”“你不但回答正确,而且语言干净,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也不需要再添一个字。”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被评价者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其他的同学则心服口服,大家都感觉如沐春风。
      看了上面这两个例子,有的朋友可能会起疑问,黄教授和于老师既没有考试打分,也没有问责,怎么能称得上是“评价”呢?殊不知,评价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他们的做法,恰恰体现了最新的评价理念,人们称之为促进学习的评价。
      1998年,英国课程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在著名的教育学术期刊《卡潘》杂志上发表了《内探“黑箱”:利用课堂评价提高学习水平》一文。该文在表述评价这个概念时,用assessment代替了evaluation。虽然大陆将这两个词都翻译为“评价”,但是,assessment 这个词更为强调诊断和促进学习的功能,因此,其意义更接近于中国台湾惯用的“评鉴”一词。
      布莱克和威廉等人认为,所谓促进学习的评价,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标的评价。与那些以问责、打分、排名、认证等为首要目标的评价不同,它强调利用评价的信息(证据)帮助师生开展自评和他评,诊断、校正教与学的活动。
      促进学习的评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匹配性。促进学习的评价指的是一类评价,而不是一种评价。任何一种评价,无论是课堂对话、作业点评、单元测验还是大规模考试,只要其目的不在于排名,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学生学习,都可以归入促进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就像是一个评价的“百宝箱”,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评价工具。这些工具本身无所谓优劣,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去选择,需要“钉钉子”,就拿出“锤子”来,需要“拧螺丝”,就拿出“螺丝刀”来,这就叫匹配性。为此,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制作了一个二维表格,列举了选择性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等四种评价方式与知识、推理、表现技能、成果和情感等五种学习目标的适配关系。
      第二,及时性。任何评价方式要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其信息的反馈就必须及时。以往的评价,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反馈慢。一次作业和考试之后,学生总是心怀忐忑地等着老师反馈结果,看看自己对在哪里,错在何处。而老师也的的确确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了作业、改了卷子,但批改过之后,却常常因为各种烦琐的事务拖拖拉拉不给学生点评,将结果束之高阁。好不容易挤出了点评的时间,学生却早已等得厌倦,没有了兴趣。那些作业和试卷中的问题,也就成了“抓不住的逃犯”,在学生的心中难以留下多少痕迹。黄显华教授作业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抓住问题,“现场办公”,让学生互评和自评,体现了评价的及时性。
      第三,准确性。评价要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仅仅做到匹配和及时还不够,评价的信息还必须准确,评价的证据还必须确凿。如果我们的反馈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或者说像于永正老师批评的那样,如雾似风、空泛朦胧,那么,不管反馈是多么及时,都很难起到多大的作用。
      一旦把握了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就有了评判课堂、评价设计的标准和框架。换言之,判断某种课堂评价是否属于促进学习的评价,我们只需要追问如下问题:该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匹配吗?它对信息的反馈及时、准确吗?下面我们就以此为依据,对王老师的课堂评价略作分析。
      王老师的这节课,重头戏是“Show time”,它是王老师教得最有感觉的环节。整体来看,组织得挺好,但就评价而言,如果用上面的三个标准来分析,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评价的及时性来看,王老师做得不错,她在各个小组表演之后,让学生立即给出一个结果,问题在于,没有解释清楚学生们为什么给这个小组5分、给那个小组3分、给另一个小组1分。得分高的小组自然欣喜,得分低的小组内心则不一定服气。也就是说,评价的准确性很不够。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王老师在课前缺乏对活动评价的系统化考虑。按照促进学习的评价设计程序,教师在评价设计时,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我要评价的是哪种类型的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还是情感、过程?哪种评价方式与这种目标匹配——选择性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我要收集的证据是哪些?学生明白我们想要收集哪些证据吗?我该怎样向学生说清楚?组织评价的时间、空间是否宽裕?
      那么,王老师在“Show time”这一环节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显然是提高学生的表现性技能,而与表现性技能最匹配的,当属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设计的关键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好的表现,什么是差的表现。有了评价标准,学生的表现才更有方向性。
      一个完整的评分规则包括三个部分:等级、要素和指标。等级可以用数字表示,如王老师给出的“5分”“3分”“1分”;也可以用词语描述,如“优秀”“合格”“有待提高”等。要素就是评价的角度,如“Show time”这一活动,就可能包括小组的合作是否融洽、台词的表达是否流畅、英语的发音是否准确、角色的投入是否到位等多个角度。我们是评价其中的一个方面呢,还是兼而有之呢?要素的选择决定了学习的方向。要素不确定,各个小组表面上看是在做同样的事,其实却可能在“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确定了评价的要素之后,还要对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做一个描述,如对于小组合作到什么程度才是5分、台词表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打3分,总要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指标。如果说要素是目的地的话,指标就是具体的“路线图”,有了它的引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避免新课改中蔓延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流行病”。
      由此可见,王老师的评价设计之所以准确性不够,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评分规则的设计上,具体而言,就是忽略了评价要素和指标的设计。
      (本栏责编 朱亚娟)

    推荐访问:黑箱 小组 评价 学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