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教学目标范文 试析化学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及纠偏策略

    时间:2019-02-05 03:29: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本文在分析目标表述中目标主体错位、目标动词不当、目标内容泛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纠偏策略,及教学目标叙写的案例。   关键词:目标表述;化学教学目标;叙写案例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2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要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而明确的目标不仅能减少课堂生成的盲目性、随意性,而且目标的有效达成,更能激发后续的精彩生成。但是,当前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却普遍存在主体错位、动词不当、内容泛化等问题,其中还不乏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笔者在同一线教师们交流中发现,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很简单,“都写了这么多年啦,照原来写就是了”,“不就是抄抄课标、指导书上的有关内容”;而另一部分教师则表示他们对到底该如何陈述新课程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常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由此可见,分析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及其纠偏策略,探讨如何叙写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确有其现实意义。
      
      1化学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
      
      下面仅从刊载在国家级期刊上的教学设计中选取几个目标表述案例,分析目标表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1.1 问题1―目标主体错位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使学生……”、“培养学生……”是中学化学教师教案中常见的词语,也是目标陈述中常犯的错误。这种表述方式省略的主语是教师,是对教师提出要求,隐含着课堂中关注的是教师活动,而不是学生学习。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注重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够做什么”。
      教学目标主体表述为教师,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在目标实施中,教师是否真正意识到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是否能指导学生利用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自我评价目标的达成。
      1.2 问题2―目标动词不当
      知识与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案例中目标行为动词选择不当,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目标动词模糊,“掌握” “理解”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含义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难以评价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陈述目标时要尽量摒弃原来大纲中“理解”、“掌握”等含意模糊、笼统的词语。
      二是目标动词水平过高,与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要求不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中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标准”分别是:“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了解酸碱电离理论”,案例中用词显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高。
      1.3问题3―目标内容空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过氧化氢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案例目标内容泛化,一方面目标陈述内容过“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的达成,不像知识与技能那样是―种特定的信息或一种非常具体的技能,学生很快就可以习得,而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历感受、认同、反应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逐渐内化。“培养…情感”;“养成… …态度”等目标,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内容过“空”,“…精神”、“…情感”内容不具体,很难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更无法测量和评价目标的达成度。目标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用无法体现内容特色的大而空的语句表述,是教师叙写体验性目标时易犯的通病。
      
      2 当前化学教学目标表述的纠偏策略
      
      为了切实发挥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调控作用,对教学效果的测度、评价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表述教学目标时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进行纠偏。
      2.1策略1―明确目标的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教学目标表述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教师应该做什么”。即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有时也把教学目标称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从教师到学生,不仅仅是表述形式的变化,更体现出教学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时,目标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不应该错位。
      2.2 策略2―选用恰当行为动词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引入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丰富、充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内容和内涵,构建了三维融合的目标体系。其中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告诉大家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是结果性目标,可用学习结果来表述,一般要采用“说出”、“举例”、“比较”“区别”等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的结果性行为动词。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属体验性目标,一般采用“经历” 、“感受”、“体会”等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动词来表述。
      另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等理论的基础上,将目标要求分别按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个领域从低到高分为不同的水平层次,各水平层次又用清晰明确的动词分别进行说明。如“理解”水平层次的行为动词有“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等。要使教学目标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就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既要使制定出来的目标明确、可操作,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控制在最近发展区。否则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或无法评价教学,都不能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动力。
      2.3 策略3―具体化目标的内容
      新课程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而是同一个目标的相互融合的三个方面,即三位一体而非三足鼎立。其中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部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不可能单独操作,必须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展开,并从中寻找到相应的生长点。因此,在表述教学目标(尤其是体验性目标)时,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行为或者行为条件做进一步的表述,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2.3.1 行为对象的具体化
      在教学目标ABCD四要素中,教学行为(Behavior)主要说明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获得哪些发展,是表述中最基础的部分。描述教学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动词说明学习后能达到的行为动作,宾语则说明动作的对象。除了注意动词的选用不宜用笼统、模糊的词语外,对于宾语的表述也可以摈弃一些空洞的、无法体现内容特色的词语,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表述为更具体的价值内容。如“通过SO2性质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的思想”目标中的“辩证唯物思想”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予以具体表述,可改为“通过SO2性质的学习,认识到SO2既有对污染环境的不利的一面,又有在生产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以使目标行为更加具体。
      2.3.2 行为条件的情境化
      教学行为条件(Condition)是影响学生产生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可借助于完成行为所需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方式或将目标行为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来表述。例如常用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科学精神”目标,可表述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和操作;出现问题时能客观分析、正确处理”这样的设计,其评价的具体性加强了许多,更利于实际的操作。
      
      3 化学教学目标表述案例
      
      下面以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为例来说明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
      3.1 确定初步的教学目标
      以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为依据,结合化学教材具体的教学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用途;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实验探究 →比较、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环保意识。
      需要说明的是,新课程三维目标只能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原则,具体进行目标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确定目标重点。一味地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后三个维度都发生变化是不现实的。如果不顾教学实际,刻意追求目标设计的完整性和格式化,要求每个课时目标都套用三个维度分块陈述,势必又走进新的误区。
      3.2选择水平适合的行为动词
      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等分析化学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层次,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
      如对于SO2的物理性质、用途,目标水平层次是“了解”,可选用能“说出”、能“举例”等行为动词;对于SO2的化学性质,目标水平层次是“理解”,可选用认识等行为动词;而对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可选用“尝试”、“体验”等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动词。
      3.3叙写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把内隐的情感内容与知识技能的形成、方法的掌握等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表述。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SO2的物理性质,认识SO2的化学性质,并能举例说明其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3.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尝试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2.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析、归纳二氧化硫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能结合实际,提出几个环保措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一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若通过实验活动来实现,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若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来实现,其目标也就变成了发展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1]。可见,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陈述形式都不是单一的或唯一的,而是丰富的、 多元的, 最好能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避免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等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小明.化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陈献忠.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编制[J].教学管理. 2004,(07 ).
      [6]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 [J].重庆教育学院院报. 2005,(11).
      [7]陈新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 教育导刊.2005,(11 ).
      [8]何通海.浅论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J].化学教学.2006,(04).

    推荐访问:纠偏 表述 教学目标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