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以点带面,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

    时间:2019-01-29 03:3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们在教学中总希望能将所有的知识对学生倾囊相授,总想把自己备课时所积累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殊不知这却走进了一个教学的误区――我们在“填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极尽所能地想把学生塑造得更完美,却忽略了学生的塑造不应是外力施加的,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因此,在教学中,从头至尾,从文章的结构到文章的主旨,从作者的语言到文字的锤炼,面面俱到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我听过几堂讲《阿房宫赋》的课,其中一位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先品读前三段的词句,再比较第四段的六个“多于”,然后总结文章用到的修辞手法,再精细地品析一下词句。一眼望去,全篇字字珠玑,愣是舍去哪个不讲都不是了。一节课,学生得到了许多知识,但是都支离破碎的。
      还有一位老师,针对课文提了四个问题:
      阿房宫是怎么建成的?
      建成的阿房宫是怎样的?
      阿房宫又为什么会毁灭?
      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说明了什么?作者想要借此说明什么?
      可以说这四个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设置的,按照课文的层次一一递进,其间又渗透了对字词的品析,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对作者的简介等。可以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对文章有了很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然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堂梳理课文思路的课。像是老师按照图纸,挖好了水渠,等学生把水灌进来工程就结束了。
      另一位老师以朗读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阿房宫的巍峨庞大,在“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朗读中体会到那美丽宫人人数之多和生平不幸,在朗读“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的过程中体会到秦的奢侈无度。最后落到一句“秦爱纷奢”上,秦宫之大,宫人之多,珍宝之众都是为“纷奢”二字做了铺垫,课文的主体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老师进而又问:秦爱纷奢带来什么后果?学生再读,得出秦自取灭亡的结果。老师再问:那最后一句看似与“秦爱纷奢”无关,能去掉吗?学生思考后得出本文的表现手法――借古讽今。这样的一堂课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作品的文辞之美并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纷奢”二字出现时就像一面旗帜,之前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中立刻找到了他们学习的重心。那既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漫无目的,也不是从头到尾的将文章整理的文从字顺。“纷奢”就像“阿房宫赋”这座城堡的切入点,顺着这个词,秦之弊端被剖析得无一遗漏。“切入点”关键在于“找准”,准确与否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因为好的切入点常常能收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胜效果,有利于推进课堂的整体教学。
      另外,好的切入点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删繁就简,读议穿插,气氛活跃,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记得听过一位老师讲《将进酒》。这位老师先做了一下解题:将进酒,就是请你喝酒,这就是首祝酒歌。看似平白无奇的开头却是峰回路转,他顺势而问:那李白是劝谁喝酒呢?学生一听,这没问语言特色,作者诗风等,一下子来精神了,答曰:岑夫子,丹丘生。老师再问:怎么劝的?学生笑答:将进酒,杯莫停。老师又问:李白为什么劝他们喝酒呢?学生看啊读啊,找到了:与尔同消万古愁!老师笑了:你们可以从诗中看出来丹、岑二人是什么人吗?学生纷纷答道:隐士、李白的朋友、诗人等。但立刻反应过来,老师问的是“从诗中看”,于是找到这两人是主人。老师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们看这在主人家做客却劝主人喝酒的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曰:豪迈洒脱。老师问:再读读这首诗,李白真的是那么豪迈洒脱吗?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李白借酒消愁,洒脱之下是他那不为人知的苦闷。这位老师巧妙地以“酒”为切入点,既让学生多读了课文,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李白的诗歌风格特色,同时还深刻地分析了诗人的心理,让这篇课文在课堂中焕发出了光彩。
      找准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就能让课文在课堂中复活,用它的旗帜引领学生去思考,并让这篇文章的某一方面深深镌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不是像一张平面的图解被学生背到脑子里。以点带面,犹如乘胜攻城,势如破竹!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推荐访问:以点带面 势如破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