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新课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4-16 03:19: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 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对文本的感知、体验和感悟过程。体悟式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心思凝聚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堂; 体悟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体悟式阅读教学适应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理论中找支撑
      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对文本的感知、体悟和感悟的过程。
      1.心理理论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在教育实际中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些主张与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所强调的是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知识的习得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必要的帮助,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建构过程。
      二、尝试中寻途径
      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叙述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悟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它是师生在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学生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特别是体悟式阅读教学模式。
      1.模式尝试
      体悟式阅读教学的两种模式尝试。
      (1)对话。在品味语言把握思路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生活经验与作者对话:即“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波动”。
      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阅读的重点应是:
      ①对“月亮”和“荷花”的印象。(导课)
      ②月色下的荷塘如何。(感知文本)
      ③荷塘上的月色怎样。(感知文本)
      ④作者有哪些感受。(感知、研读文本)
      ⑤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研读文本)
      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受。(感悟——文本生命和自我燃烧)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尽的宝库。体悟文本中生命是基础,感悟生命的意义是目的。从感知、研读文本到学生的独特感悟,文本中的和学生自我生命发生燃烧,从而产生出人文的结晶。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及同学的对话中,语文课“工具性”(感知、积累和研读)和“人文性”(感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自我角色化。与文本中人物一起经历、体悟所有的事件和活动,与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愁。即“自我角色化”。
      在美国的理论中,有一个“自我角色化”理论,是指欣赏者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我等同与作品的一个甚至几个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欣赏者在内心与人物一起经历、体验所有的事件和活动,与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愁。在“自我角色化”的过程中,文本生命和自我生命融化,会起到真正有效的人文教育。
      学习中,学习者不只对作品内容“自我角色化”也可对自然和社会中一切学习对象,都进行“自我角色化”。实际上,这是学习主体心理上的角色认同和情感迁移,即在体验中,“角色”与“我”的心理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或“主人公即我,我即主人公”的境界。这种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这一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甚至接近于“零距离”,既能直接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体悟,又能间接地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检验和知识。
      语文课本有很多叙事性的和富有情意性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对这些情意性、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体“自我角色化”,实际上也就是“角色认同”和“移情”,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等移入作品内容之中。
      2.方法尝试
      创设情境,激活生命。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入。教师如果能把课堂引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在课堂之始初步构建注意体悟的学习情境。出于这个环节处于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所以它也正是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良好的课堂状态、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能使文本生命和学生学习生命都得以激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抓住了引入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学生如果能通过引入的环节,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气氛,并且会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生命得以激发。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缺失了学生对文本的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也就丧失了本真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2期)
      [2]《语文体验阅读的实施原则》(《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
      [3]《阅读教学心理学》(马笑霞 河北教育出版社)
      [4]《试探如何构建和谐的阅读教学体系》(《现代语文》2008年第20期)
      [5]《语文教育心理学原理》(韩雪屏 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体悟 浅谈 新课程 阅读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