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0-02-28 07:4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通过先进县(区)积极的教育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现实差距依然显著。师资均衡包括起点均衡、过程均衡和结果均衡三个方面,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上可进一步尝试:实行教师资格认定的分级化;促进城乡师资初次分配的均衡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研讨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制度;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补偿制度。
      【关 键 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师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89-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并且指出应“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1]可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关键因素的师资,其配置是否均衡直接影响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教育实践中,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在师资均衡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城乡教育质量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有必要透过县(区)的教育实践发现师资均衡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其可能的解决策略。
      T县是“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之一,且在2010年被列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之一,在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方面积累一定经验的同时,也最先面临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次调研将T县选作样本县,进行深入调研。
      一、T县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积极探索
      近几年,T县在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育人事等方面,都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其中,在城乡师资均衡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为:
      1. 实行校长任期制、聘任制、公开选拔制。出台了《T县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任用管理暂行办法》和《T县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任用公开竞聘方案》,于2006年对全县47所学校的校长和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实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尤其是把城内6名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校长之后,T县加大交流力度,规定竞争县城学校的校长原则上,必须有在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满一届以上的经历,而竞聘农村学校的校长原则上,必须有在县城学校担任副校长(或挂职)两年以上的经历。
      2. 创建并实施“阳光人事”工程,多种途径补充农村师资。面对农村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的现实,T县一方面,采取“阳光人事”工程,即启动实施了农村教师向县城合理流动机制,通过“岗位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考核公开、结果公开”的考核机制,将教师选调进城工作阳光运作;另一方面,与教师“特岗计划”相结合,通过公开招聘和委托培养,将新毕业大学生充实到农村任教,将所有特岗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任教。
      3. 成立城乡校际联合体,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2006年起,T县在校际之间建立了九个联合体,强校和弱校联动发展,农村教师“上派研修”与县城教师“下乡支教”相结合加强城乡教师交流。2010年~2020年,计划每年县城学校都要有10%的骨干教师或高级职称教师到农村任教三年。
      4. 实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师考核两项机制。启动为期5年的新课程课题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文化业务水平考试。
      此外,在课程管理上,出台了《T县进一步规范三级课程管理的意见》,要求各校开足、开齐课程,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城乡联合体为契机,为城乡中小学教师加强教育教学、课程等方面的互动提供平台,带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并坚持了每学期1~2次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
      通过努力,T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加,尤其是新进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化(从表1来看,尽管50岁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均高于县城中、小学,但中青年教师已构成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农村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提升,甚至超过县城教师;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亦趋向多元化,单纯讲授式教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T县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 T县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发展的现实差距
      诚然,T县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调研显示,其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之间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 民转公教师、代课及兼职教师仍主要集中在农村。问卷显示,在被调研的民转公教师中,农村小学教师占68.75%。个别农村学校民转公教师比例可达49.13%,近一半。T县代课教师总量较小,独立小学和独立初中都很少有代课教师,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代课教师最多,可多达每校10个,而九年一贯制学校均分布在农村。T县小学教师兼课的现象比初中普遍,农村教师兼课比县城教师普遍。问卷显示,18.18%的农村教师兼职其它课程,而县城教师为17.12%。
      2. 农村教师在学历层次、职称和骨干教师级别上均低于县城教师。原始学历上(表2),农村小学教师高中阶段以上比例低于县城小学教师,高中阶段以下比例将近县城教师的两倍;农村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重也低于县城初中教师。最后学历上(表3),本科及以上学历县城中小学教师比例都高于农村,农村小学仍有部分教师学历在高中阶段以下,但是城乡初中教师学历基本都达到专科及以上。
      职称级别上(表4),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均比县城教师低,小学阶段更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未评职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显著多于县城中小学教师。在骨干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上(表5),农村小学的省、市(州)级骨干教师明显少于县城,县(市)级骨干是主体,而初中阶段则城乡差别不明显。
      3. 农村教师在教育科研层次和成果数量、教育培训级别和次数上低于县城教师。教育科研方面(表6、表7),在课题级别上,农村小学教师多集中在县市级和市州级,而县城教师在省级和国家级课题上更胜一筹。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有部分教师从未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在课题数量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多有2项,3项以上基本没有,与县城存在较大差距。
      教师培训级别上(表8),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集中在区(县)级的培训上,县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向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提升。近三年的培训次数(表9)上,县城小学要多于农村小学,但是农村初中则比县城初中稍多。
      4. 城乡教师职业满意度有差异,农村教师群体的稳定存在隐患。在教师职业满意度上,农村教师满意比例为92.42%,城镇教师满意的比例则高达98.19%。此外,农村教师中有75%的小学教师和76.67%的初中教师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调往城市工作,强烈的进城意愿为农村教师群体的稳定埋下隐患。
      导致农村教师满意度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工作压力大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教师实际月收入上,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基本都在1000元到2500元之间,但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元以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2000元以上的教师,县城则相反。
      三、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可能策略
      城乡师资均衡的实质是促进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大致平衡,最终目的是让城乡学生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乃至教育结果上大致平等。师资完全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城乡师资水平不断发展不断接近的极限目标。因此,T县为代表的先进县(区)必须正视城乡间师资水平存在差距的现实,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解决策略。
      在笔者看来,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可分为起点均衡、过程均衡、结果均衡三个方面。起点均衡是指城乡中小学教师的职前素质基本相当;过程均衡是指城乡教师在相同的任职时间内教育教学水平获得提升的机会大致相等;结果均衡是指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大致相当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回报大致相等。其中,起点均衡主要涉及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准入与分配;过程均衡主要涉及城乡教师研讨、城乡教师培训;结果均衡主要涉及教师职称晋升、城乡教师流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城乡教师补偿问题。为此,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尝试:
      1. 实行教师资格认定的分级化。教师资格认定合格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发放教师资格证书。随着“特岗教师”政策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获得了教师任职资格。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师资数量尤其是农村教师数量,但是另一方面教师任职资格获得的难度也在下降,突击性和功利性获取证书的行为增多,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尝试将教师资格认定分级化:第一类为终身教师资格证书,认定机构为国家级教育评估机构,终身有效,适用于各个地区;第二类为短期教师资格证书,认定机构为地区级教育评估机构,5年内有效,适用区域需做一定限制。对职前教师素质的分级认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为教师资源的初次分配提供参考。
      2. 促进城乡师资初次分配的均衡化。当前教师准入的主要形式是公开招聘,但是经过笔试、面试之后一般招聘单位都会得出报考人员的考试名次,此排名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初次分配的主要依据,成绩好的去县城、成绩差的去农村,对考试成绩的偶然性缺乏考虑。因此,在教师资源初次分配时,应兼顾拟聘用人员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类别等,并结合地区需要综合均衡分配,尤其考虑到农村学校对科目短缺教师、优质教师的需求。
      3.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研讨制度。此制度侧重城乡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机会的共享。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研讨制度主要包括城乡一体的备课制度和教研制度。备课制度因其具有常规性,应首先构建一个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借助此平台,城乡教师可共享备课资源、分享备课经验、互相点评备课内容等,力争在不断的日常积累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多是以学校为组织单位,跨校甚至跨城乡的教育研究非常稀缺,不利于教研力量整合,教育研究成果的质量也有限。城乡一体化的教研制度力求打破这种学校单打独斗的组织方式,鼓励城乡学校或教师联合进行课题申报和攻关,将与城乡教师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教育研究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4. 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制度。从教师流动现状来看,流动对象以优质城乡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是在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要求实现更高的个人追求,实质是优质师资的再分配。实际上,教师流动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引导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笔者认为,城乡教师流动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身份归属问题。义务教育是公共事业,这就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也具有公共性质,可是当前优质师资流动更多体现了教师个体的自由意愿,违背了义务教育师资的公共属性。因此,可尝试将优质师资的身份归属为国家公务员性质,而不是隶属于某一所学校,提升其应有的待遇,但同时也规定其有服从流动的义务,并进一步凭借其流动期表现评定职称职务。如此,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动贡献的意愿,也能减少“上派研修”与“下乡支教”式的表面繁荣 。
      5. 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补偿制度。义务教育师资虽然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是同等水平的师资在城乡不同区域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对付出更多代价的教师进行补偿。[2]补偿内容不仅是职称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交通补助、住房等显性的物质补偿,更应将思亲、思乡、交友等精神和情感上的隐性需求纳入补偿范围。具体做法上,可以定期举行交友派对、增加探亲假等。
      注释:
      [1]T县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属平原地区,辖16个乡(镇),5个国营畜牧场,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68.15%。
      [2]调研的主要方法是问卷法和访谈法。其中,问卷又分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两种。调研校随机抽取了7所(县城小学和初中各2所,乡镇小学和初中各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最终教师问卷共发放193份,有效卷177份,有效率91.71%;学生卷共发放343份,有效卷323份,有效率为94.1%。访谈法主要依据提前制定的访谈提纲对教育局行政人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访谈。
      [3]调研显示,在自主学习方面,91.67%的农村小学教师和90%的农村初中教师每天自主坚持1小时及以上读书学习,县城初中教师比较低,为83.64%,县城小学教师最低,只有67.86%。33.33%和30.56%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经常主动写教学反思笔记,而县城中小学比例分别是18.18%、16.07%。
      [4]在T县,城乡教师交流被定位为县城教师“下乡支教”和农村教师“上派研修”。一“上”一“下”的描述俨然内含规定了城乡教师不平等的交流地位。在这种非平等的地位关系中,农村教育一直在追赶和复制城市教育,难以得到城乡交流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 67143.htm,2011-7-24.
      [2]曹原,李刚.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教师人事制度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1(5):17.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师资 均衡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图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