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力学综合题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变形及其解法]

    时间:2019-01-30 03:36: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题目如图1是某大桥建设工地上使用汽车从河里提起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一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以恒定不变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2是在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t=0时汽车开始提重物,不计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为10N/Kg,求:
      (1)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1)。�
      (2)圆柱形重物在水中(物体没有露出水面)被提起时的拉力(F)。 �
      (3)圆柱形重物的密度(ρ物)。�
      析与解(1)由图2可知,60s时重物下表面和水面相平。所以水深�
      h=vt=0.2m/s×60s=12m。�
      零时刻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1=ρ水gh=1.2×105Pa。�
      (2)由PAB=Fv可以得到�
      F=PAB/v=3500N。�
      (3)由PCD=Fv=Gv�
      得G=PCD/v=4000N�
      而F浮=G-F=4000N-3500N=500N。�
      又G=ρ物gV,F浮=ρ水gV�
      两式比较得到�
      ρ物=ρ水G/F浮=8000Kg/m3。�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像2中每一段图线所对应的物理过程,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如果把本题改一下,改为卡车拉物体用的绳子是具有弹性的尼龙绳子,并且弹性系数为λ=2500N/m,那么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a)。�
      析与解物体从水中被提出,绳子要伸长。设绳子伸长的距离为Δh绳,那么�
      F浮=λΔh绳�
      所以Δh绳=F浮/λ=0.2m。�
      物体实际上升的距离为汽车移动的距离减去绳子的伸长Δh绳,即�
      vt-Δh绳=0.2m/s×60s-0.2m=11.8m,�
      也就是水深为11.8m。�
      因此P2=ρ水gh=1.18×105Pa。�
      本题由于是从河里提起物体,所以不需要考虑物体提起以后水面的下降,如果改为从一柱形水池里提物体(不考虑绳子伸长),且水池和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之比为S1:S2=3:1,那么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s)?�
      析与解图2中B点即50s时圆柱形重物上表面和水面相平,而C点即60s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和水面相平,考虑B到C的过程中水面要下降Δh水,因此,物体上升的高度等于物体的高度h物减去水面下降的高度Δh水,即是从B到C的过程中汽车移动的距离为�
      h物-Δh水=vΔt=2m,�
      而Δh水=S2h物/S1=h物/3,�
      由此可以得到�
      h物=3m,Δh水=1m。�
      这样原来的水深�
      h=12m+Δh水=12m+1m=13m,�
      于是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3=ρ水gh=1000Kg/m3×10N/Kg×13m=1.3×105pa。�
      如果把上面两种情况结合起采考虑,把本题改为卡车拉物体用的绳子是具有弹性的尼龙绳子,并且弹性系数为λ=2500N/m;并且是从一柱形水池里提物体,水池和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之比为S1:S2=3:1,那么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4)?�
      析与解分析的过程和上述是类似的,不过绳子的伸长和水面的下降所引起的变化要同时考虑。根据从B到C的过程中,汽车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h物-Δh水)与绳子的伸长(Δh绳)之和。即�
      h物-Δh水+Δh绳=vΔt,�
      那么h物-Δh水+0.2m=2m,�
      而Δh水=S2h物/S1=h物/3,�
      由这两个式子可以得到�
      h物=2.7m,Δh水=0.9m。�
      这样原来的水深�
      h=12m+Δh水=12m+0.9m=12.9m。�
      于是t=0时圆柱形重物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4=ρ水gh=1000Kg/m3×10N/Kg×12.9m=1.29×105pa。�
      通过对本题层层深入的变形,使题目具有明显的梯度,难度越来越大,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考虑才能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如果我们在乎时的教学中要加以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必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栏目编辑陈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解法 力学 变形 综合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