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实验》的探究_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时间:2019-02-05 03:2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人们常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有白色浑浊,然后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通入,白色浑浊逐渐消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因而得出了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无色透明的碳酸氢钙溶液这个结论。然而,在新课程中学习过沉淀溶解平衡后,有学生对这一过程提出了疑问。笔者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因此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实验及理论分析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利用学校每周三下午的研究性学习时间,两星期后得到如下结果。
      学生首先重复做若干次实验,发现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确实是先有白色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白色浑浊“消失”,但不是完全消失,所得的溶液与真正的澄清透明尚有一段距离。静置一段时间,此时的溶液变得澄清透明,但在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固体。而有几次实验却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底部也无任何固体。查表可知:氢氧化钙的Ksp=4.68×10-6,碳酸钙的Ksp=4.96 ×10-9,碳酸Ka1=4.30×10-7、Ka2=5.61×10-11。
      实验条件为:常温,二氧化碳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为排除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干扰,先将混合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再用浓硫酸洗气,最后才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据此,学生猜测残留在底部的少量白色固体可能为碳酸钙。为证实这一想法,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如下理论分析。
      
      1首先计算饱和氢氧化钙中溶解的氢氧化钙的量
      
      设溶解的氢氧化钙浓度为s,则有:
      
      2计算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
      
      3 计算电离出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实验中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通入,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由电离平衡原理可知,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也在增大。
      
      4 由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分析
      
      结论:从以上数据可得J=1.13×10-8>4.96×10-9。所以,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虽然能使沉淀减少,但不能使得沉淀完全消失,即不可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更不要说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大量共存了。
      那么钙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共存的最大浓度是多少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又要求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进行了如下计算。
      
      由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学生认识到在水溶液中,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也不可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除非所取澄清石灰水中Ca2+的浓度小于等于6.03×10-3mol・L-1。
      为验证这一想法的正确性,学生后来又利用一次周三下午的研究性学习课进行了如下实验。先计算配制100mL 6.03×10-3mol・L-1氢氧化钙溶液需要的饱和石灰水的体积,得V= =57.4mL。由于仪器所限,实际先用碱式滴定管取用50.00mL,后用吸量管移取了7.40mL,稀释成100mL的澄清石灰水溶液,此时的澄清石灰水中 c(Ca2+)=5.98×10-3mol・L-1,小于6.03・10-3mol・L-1。向其中通入过量CO2,观察现象,先出现浑浊,然后消失,最终所得溶液的确澄清透明。
      后又取用60.00mL,重复上述实验,也是先出现浑浊,然后完全消失。由此此时c(Ca2+)=6.30×10-3 mol・L-1, 比6.03×10-3mol・L-1略大一点,但由于肉眼已经无法看到任何明显的浑浊,此刻也可认为是澄清透明溶液。后又反复实验,发现如果取20.00ml,此时c(Ca2+)=2.10×10-3mol・L-1,重复上述实验,则在整个过程中根本无法察觉到先有沉淀产生,后又消失的现象。
      至此,对于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和理论探究全部结束了。笔者以为,在探究性学习中,利用学过的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完全可行的。在这次探究中,师生共同探讨,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实验中发掘学生的潜力。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有几次实验中得到澄清溶液的问题,笔者认为那是实验中未注意干燥吸水导致的问题。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几种物质溶度积不算很小,至少不能与BaSO4这样的沉淀相比,因此水的存在多少,还是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的。在笔者向学生指出这一问题后,学生改进了装置,加上一浓硫酸的洗气瓶,这样出来的结果就与理论符合地较好了。
      最后有几点说明:第一,在整个理论分析中只有第三步在现有新课程苏教版教材中探讨不多,因此第三步理论来源完全由笔者告诉学生,其它几步的理论基础在苏教版中虽所涉不多,但学生在翻阅参考书目后能自己完全看懂。第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笔者只教学生做归纳与整理,及必要的理论辅导,数据的最终演算与实验结果的记录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笔者已经重新对学生的实验和演算进行了复核。无计算错误。第四,本次探究主要利用学校每周三下午的研究性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上册[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8,419.
      [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5-6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石灰 探究 水中 实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