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城市“面色”问题】 面色黄是身体哪里的问题

    时间:2019-02-10 03:2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间的相对距离骤然拉近,如何传承历史、保持自身特色成为近些年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色彩对于创造个性化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色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色彩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 城市色彩 色彩设计 规划设计
      
      从中医的诊法“望、闻、问、切”中我们不难发现“望”的重要性。而望诊中的“望色”属于整体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望色主要指望面部的颜色,通过面色的差异来判断人体的健康情况。个体的人如此,人们生活的城市亦如此。城市也有其自身的“面色”问题,即城市色彩,它需要合理的调理才能以健康的面貌展现给人们。
      一、城市色彩的定义及意义
      一个城市的面貌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等诸多信息,城市色彩是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所谓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物质环境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的总体的色彩面貌[1],它包含城市的历史、气候、植被、建筑等因素。
      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运用于城市环境设计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研究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色彩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创造个性化城市形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城市的色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与规划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关心。
      二、我国城市色彩的现状分析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大都有着鲜明的地方传统色彩。如故宫建筑群采用的金黄屋顶、大红墙柱、洁白栏杆,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而江南建筑多采用粉墙黛瓦,黑白分明。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建筑正被不断涌现出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很多历史名城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色彩面貌,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异。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色彩运用的不当。总结我国现代城市色彩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千城一面”,色彩雷同。
      城市特色日益缺失,“千城一面”现象尤为严重。以居住建筑为例,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从色相、明度及色度等方面分析存在太多雷同结果,这使得中国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在今天几乎不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建筑材料的发展使色彩的局限性大大削弱,先进的交通和信息技术加速了流行建筑风格和色彩在全国的普及,使得各地区的色彩趋同问题日益突出。
      (二)色彩混乱。
      一些城市缺乏有效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没有确实把握城市的主体色调,使得单一建筑的色彩过于突出,且不相协调,新建筑景观常常与城市历史风格与主体色彩不相吻合,使得城市色彩出现混乱。此外,各种广告、招牌的形式、形象、色彩等因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也干扰了城市色彩的统一协调。所有这些都产生了严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了负面影响。
      (三)色彩弱化。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高新技术材料的发展,现代技术方法和理念支撑着我们的世界,虽然我们在文化上仍然努力坚持本土特色,但在时代之风吹拂下,城市建筑色彩存在着逐步弱化的现象[3]。
      三、城市环境色彩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对城市建设者来说,如何较好地结合传统与现代、地域特色与国际潮流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国际上的许多大都市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这样实践着,它们都有自己鲜明的色彩个性。如波士顿以承载着历史的暗红色砖为主调;纽约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尤为突出;华盛顿灰白的花岗岩色与湛蓝的天空色构成了首都明朗的主色谱[4]。那么,作为龙的故乡中国又该怎样表现自己的城市色彩呢?
      (一)延续历史文脉,建立和谐主色调。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色彩或色系,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色彩设计的时候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确立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避免与其他城市趋同。而色彩的整体和谐原则决定了城市的主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必要性。要设计一座城市的主色调,需要有城市规划、环境美学、色彩学、文化学等专家对城市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历史文脉充分讨论,研究,并可通过一定问卷调查征集市民意见,才能最终确立,切忌随意拍板。如北京城的皇家风范,青岛的碧海白浪,苏州的粉墙黛瓦等都有其不同的色彩主调。每个城市都要学会珍视这些独特的色彩特质,利用历史文化留下的城市特色,来塑造有个性的城市。
      (二)“变化统一”中打造局部功能区域的色彩亮点。
      城市的色彩基调可以起到很好的色彩统一作用,但是统一不等于同一,美学观点认为,构成和谐色彩的基本法则是“变化统一”。因为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不能也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城市的分区功能,如居住区的色彩应相对素雅宁静事宜居住,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些,行政区的色彩应凝重端庄些,等等,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三)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原则。
      亲近自然是人之本性,在人们心中或许自然的本色才是最美最易接受的,因此,城市的色彩与城市自身的自然色相协调,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例如,海滨的城市色彩要与海洋的碧蓝搭配;依山的城市以黛青的山色来衬托;湖多的城市以湖面的色彩点缀城市色调。城市特色,只有结合地理自然景观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能相得益彰。
      四、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方法
      (一)调查方法。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法国巴黎“三度空间色彩设计事务所”的色彩大师让・菲力浦・朗科罗和日本CPC机构共同确立的调查方法,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的内容如下。[5]
      1.制定设计计划――确立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计划。
      2.预备调查――对调查对象摄影与色彩的采集。
      3.模拟分析比较――以原有建筑和环境的色彩作为新建筑色彩设计的参考,同时找出基地现状色彩的配置比例确定其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组配依据。
      4.调查使用色标的制作。
      5.实际调查――在调查现场利用色标测定色彩,并将调查状况予以记录。
      6.制作色度图――通过现场记录的色标和现场所拍照片的对照,制作调查色彩表格,将所测色标计算成孟赛尔色彩数位,并制作出色度图。
      根据这个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现场测试资料,再加上对建筑材料的材质、所用色彩的面积比率,以及地方发展方向,市民意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就可提出设计计划[6]。
      (二)设计方法。
      就一般方式来说就是设计者在对城市背景、文化综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结合发展趋势制定出城市景观色彩的总体发展策略,在此方法指导下,从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整体出发,逐渐深入到其他部分直至细节,再从细节回到整体的辩证和设计过程。具体做法可以根据色彩概念配套方案和现场验测结果归纳总结出推荐色谱,通常包括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调的色谱及其组合效果,并按照色谱数据制定出该区域的色彩方案。
      (三)管理方法。
      要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色彩,对城市环境色彩进行管理是必需的,严格的城市色彩管理体制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根本保障。按照一定的规章管理、控制城市色彩,以防视觉污染泛滥成灾。
      1.制定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即要对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公共设施、广告招牌等色彩进行统一管理。
      2.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条例,使城市环境色彩设计处于有据可依的状态下。
      3.加强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色彩修养,调动市民参与管理。
      五、结语
      城市色彩在时间的积淀中汇聚了历史人文、民族风俗、气候地理、宗教伦理、建筑风格、等众多信息,可以说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远。因此,城市色彩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周立.城市色彩――基于城市设计向度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
      [2]王莹.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5.
      [3]黄涛,曾刚.浅谈城市规划中色彩的控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4]王东.关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探讨[J].建筑科技,2006,(11):80-81.
      [5]辛艺峰.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5):18-20.
      [6]尚磊.城市色彩文化与色彩控制向导[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7][美]埃德蒙・N.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业,2003,8.
      [8]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2003,(1):39-42.
      [9]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CJ].世界建筑,2003,9,(1):68-73.

    推荐访问:面色 城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