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谱写乐曲 [定准基调,,为有效教学谱写优美乐曲]

    时间:2019-02-07 03:28: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和重要环节,是有效备课的灵魂。科学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教材文本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且要根据学情,灵活调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
      
      山东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七个年头,收获喜悦的同时,教师们也感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根本性的变革。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我认为首先应保证备课的有效性。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和重要环节,可以说科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灵魂,它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并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思维,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对新时期的我们来说刻不容缓。
      一、体现教材文本的特点
      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游刃有余地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做到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否则将使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空泛。
      2008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的一堂课《我有一个梦想》,执教者将第一个教学目标确立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就颇值商榷。如果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这一条适用于所有文本的阅读教学,所以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有缥缈虚空之嫌,没有充分体现出教材文本的特点。如果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领悟作者梦想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品味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则更贴切,更能体现出文本的独特之处。
      再如,高中语文必修三中被列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并不是因为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刻,而是它的写作特色与众不同,即在看似平淡的语言、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家庭琐事背后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情感。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出此文本的特点,发掘这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侧重于追求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高,揭示现象背后的可循规律,这样才能贴近教材,体现出文本的特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得父母习惯于对孩子娇生惯养,包办一切,那么我们在为学生缺少动手能力而抱怨的同时,是否也想过我们在教学上的“包办”也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成了老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分析、思考、质疑解疑统统由老师包办。课堂上我们告诉他这是重点,那是非重点;我们告诉他这是标准答案,最好背下来;我们告诉他那是常用模式,要反复练习;我们告诉他项羽是刚愎自用的“悲情英雄”,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敏感少女……我们的“好心”培养出的却是没有思想、不会分析的“平面人”。在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方式下,学生成了记忆的机器,思维的呆子,每天只是机械地记忆那些所谓的“圣言圣训”,除了试卷上赋予他们的成绩,他们再也找不到成功与喜悦的体验。
      我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备课中的目标意识。从传统教学方式走来的教师们深有体会:过去的教学目标是单纯写给自己看的,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而现在的学习目标是写给学生看的,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也就是说,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切合学生的实际。一言以蔽之,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突出学生本位,形成个性,为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与形成提供空间。
      以《荷花淀》为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两个目标中用了“培养”“引导”这样的字眼,显而易见,出发点都指向了教师,体现的都是教师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的目标设计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检查学生完成的效果,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必将导致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如改成“概括小说的几个主要场景,体会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家园之美”“体会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并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效果则会好很多。
      三、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的提出明确了知识和能力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语文学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而且突出强调通过这三个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鲜明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然而很多教师在观念上和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或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都是空泛的,考试是无法检测、无法关注的,由此就认定了“知识和技能”仍是教育最首要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追求;或者把“三维”当“三类”,只是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割裂了“三维”目标这个整体。
      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1.理清作品中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
      2.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
      3.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这个案例虽然设置了三个目标,但很显然这三个目标都是在一个维度上,都是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只是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现不出三维目标的融会整合。其实《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像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语言具体可感,富于画面之美。这样的美文在动情诵读之后,更应该侧重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让学生感受优美意境,获得审美愉悦,揣摩情味,积淀美感等,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的整合,更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利于美文熏陶渐染功能的发挥。
      四、把握学情,灵活调整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教师绝不能单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挖掘,制定一些脱离学情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备学生”是更为重要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们可以从不同渠道、途径获取信息并不断接受其影响,已不再是白纸一张,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一定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积淀、能力层次有所掌握,这样才能确立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只是写在教案上的形式,才不会落空。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梁玉俊老师一语中的,指出了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不妨套用一下:“如果把备课比之为谱曲,那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定准基调了。”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首要环节,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起科学的备课观、目标观,在新课改的广阔天地中为有效教学谱写一首优美的乐曲,吟唱一首欢快的歌谣。
      
      参考文献:
      [1]梁玉俊.对“有效备课”的几点认识.
      [2]于孝华.让语文教学充实有效.
      
      (作者系鲁东大学中文系2010级教育硕士)

    推荐访问:定准 基调 谱写 乐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