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疗效观察_鼻炎喷雾剂十大排名

    时间:2019-03-31 03:17: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完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0例病例术后随访6~12月,治愈78例,好转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2%。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鼻窦炎其疗效存在差异。
      关键词:鼻内镜 慢性鼻窦炎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65-01
      鼻窦炎系鼻窦粘膜化脓性炎症,为鼻科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约12%,传统观点认为其以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及鼻窦解剖学变异为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当慢性鼻窦炎以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时采取手术治疗[1],以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清除新生物,修正炎症性组织增生,以达到解除机械性阻塞、结构重建、通畅鼻窦的通气、引流的目的。
      由于鼻腔狭窄,形态不规则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病灶经常清除不彻底,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鼻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并凭借其手术创伤小、视野开阔、术野清晰、操作精确之特点在基层医院亦广泛运用。为考证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作者对本科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病例进行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病例,病史3月~30年,年龄10~83岁,平均年龄43岁,按2007海口标准分类,单侧病变34,双侧病变86,Ⅰ型1期8例;Ⅰ型2期15例;Ⅱ型1期16例;Ⅱ型2期67例;Ⅱ型3期6例;Ⅲ型8例,其中伴鼻中隔偏曲8例。上述病例术后随访6-12月。
      1.2 方法。120例中88例术前经规范治疗:鼻喷激素(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及强的松片30mg晨起顿服1周,术前3d起全身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或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针,120例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手术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依次切除鼻息肉、钩突、开放前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颌窦、额窦,其中4例同期行中鼻甲部分切除,5例下鼻甲外折,8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高膨溶壳聚糖或藻酸钙填塞术腔止血,术后1天清除填塞物,次日无出血则开始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2次,术后常规运用强的松片30mg晨起顿服,1周内逐日减量至停药。同时予鼻用激素喷鼻,疗程12周以上,术后常规运用粘液促排剂,并继续运用抗生素1周,1周后开始以罗红霉素片0.15qd治疗,疗程12周,术后1周开始定期鼻内镜术后清理,第一月每周1次,次月隔周1次,斟情调整用药及随诊频率,至术腔完全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无脓性分泌物,通常半年以上。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以术后6个月鼻内镜检查结果分为:①治愈:术腔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②好转:术腔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有脓性分泌物。③无效:术腔未上皮化,窦口开放不良或闭锁,有脓性分泌物[2]。
      2 结果
      120例病例术后随访6~12月,治愈78例(Ⅰ型20例;Ⅱ型56例;Ⅲ型2例),好转35例,(Ⅰ型3例;Ⅱ型29例;Ⅲ型3例)无效7例(Ⅱ型4例;Ⅲ型3例),总有效率94.2%。详见表1。
      3 讨论
      3.1 无效病例分析。Ⅲ型无效病例中,1例患者为73岁糖尿病人,30年前有双鼻息肉切除史,术后上皮化差,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创面愈合;另2例患者因再次手术,中鼻甲标志不清,窦口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引流。Ⅱ型无效病例中,1例鼻中隔偏曲病人因鼻中隔黏膜术后长期肿胀,鼻腔狭窄影响引流,并明显影响局部用药到达术区,导致术后愈合不良;1例青少年患者因中隔中甲化而切除肥厚之中隔面黏膜,术后下鼻甲与中隔面粘连影响引流导致愈合不良;另2例患者因变态反应症状明显,虽之后使用抗组胺药,但术腔反复出现水肿囊泡、愈合不良。分析无效病例,并对照治愈病例,作者认为:①术前如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利预后。②对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者,术后及早使用抗组胺药物将改善愈合。③存在鼻中隔偏曲及中下甲肥大者,术中应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及鼻甲部分切除术,以消除上述因素对术后引流、局部用药及內镜清理的不利影响。
      3.2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运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轻粘膜水肿,缩小息肉体积,保证手术中有良好的视野及操作空间,减少出血,利于彻底清除病变。观察发现:因各种原因术前未局部和全身运用激素患者较术前规范使用激素的患者,其术中视野差、出血量多;伴有鼻息肉的病例,经术前规范的激素治疗后,水肿型鼻息肉的体积明显减小。并且在术后內镜处理的过程中发现,短期运用糖皮质激素即能迅速有效的控制水肿囊泡现象,利于鼻窦引流及创面愈合。
      3.3 鼻内镜手术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疗效存在差异。表1显示,Ⅰ型和Ⅱ型鼻窦炎疗效显著,Ⅲ型疗效相对较差,这与前者病程短,黏膜处于可逆病变阶段有关,而后者病程较长,致病因素复杂,病灶黏膜不可逆改变较多,并常有瘢痕组织增生、手术解剖标志缺失以及变态反应等因素存在。因此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应采取积极的、规范的早期干预方能达到最佳疗效,避免由于病程时间长、致病因素增加带来病变范围扩大、病灶黏膜不可逆改变增多和纤毛功能恢复受影响[3]。
      3.4 正确的术后处理。清除术腔痂皮、小息肉囊泡及肉芽组织,分离粘连的术腔是术后内镜处理的主要任务。术后黏膜缺损处常可形成干痂,在干痂形成早期,因与骨质紧密相贴,强行取除可能损伤周围结构并破坏痂下愈合过程。所以,对不妨碍通气和引流的干痂,应待其逐渐与骨质分离后再去除,位于通气和引流的关键部位的干痂则宜尽早去除。
      3.5 必要的宣教工作。鼻腔冲洗及随访是鼻内镜手术的延续,至关重要,但其繁琐及持久性的特点导致病人依从性差,临床医师因此无法了解术腔情况,对粘连、感染、水肿囊泡等不良愈合无法作及时干预致使治疗最终失败,故应向患者强调按时随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罗,韩德民.解读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治指南[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09,169(5):287-291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
      [3] 谢洪亮,凌永伟,张定财.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手术462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08,43(12):1391-1393

    推荐访问:鼻窦炎 疗效 手术治疗 观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