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梦兆册 [预兆母题中有关梦兆表现形式的解析]

    时间:2019-02-11 03:29: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事例的举证和部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有关预兆母题的表现形式之一――梦兆的分析,力求部分揭示预兆母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作用。   关键词: 梦兆 预兆母题 作用
      
      美国已故的著名总统林肯在指挥并获得南北战争胜利后,于1865年4月14日遭到暗杀,这是世人皆知的史实。而林肯死前的三天就预感到自己要死,并且在自己最亲近人的集会上讲了他的预感,这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据说马克・吐温也曾在梦中梦见过自己的兄弟的死。
      不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曾听说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可以相互感应。比如一个人生了重病或者遭遇不测,他的近亲总会有不祥的感应:心里感到或者眼皮老跳等等。所有的这些巧合和应验,就更为生活增加了不少迷惑性和魅力色彩。
      我想除了好奇和些许的害怕外,这些东西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心理学和民俗学影响下的奇异的兼社会、生活、文化为一体的很有意思的现象,将会对表达社会思想文化的文学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近年来和译介学似乎有甚嚣尘上的趋势。但对于作为主题学研究基础的母题研究中的预兆这个母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部分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关预兆母题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梦兆进行分析,旨在部分揭示预兆母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尽管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一再强调梦是愿望的达成,梦是可以解释的,并且在“梦的解析方法”一章中,认为“主张‘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者,即利用‘符号释梦法’来对梦作一番解释,由其内容、形式加以臆测未来。”[1]要想介绍如何使用“符号释梦法”,那当然是不太可能的。解释之正确与否仍只是一种主观的推测及直觉的反应,因此,释梦才被认为只是属于一些天生异禀之佼佼者所具的专利。
      不过通过梦,人们可以从中知道很多未发生而即将发生的事。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曾写道:原始人首先把梦看成是一种实在的知觉,这知觉是如此确实可靠,竟与清醒时的知觉一样……他们完全相信他们在梦里见到的那一切的实在性,很多时候又能验证。所以又被人们称为一种精神上的或自发的力量来控制自我行为的一种方式,也即是说做梦之人自己折磨自己,但是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知未来的祸福凶吉。这种信仰无论是中外都曾存在过,这也是梦兆作为一种预兆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有一个据说是真实的,因为做梦救了自己的命的故事:有位叫罗兹的小姐去距芝加哥三十里远的朋友家度假。晚上睡觉的时候,半夜突然听到外面吹吹打打的声音朝这边越来越近,十分热闹。她很纳闷,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来办事啊?起来站在窗边一看。一辆灵车,上面没有棺材却坐满了人,正朝这边开来。她正在犹豫的时候,有个声音对她说:上来吧,还能乘一个!她抬头一看,一张丑陋异常的脸!好恐怖啊!立即就吓醒了!
      第二天无论朋友如何苦苦挽留,她坚持要走。但又想去芝加哥逛商场买些纪念品,不知不觉就爬上了最高层,下楼的时候,看见电梯里很多人,正在考虑要不要乘的时候,电梯小姐对她说:“上来吧!还能乘一个!”她一听,和梦中的话多么像啊!于是立即朝楼梯口走去,等她刚下了两级阶梯,只听“哄!”的一声吊电梯的绳子断了,电梯里的人无一幸免。
      恩格斯在分析梦魂梦象观念时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又经常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他们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中的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活动。从而又认为梦中灵魂可以同神明沟通与自己的祖先的灵魂相接触。因此他们把梦象作为神灵或祖先对梦者的启示。尤其在中国民间,哪怕是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都会听见很多关于托梦的说法,尤其是死去的人对他子孙或生前的故旧。做梦者如果经常梦见死去的人在梦中对自己说的话,定认为是有寓意的。比如,有个人说他前夜梦见他的已故先人托梦给他说自己住的房子漏水,这个人跑到先人的坟墓边一看,果真发现坟墓的一角有个大洞,下雨了就有水进入墓中。这种托梦就是一种梦兆。
      无论哪个民族也或多或少有这种信仰。19世纪末期,有位英国的记者兼作家西德尼-霍勒有一部小说《梦恋奇案》(又译《红心胜方块》《终成眷属》)讲的就是一个勇敢的青年黑尔连续几次梦见一名陌生的漂亮女子,吸引黑尔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每次在梦中,姑娘都流露出一副寻求帮助的眼神。在一次意外中,黑尔救助了一名正好是经常出现在他梦中的女子。姑娘很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却又一声不响地离开了他,他很奇怪,几经调查才发现那名女子正处于更深的困境。最终,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救出了那名深陷魔窟的女子,两人最后终成眷属[2]。
      弗洛伊德还说过:“在这能量的影响下,梦于是受到我们所谓的“再度修正”地修饰――关于其连贯与可解度。这等于说,此能量把梦和其他的知觉内容给予相同的待遇;只要梦材料允许,它亦得到同样的预期性概念。”[1]所以说梦是具有预期性的。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梦具有预兆性。他所说的这种能量是指成为知觉后的梦,借着新获得的性质而刺激着意识成为一种感觉刺激促使潜意识内一部分可资利用的能量去注意发生激动。而做梦就是动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做梦而预测到未来的事情――梦兆。
      预兆情节,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产生一种对奇幻事物的浓烈兴趣。一定程度上使猎奇的心理获得了满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美学功能。由于预兆本身是一种没有办法用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论证的东西,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带有魔幻甚至荒诞色彩。因此,预兆情节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美学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得文学作品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耐读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神秘力量的推崇,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文学作品特殊的文化内涵。
      
      注释:
      [1]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西德尼-霍勒.梦恋奇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参考文献:
      [1]乔双信.俄苏文学中的“预兆”情节及其功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国情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92年第1期.
      [2]马雷特著(Marett,R.R.).心理学与民俗学[M].山东人民出版,1998年.
      [3]佛洛伊德著.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作家出版社,1986年8月.
      [4]王立.关于文学主题学研究的一些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4月.
      [5]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C].东南大学出版社,1983年.

    推荐访问:预兆 表现形式 解析 母题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