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共北满省委在通河】 省委书记能见到主席吗

    时间:2019-04-26 03:22: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移驻哈尔滨。到1936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此时的省委领导上江、下江、哈东特委及下属地方党组织、地方救国会和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以汤原县汤旺河上游四块石密营为据点,发展和领导以松花江北岸地区为主,以滨北、北黑线以东,与苏联连接的广阔游击区。全国抗战爆发后,为了粉碎敌人的“讨伐”和开辟松花江中下游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末中共北满省委迁至通河东部地区的鹰窝密营,在鹰窝密营清河镇槟榔沟北十五公里处的。小古洞黑瞎子沟,龙头山半山坡,再向下是小古洞河。这里的地形、地貌进可攻,退可守,安全可靠,是战略重地。另外鹰窝密营还处于梨树沟、槟榔沟、筒子沟、老黑顶子、东西耳朵眼等密营地中心,有利于领导指挥抗日斗争。
      中共北满省委迁至通河后,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下,结合北满抗日战争的实际,对哈东特委、下江特委、方正县委、抗联三、六军党委进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对北满地区的民众开展了抗日救国教育,在民众中组织发展了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民众组织,有力的支援了抗日联军,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特别是领导组织了反日伪军的三次“讨伐”、“围剿”,开辟了黑嫩新的抗日游击区,为迎接东北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满临时省委迁至通河后,曾在通河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1938年5月1日,北满临时省委在小古洞密营召开第七次常委会议。张兰生、魏长魁、冯仲云、张寿篯等出席了会议,张兰生作了报告。为了粉碎敌人对松花江中、下游抗日部队和通河根据地的“围剿”,会议决定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主力部队西征,除留少数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外,余部跳出敌人“讨伐”的包围圈,深入黑嫩平原和三肇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38年6月,北满临时省委在鹰窝密营召开了第八次会议,张兰生、魏长魁、冯仲云、许亨植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北满抗联各军活动的方向和第三军的相关问题,作出相关的决定:(一)突破敌人的包围,组织第三、六、九、十一军向西北进行第二次远征,建立西征指挥部,指定张寿篯(李兆麟)参加准备工作会议;(二)第三军缩编为四个师、一个警卫团;(三)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由金策担任。金策未到任前,第三军党政工作由省委直接领导;(四)第三军在没有军长的情况下(赵尚志在苏联),张寿篯以政治部主任资格领导第三军。张寿篯虽未参加会议,但他接到指示后,积极贯彻常委会议做出的关于组织部队突破重围,进行西征的决定。
      八月,北满以第三、六军为主的抗联部队,在北满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张寿篯、金策等同志的具体安排和组织下,分批进行西征。这次西征历经半年多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跳出敌人的在松花江下游地区设下的包围圈,使日伪军“聚歼”抗联的阴谋计划破灭。实现了保存北满党政干部和抗联主力部队的目的。为在广阔的黑嫩平原,依托小兴安岭山区,开展平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重建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年1月28日,北满省委在通河县的小古洞密营召开第九次常委会议,会议指出,由于日寇实行“匪民分离”、“集团部落”、“经济封锁”的政策,抗联部队损失极大。为了扭转局面,必须对军事统一领导,加强与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与南满取得联系,要加强政治工作,保证党的领导。会议讨论通过《关于目前东北革命运动和我党的任务》的决议。
      1939年4月12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小古洞密营召开了省委九次常委第二次执委会议。张兰生、冯仲云根据许亨植带回的3月9日铁力会议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商讨。两次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大部分一致且互相补充,因此将两次会议合并称为北满临时省委第二次全体执行委员会议(简称二全会),二全会通过决议:(1)追认北满省委九次常委会会议决议作为北满临时省委二全会的政治决议案。(2)会议通过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临时二字去掉,直称中共北满省委。二全会增补周庶泛、徐光海二人为北省委执委委员。二全会选举金策任北满省委书记,张寿篯为组织部长、冯仲云为宣传部长,组织新省委常委会,改组北满抗联总司令部,决定1939年5月30日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会议要求北满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无条件地参加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及总指挥部,成为第三路军骨干队伍。任命张寿篯为第三路军总指挥,冯仲云为政治委员,许亨植为参谋长。由于赵尚志赴苏未归,暂由许亨植兼第三军军长,张兰生接金策任政治主任。会后,许亨植、张兰生主持召开了第三军干部会议,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顿,改编为三个师。任永富为新编一师师长、李泰为新编第二师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张光迪为新编第三师师长。会上张兰生总结了第三军从珠河(今尚志市)游击队成立以来党政方面的工作。认为第三军从建军那天起就成为北满抗日的主力军,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和按照党的方针建设部队分不开的。会议要求在新的情况下,更要加强按党的方针来建设部队,更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要加强政治工作,要求每位党员在抗战的紧要关头,以百倍的勇敢精神去战斗、去工作,为争取抗日运动的新发展而努力。这次会议是贯彻二全会会议精神的典范。
      随着北满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北满省委领导机关及抗联留守部队,从1939年9月18日相继撤离通河。但是1942年12月末北满省委书记金策率一支小部队还在通河县城北的铧子山一带进行抗日活动。1944年1月金策与抗联十二支队在通河凤山会合后去苏联。
      中共北满省委同志在通河工作期间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北满省委同志吃穿基本和战士是一样的,除特殊任务的衣着外,多是抗联第三军第三师第十二支队被服厂张义淑、金玉善、李钟孚、金浩莲等女同志做的服装。1937年后,伪满洲国实行并大屯,山下老百姓的粮食送不到密营,省委领导同志和战士一样吃土豆、吃山野菜。由于敌人封锁的很严,经常没有盐吃,见不到一丁点的油星,只好白水煮野菜。年节吃顿野猪、狍子、山兔肉……就算过年了。平时吃一顿小米饭就算好饭了。
      北满省委的同志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冯仲云、张兰生、金策经常到战士中间,坐在石头上或倒木上和战士聊天做思想工作。一起和战士唱歌、跳舞,歌声、欢笑声荡漾在鹰窝密林深处。   在中共北满省委的领导下,各抗联部队在通河地区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百余次的战斗,歼敌近千人,给敌人沉重的打击,使通河真正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游击根据地。
      1939年4月,中共北满省委离开通河。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期间,正是全国抗战,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特别是北满的抗日斗争最艰难的阶段。从1938年5月1日至1939年4月12日不到一年的时间,省委召开了四次常委会议,说明当时北满的抗日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为了粉碎日伪军的“讨伐”和“围剿”,坚持持久战,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省委根据当时抗日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审时度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指导了北满的抗日斗争。当时临时省委领导同志的三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继承的。
      一是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决议的高度组织纪律性。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兰生,虽没有参加1939年3月9日在铁力县召开的会议,但当许亨植4月12日到北满临时省委驻地传达铁力会议决议时,张兰生、冯仲云除表示同意外还做了补充,形成了二全会决议。省委书记张兰生顾全大局,识大体,服从组织的决定。同意金策为书记,自己任执委。张兰生和许亨植在召开的第三军干部会议上,实事求是的总结了第三军从成立初,就是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支部队,要求每位共产党员在抗战的紧要关头为发展新的抗战形势、迎接新的战斗任务而努力。此次会议是贯彻二全会会议精神的典范。张兰生等同志的高度组织纪律性和一心为抗战的革命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二是执行决议,作好落实工作。张寿篯没有参加1938年6月在通河召开的第八次省委常委会议。他接到省委常委会议叫其准备西征的指示后,于7月间在萝北县麻花林子召开了部队师团以上干部和下江领导人参加的会议,认认真真地传达了省委常委会决议,并立即与金策组织下江部队开始西征。张寿篯等认真贯彻省委会议精神,克服困难、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三是做好群众工作和部队工作,落实会议精神。1939年1月28日省委常委九次会议后,冯仲云到清河曲家屯救过他的曲宝和家和清河村护送他过江的老马头家串门,告诉他们要和日伪斗争,反对归屯并户,要想办法和抗联联系。之后曲宝和和老马头联系好友多次支援抗联。1939年4月12日省委常委会议后,冯仲云任省委宣传部长,代表省委领导下江工作,他到萝北一带,对抗联第六军进行了整顿,增强了其抗击日军的信心。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从1937年末到1939年末,在通河指挥的抗日斗争是卓有成绩的,也是通河民众的光荣。□
      参考文献:
      [1]刘枫:《东北抗联三军》(黑龙江党史资料第一辑)。
      [2]刘枫、李颂鸾:《李兆麟》(黑龙江党史资料第三辑)。
      (作者单位:王志民,通河档案局;尹宝红,通河党史办)
      责任编辑:褚永慧

    推荐访问:通河 省委 中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