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一个扣人心弦的悲剧】 扣人心弦

    时间:2019-04-07 03:19: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推荐理由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1877年,他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一经发表,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她的追求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她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的命运,使作品无比扣人心弦。托尔斯泰华丽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描写,给这本旷世之作赋予了永远鲜活的生命。
      作家简介
      托尔斯泰,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列宁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世界文学的巍巍群山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这几座高峰比肩而立的俄国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富,融会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令人望而兴叹。
      作品印象
      本书是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流社会贵妇的典型代表。她纯洁善良,诚实端庄,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为了心中的自由甚至可以撞个头破血流。她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同时又因无法摆脱上流社会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内心充满矛盾。她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在她还不懂爱情的时候,她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且与自己年龄悬殊很大的沙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生活。随着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独立,安娜开始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满。她越来越明白自己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渴望的爱情。她内心燃烧着一把火,这注定她不可能从一而终,而是会拼死追求幸福,宁可遭受社会唾弃,也要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安娜感情强烈而真挚,她鄙视那些虚伪的贵妇人,她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公开自己的恋情。她敢于冲破上流社会的精神束缚,敢于向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和家庭秩序挑战。她敢于舍弃一切,不惜背弃丈夫,舍弃儿子。这一点与当时俄国的封建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但她不甘做虚伪、冷漠、枯燥的大官僚的玩物。她亲手破坏了贵族伪善的家庭秩序,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她并不为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而遗憾,也不为离开卡列宁而后悔,她有的只是愤恨和负罪感的折磨。她把爱情当做生命,生、死都是为了爱。她与渥伦斯基同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挑战。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后来,就连渥伦斯基也对她态度冷淡,形同陌路。安娜无路可走,生活把她逼上了绝路。在种种痛苦的折磨下,安娜惶恐畏惧,精神极度紧张,最终走向了死亡。尽管她向整个封建社会挑战,敢于冲破樊笼,追求幸福,追求自由,但她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外界的压力和自己心灵的束缚。可以说,安娜是整个社会制度和观念体系的牺牲品。
      精彩片段
      铃响第二遍了,紧接着是一阵搬动行李声、喧哗、喊叫和笑声。安娜非常明白,任何人也没有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这种笑声使她很痛苦,她很想堵住耳朵不听。终于,第三遍铃响了,火车头拉了汽笛,发出哐啷的响声,挂钩的链子猛然一牵动,那个做丈夫的在身上画了个十字。“问问他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倒是蛮有趣的。”安娜想,轻蔑地盯着他。她越过那妇人,凭窗远眺,望着月台上那些来送行的、仿佛朝后面滑过去的人。安娜坐的那节车厢,在铁轨接合处有规律地震荡着,轰隆轰隆地开过月台,开过一堵砖墙、一座信号房,还开过一些别的车辆;在铁轨上发出轻微的丁当声的车轮变得又流畅又平稳了;窗户被灿烂的夕阳照着,微风轻拂着窗帘。安娜忘记了她的旅伴们,随着车厢的轻微颤动摇晃着,呼吸着新鲜空气,安娜又开始沉思起来:
      “我刚才想到哪里了呢?我想到简直想象不出一种不痛苦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却都千方百计地欺骗着自己。但是就是你看清真相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赐予人理智就是使他能够摆脱苦难。”那个太太用法语挤眉弄眼地咬着舌头说,显然很得意她这句话。
      这句话仿佛回答了安娜的思想。
      “摆脱苦难。”安娜心里暗暗地重复说。瞥了一眼那位面颊红润的丈夫和他的瘦骨嶙峋的妻子,她看出来那个多病的妻子觉得自己受到误解,她丈夫欺骗了她,因此使她自己起了这种念头。安娜把目光转移到他们身上,仿佛看穿了他们的来历和他们心灵的隐秘。但是这一点意思也没有,于是她又继续思索起来。
      “是的,我苦恼万分,赋予我理智就是为了使我能够摆脱,因此我一定要摆脱。如果再也没有可看的,而且一切看起来都让人生厌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蜡烛熄了呢?但是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个乘务员顺着栏杆跑过去?为什么下面那辆车厢里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声喊叫?为什么他们又说又笑?这全是虚伪的,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好像躲避麻风病患者一样避开他们。她站在月台上,极力回忆着她是为什么到这里来的,她打算做些什么。以前看起来可能办到的一切,现在却那样难以理解,特别是在这群闹嚷嚷的不让她安静一下的讨厌的人中间。有时脚夫们冲上来,表示愿意为她效劳;有时年轻人们从月台上走过去,鞋后跟在地上格格地响着,一边高谈阔论,一边凝视着她;有时又遇见一些给她让错了路的人。回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她就打算再往下走,她拦住一个脚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了信来的车夫。

    推荐访问:扣人心弦 悲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