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掀起记叙文的波澜:她的乖软撩起波澜乔执

    时间:2019-01-29 03:37: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看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人,一定记得这样一段剧情:朱开山在哈尔滨开了山东菜馆后,货物遭土匪抢劫,生意受到当地以潘五爷为首的商人排挤。他不想再陷入这种无休止的争斗,准备全家撤出哈尔滨。这时,剧情出现了转折,潘五爷来找朱开山,炫耀自己喜欢吃难以嚼烂的筋头巴脑,幸灾乐祸溢于言表,一番话就刺激得朱开山决定留下来和潘五爷等人斗到底。真佩服编剧有这样高超的叙事功力,使剧情不断涌现波澜,成功刻画了朱开山智勇双全的硬汉形象。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成功的记叙文,也应该有起伏的波澜。而起伏的波澜来源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
      有的人会说,讲到文章的波澜,肯定是艺术技巧方面的事,跟生活和思想无关。但就像是大海的波涛,波谷和波峰形成了波澜,这波谷就是生活的深度,波峰就是思想的高度。没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就无法生发文章的张力,也就无法掀起文章的波澜。就像平静的湖面,因为没有波澜,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美感。
      但是仅有深刻的思想,而没有适当的艺术技巧,最多是思想的标签,也不能成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艺术和思想相得益彰,或体现层层推进的美感,或表现渲染映衬的丰赡,或通过细致精准的描绘刻画丰满生动的形象,或通过抑扬顿挫的曲折表达九曲回肠的情感。总之,要掀起文章一定的波澜,恰当地为表达主题服务。
      下面,笔者试图分析一些记叙文是如何掀起文章波澜,使思想和艺术得到完美结合的。
      1.对比映衬型
      将同一事物的前后不同情形或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美好还是丑恶,高雅还是低俗,真实还是虚假,就会一目了然。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是《绿色生活》,一名考生用小小说的形式写道:A市市委决定建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奠基那天,场面壮观,野鸭惊飞受伤。环保局刘局长知道后,马上派人组织医生抢救,而且每天都要询问伤情,并亲自探望。野鸭顺利康复后,他亲自放生,上了各家报纸的头条,获得了美名。一天,他带着家人去吃饭,却点了特色菜“清蒸野鸭”。故事题材有强烈的现实感,野鸭受伤、得到医护、被放飞等铺垫情节,既有偶然性,又符合情理。但结尾处主人公点菜“清蒸野鸭”,却原形毕露,出乎意料。这种鲜明对照,耐人寻味。
      2.细节刻画型
      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平常说:要了解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让人物自己的行动来反映他的性格和情操。在记叙文类文体中,细节往往比情节更重要。
      2009年湖南一考生的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就细致描写了平常生活中的一幕。“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满父母只想着挣钱,不关心“我”。父母回家后,踮着脚尖照顾“我”。由此,作者又联想到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史铁生的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和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殷切的家书,从而升华了主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细微的,也是伟大的。父母亲情是成功作文永恒的主题。作者真切感受到了父母的眼神、呼吸和细微的动作,爱之越深,则绘之越真、感之越切。
      3.主客换位型
      设计特定的场景,使相同的人物分别以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出现,使内容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充分。
      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高考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通过车站这一特定的场合抒写了生活中两段离别之情,一是“我”和奶奶在车站送别到外省打工的父母,二是母亲在车站送别到远方求学的“我”,充分表达了对亲人的万分留恋,从而成功表现了普通百姓家庭的亲情和挚爱。
      4.形象叠加型
      紧扣主题,选取人物“真实”(不一定是曾有的事实,但应该是会有的真实)的典型形象进行反复展示、叠加,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凸显,从而更加有力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学生作文《办公桌上的鲜花》,对于谁送给张老师鲜花作了多种猜想,猜想是受到张老师母亲般关心的三名学生送的,最后揭开谜底,是张老师的丈夫送的。猜想的过程就是将张老师的形象进行叠加的过程,从多方面展示张老师爱生如子崇高品质的过程。信件将视角从班级转换到家庭,张老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责任感不仅感动了学生,也震撼了自己的家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5.故设误会型
      有的文章故意设置某些误会,在否定与肯定中,层层推进,全面塑造形象,表现主题。
      以2003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竞标》为例。吴市长负责某市长江大桥修建工作。天龙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来到吴市长家,希望自己能承建大桥,临走时还留下一个纸包。竞标大会上,天龙公司果然争到了这项工程。大桥落成剪彩的那一天,揭开了谜底,纸包中是长江大桥以前发生事故时的照片,一张张惨不忍睹。原来吴市长是被天龙公司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感动了。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吴市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格形象异常高大。
      6.感悟回忆型
      或许是“身在此山中”,或许是繁忙得感觉都麻木了,我们身边很多感人的场面没有留下深刻的感悟。等到某个纪念日,或许是一首歌、一幅画,就会唤醒尘封的记忆。距离产生美,这种感悟是美好的、深刻的,也是长久的。
      请看2009年四川高考作文《熟悉》。“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在出租车上听广播,才知道今天是高考的日子,周围的一切都带有了高考的印记。考点外家长们熟悉的身影触动了“我”。四年的磨炼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人父母者的不易。在激情驱动下,“我”拨打手机向远方的父母问候。
      7.内心探寻型
      某些人物的行动与众不同,初看无法理解,但只要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的行动在情理之中。而探寻心理的过程,就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
      2009年浙江卷一篇《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这类上乘之作。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生活。但在他80大寿的热闹氛围中,他却闷闷不乐,坚持要回到乡下去。作者探寻爷爷的内心细致入微:离开家乡时,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爷爷无数次回眸;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将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每日侍弄;在这一片水泥森林中,无法找到那样淳朴的笑脸。回忆中,作者还插入描写了故乡的老屋、婉转的莺啼、呻吟的楼梯、细碎的阳光,还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将思乡之情进一步渲染,揭示了“绿叶”与“根”的亲密关系。
      8.文化透析型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是体现在具体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在生活中积累文化,从生活中感受文化,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但用文化来分析某种艺术样式或生活现象,有序合理表达,讲深讲透,确实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有人说,情之所至,自然成文。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学校和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生活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好的大自然,去体味美好的人间真情,这样才能丰厚他们的生活基础,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记叙文 波澜 掀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