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哨兵:别轻易打碎它千百年来的纯净】召唤纯净哨兵

    时间:2019-03-29 03:26: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说起这么多年间江汉平原的变化,哨兵反而有些庆幸,“感谢现代化工业文明漏掉了江汉平原”。这使得他的故乡——洪湖,水源水质都保持得很好,现在湖水仍可直接舀起来喝。  汉宜铁路的通车,让哨兵眼下陷入到矛盾中。一边,是对仙桃、天门、潜江等交通发展更快地方的羡慕;一边,是担忧铁路通车会否对本已脆弱的生态带来影响。
      他喜欢这里的荷叶青翠连绵,水鸟一齐飞舞;喜欢每次回家都去湖区看天鹅、划小船。这种渔耕时代的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离城市越来越远。当红尘的喧嚣将沿着一条长长的铁路线涌入时,他希望,那里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纯净,别被轻易地打碎。
      17年前,哨兵在26岁生日之际,在洪湖老家花了三天两晚创作了名为《秋夜的江汉平原》的诗歌。
      他生在江汉平原,长在江汉平原,工作生活也在这里,生命轨迹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在他众多诗作里,“平原”、“江河”、“黑土”、“秋虫”、“田垄”等等和自然、生活贴近的词汇常常出现。
      他说这方土地给了他美的启蒙,养成了他的人生观。这里的自然环境、人物风貌,也都深深地影响他后来的写作。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愈发感到“故乡”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创作者是多么地重要,“似胎记和方言,可见证一个诗人或一个作家的根与来历”。
      捉鱼捉虾是少时的平原记忆
      哨兵的家乡洪湖是古云梦泽遗留地,地处江汉平原,湖泊、水塘众多。放学后,一群小伙伴在小水沟边捉鱼捉虾是生长在群水环绕之地孩子们的“必修课”。夏秋之交时,鱼浮起吸氧,是最好的捉鱼时间。大人们怕孩子玩水出事,往往不允许孩子们玩这个,孩子们捉到了鱼虾也不会去向谁炫耀,玩一会儿就扔了回去。
      他的童年记忆最深的多和水有关。家人当时要渡过长江去对岸的赤壁市走亲戚,只有独木船一种交通方式选择。有一幅画面一直留在哨兵脑海深处,“一位船夫撑着一叶扁舟,借助人力和风力载着船客过江。这段恰好是长江拐弯之地,水流湍急,水势千变万化。”还是孩子的哨兵对于坐船兴高采烈,可当爷爷送他和奶奶上船时,他仍从长辈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的几分惶恐、对江水危险性的担忧。
      哨兵生活的镇子上有位李裁缝,领着一家老小8口人过江,他们自己扛着小木筏,连船带人都被江水吞没了,这个悲伤的事情让他至今难忘。临江临湖而居的大人们尤其懂得大水无情的一面,甚少允许孩子们去江湖游泳,所以尽管家就在长江边、湖泊间,但哨兵一直都不会游泳。
      在平原长大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地貌,哨兵对任何有点高度的地方都怀着无比的好奇和蠢蠢欲动。“农民收割的稻草就堆在学校外的路边上,读小学的我对草堆很感兴趣,想上去看看,便带着弟弟爬上了草堆,眺望四周嬉戏起来,可一不小心弟弟从草堆上跌了下去,摔伤了鼻梁,血流出来,真吓坏了”。
      家乡还有一片小山丘,最高的也不超过40米。对于生长在大山边的人来说,就是可忽略不计的“小土堆”。可在当地人的眼中,这些小山丘却是如奇迹一般的存在。当地人对这些稍有高度的“土堆”赋予了无比多疯狂的想象力,给山丘起了多至99个名字,其中最有名号的当属据传是陈友谅故居所在的凤山。
      其中一座被大家叫做“花果山”的小山上,还有林场果园。读初中时哨兵和同学相约下晚自习后去果园偷桃子吃。夏天的夜空下蛙声一片,哨兵和同学摸到果园后才懊恼发现去早了,桃树栽下树苗不久,青色的桃都少见。后来他还和同学爬上这里偷看过民兵实弹演习,让少年们倍感兴奋的枪声消散于平原。
      平原上的人既自大又坚韧
      “一个人美学启蒙期是在15岁之前”,这个阶段所接触到的环境,让哨兵对美有了自己的认识。
      小时候读书学到《爱莲说》,对于文中所盛赞的莲花,他们没觉得什么特别。荷花是他和伙伴们生活里目之所及、随处可见的一种植物,这里荷叶青翠连绵,160多种水鸟飞舞,他说这里的人们“生来就和世界大美融为了一体”。
      “荷叶田田”、“平沙落雁”这些美丽词汇,他们看来也不会特别惊喜。从小到大身处的大自然给了他美的教化,他们领略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在一花一叶之中,在一水一人之间。在写作上,哨兵也深受影响——对美的赞美不会铺张,不会夸张,平实表述。年近四旬回首以前的创作,哨兵发现自己一路以来的诗歌创作都是围绕童年、青少年的这些记忆、脑海中故乡的样子延伸
      出来的。
      哨兵的人生观也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美学启蒙养成了他平和、内敛的个性,不容易为外界所动。他自称“小地方人”,创作一直坚持最朴实的情感,这都是这方水土教给他的。
      出生在洪湖,读书在荆州,1年前来武汉一个文学期刊工作,至今“从来没有离开过江汉平原”。多年在江汉平原各地行走,发现“潜江、天门、仙桃等除了自然大片原野风貌非常相像外,连各地语言方言都很近似,从洪湖到荆州读书,方言口音完全没障碍”。
      基于这些观察,他还发现平原上生活的人们,放眼望去一眼就将天空、田原、村舍看尽,觉得看到了一切、了解了一切,容易自以为是,就会缺少作为人重要的“敬畏”之心。而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人们,山外总是还有山,会有更强的探知心。
      但是江汉平原自古以来常遭洪水侵害,人们表现出的勇敢坚韧又让他笔下流淌出对他们的敬意,他在《回忆或者眺望:我的江汉平原》一文中写道:“是的,千万年间洪水无数次掠劫过低海拨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走在秋天的尽头,无数次两手空空。生于斯死于斯的平原人,却顽强地收拾起颗粒无收的秋,绵绵不断走进历史。江汉平原最美之处应是‘秋夜’!”。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去荆州求学,从赤壁之战的故乡来到有着老城墙的荆州,这是一片充满历史感的土地。
      来武汉工作后,大城市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让他常常念起家乡与之对比鲜明的和缓节奏。家人还在老家,他每周平时待在有些喧哗的都市武汉,周末假期回洪湖。他说,在外始终会有一种“无根的漂泊感”。
      担忧,又期待着与世界更快的连接
      在这片平原之上,哨兵平日最为留意关注的是水质和植被的报道。工作闲暇,也会开车到处去逛逛看看。
      说起这么多年间江汉平原的变化,哨兵庆幸因为交通不方便工业化污染还算比较少。他每次回家都会去保护湖区观看天鹅等鸟类,再坐上小船去会会湖中心以船为家、以渔为生的渔民朋友。虽到大城市工作,但他很少吃鱼了,买到的鱼“如塑料一般的口感”让他大倒胃口。而每次回洪湖,就可以“大吃特吃”了,那些野生鱼不是吃饲料长大的,自然繁衍,渔民用湖水煮湖鱼,放点盐,连油都不用加,配着自己腌制的酱菜,“味道之鲜美外人不可感知。”他感慨。
      但在《秋夜的江汉平原》诗作里,他也曾欣喜地歌唱“被智慧闪耀过的工厂的数控程控及智能”。
      那是哨兵家乡开过的一家出口农具厂,镇子上铁匠铺敲上两三天才成的一把铁锹,厂里几分钟就制成了。但产品不容易运输出去,厂子已不存在了,家乡依旧是“工业高度不发达、运输成本高、经济相对不发达”之地。他又感叹,高速公路和动车通往江汉平原,这里将能更快地和世界连接。
      或许,所有的江汉平原人都如他,怀着这么一种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轰隆作响的火车声一路驶来。

    推荐访问:哨兵 千百年来 打碎 纯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