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注现实问题、追踪学术动态、拒绝以本为本

    时间:2021-03-22 16:05: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高考,圈地运动,试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3-0017-04
      天津历史卷第14题的立意兼顾了现实关怀与引领教学的功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道好题。当然再优秀的选题,在设计上都还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全题如下:
      14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4分)
      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4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答案:(1)圈地运动、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一、该题的巧妙之处
      首先,这道题体现了历史学以史为鉴的基本功能。
      它通过英国的圈地运动说明了大地产制的形成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规模经营得以产生并发挥优势,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换句话说,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土地关系的发展方向是大地产所有制取代小农所有制。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尽管眼前的土地流转仅仅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其集体所有制和承包权仍然不变,但实现规模经营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当年的圈地运动却是相通的。这很好地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发挥了历史服务现实的学科功能。
      圈地运动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但以英国最为典型。圈地运动被视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成长中的一大特色,大约从15世纪末延续到19世纪初。那么圈地之前,英国的土地制度是个什么样子呢?
      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英国,最典型的土地制度是敞田制(open-field system)。在这种土地制度下,村落中存在的大量荒地、林地是可以共享的,被称为“公用地”(common land),而耕地则按照各种条件被分成许多条田,然后分配给村民。因此,村民的土地无法连接成片,而是与别人家的条田相互间隔。他们往往组成生产小组共同耕种,然后收取自家条田上的产物。收割完毕后,条田成为公共牧场。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各农户在同一时间耕、收,播种相同的作物。
      这样显然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比如,1797年的《合并土地法令》中就写道:“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的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和草地以及所述的公有地、沼泽地、荒地、未开垦地,以及公有的森林、田地和场地,采取围圈就能获得很大改良。”
      敞田对农业发展的不适应性,本身就构成了圈地运动的重要原因。经过漫长时期的各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敞田逐渐被围田取代,大量“公用地”、分属不同农户的条田被合并圈占起来,既明确了土地的私有权,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大地产。据学者统计,到1851年,英国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70~80%的农业经营土地。
      大地产的建立,为农业组织的革新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创造了条件。18世纪初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在英国拉开了序幕。马耕取代了牛耕,新的农具得到推广,无需休耕的新的耕作制度——四茬轮作制(诺福克轮作制)被推广开来。
      圈地运动中,敞田围圈、公地私有化、小户土地被收购,渐渐汇成大土地所有制。因此,圈地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之初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从现代化进程的长远发展来看,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是必由之路。
      其次,该题所用材料都是新近的学术成果,体现出很强的学术性,对教学有引领作用。
      材料一出自《英国土地制度史》。南京大学沈汉教授于2005年出版的这本专著,是2000年以来英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力作。它分析了中世纪至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变迁。作者一改单纯从生产力角度研究英国农业史的方法,着重从生产关系和土地法的角度人手,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对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作了新的探讨。
      材料二出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的一篇文章:《东盎格利亚道路:英国传统农业区的曲折转型》。作者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刘景华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崔洪健。该文翔实地探讨了由诺福克、萨福克两郡和剑桥郡东部以及埃塞克斯郡东北部组成的东盎格利亚地区,自中世纪至19世纪初的两次经济转型,包括该地区的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情况,比如试题中所提的“四区轮作制”。该文为我们理解圈地运动及其由规模效应所推动的农业革命提供了具体的区域案例。
      其三,该题跳出了只从教材正文内容中选取考点的套路,关注的是在历史转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推荐访问:为本 追踪 现实 拒绝 学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