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探究结论 科学的结论来自科学的探究

    时间:2019-02-08 03:1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初中生物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能动的探索研究过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引”和“导”的作用,让学生去主动分析、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要努力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启发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大胆尝试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研究精神。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课思维训练探究思维探究精神探究思路
      
      生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参与,拓展探究思维
      初中生物实验课,往往是教师要求动手做实验的多,让学生设计或参与实验过程的少。教师的教学目标只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方法,或者验证教材中一个已知的事实。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机械地重复一遍,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师能有的放矢,让学生积极参与,效果会明显不同。
      例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两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土壤,各种上一粒大豆种子,然后定期在A烧杯中浇清水,在B烧杯中浇配置的完全培养液,观察两只烧杯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1)本实验中对照组是溶解在清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有无。
      (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为什么?
      答:不能。原因是:①土壤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不应该选择土壤介质;②清水中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应选择蒸馏水;③各放上一粒种子不合适,因为种子的发芽率很难达到100%,可能因为种子自身的原因而不能萌发,导致实验失败。
      (3)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改进,请你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答:烧杯中各种10粒种子,改清水为蒸馏水,不需要土壤条件,可在培养液中垫纱布。
      上述实验,如果学生只是观察教师演示或观看教学影像,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实验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并不能体会整个实验过程的众多细节。如实验过程中“大豆种子”的选择,要知道种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是否萌发,因此要选择理想的种子,再则初中实验只是很小规模。因此即使出现哪怕是一颗种子未萌发,也有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再如,对照组的设置问题,它要求实验者能全面地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众多细节并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并及时提示。这样才能避免失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全程跟踪,培养探究精神
      初中生物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取知识基础上,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探索学习新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用科学本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十分关注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例2.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合作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实验步骤见下表。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第一处是第②步,应该在两个盆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比如都是河水);第二处是第④步,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
      (2)第⑤步中,设置B盆的目的是什么?起对照作用。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如果Ⅰ盆中的蝌蚪比Ⅱ盆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②如果Ⅰ、Ⅱ两盆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一样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不起作用;③如果Ⅰ盆中的蝌蚪比Ⅱ盆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慢,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实验前,教师应细致地说明蝌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所出现的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并对试验中甲状腺激素做必要的药理说明。实验中,教师应在不同的实验阶段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应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实验完成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的全部过程,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整理出科学严谨的实验报告,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实验讨论,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认真讲解和及时点评。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组织讨论,形成探究思路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生物材料,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困惑,从而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形成探究思路。
      例如:在学习《皮肤的结构》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皮肤的结构模型图,让学生感知到皮肤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产生疑惑――为什么看似很薄的皮肤竟有如此复杂的结构呢?这样,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提出问题“皮肤有几层结构?”时,我就适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通过放映真实的皮肤结构图像,使学生感知皮肤结构的合理性,拓展了思维。他们每四人一个小组,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讨论确定了实验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和实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例如:在学生分组对皮肤的结构进行探究之后,及时组织同组内的成员进行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归纳出皮肤结构的功能。
      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了学习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科学 探究 结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