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对学生浮躁现象的思考] 社会浮躁现象

    时间:2019-01-28 03:31: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前,学生的功利性与浮躁感愈来愈凸现。仔细观察思索,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脱不开的干系。何谓双重人格,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在意识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大力反对灌输,反对呆板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了共识。但“自主”到何种地步,学生该发挥多大的作用,好像也没有个界定。于是,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可观赏性”,一些热热闹闹浮躁空洞的“泡沫课堂”也就随之而来。语文课堂上一些假象的泛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与语文目标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也成就了学生的浮躁和扭曲的人格。一些课看似学生学得主动,实则上学生的思维水平仍处于肤浅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在对待任何学习时也显得愈加浮躁。
      
      一、阅读背后的浮躁
      
      新课标提倡对文本教材的多元化解读。一些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用个体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来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正确统一的标准,借多元解读的幌子放任学生解读文本。这样做直接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学生在独立分析阅读文章时,抓不住文章中心这棵大树,抓到一片树叶就以为是一棵大树,边枝末节,五花八门。所以阅读时学生表现得很浮躁,不能沉下心来细读、深读文章。
      另外,过度运用媒体技术依照老师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进行诠释演绎,以感官刺激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对语言文化的积淀,以“快餐式读图”取代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学生在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而在课结束后还有许多学生读课文,没能做到读准确、流畅、有感情。
      我想学生的浮躁也是“培养”出来的。我们语文课兼顾着人文性与语文性这两大特性,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原生态的读书活动;应该是沉下心来与文本交融的活动;应该是感悟语言和学习语言的活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体验与感情。更不是削弱了听说读写能力之后只剩浮华流逝的过程。否则,课堂将失去了语文课程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不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滋生浮躁的温床。
      
      二、学习方式背后的浮躁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们千方百计将课堂还给学生,“放羊式的自主”、“缺乏指导的合作”、“无目标的探究”成了课堂又一个极端。学生抓住每次这样的学习机会好好过了一把“表演”的瘾。虽说表演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一些课堂教学为表演而表演,偏离了课文内容或背离了教学目标。如《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故事读完了,我想请几个同学演一演,大家愿意吗?
      生:(兴致勃勃)愿意。
      学生按分组轮流上台表演。
      这节课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分析用了15分钟时间,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让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当然可以想象,每个人手里拎了一本语文书,或读一会,演一演;或找一找,笑一阵。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怎样?有什么感悟,能不能进行合理想象?能正确把握人物内心吗?除了表演之外,这节课中我们到底要达成什么教学目标呢?
      叶圣陶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感悟必须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学表演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熟读课文、琢磨文本、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形成外在行为的体验过程。演员不看剧本演戏简直是天方夜谭。再说,课堂表演也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它的运用要与教材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为表演而表演。不要让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更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浮躁地学习。
      
      三、作业背后的浮躁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看上去新颖颇具实践性的作业随之出现,“作业超市”“我的作业我做主”等作业新名词应运而生。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教完这课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亚落日的美景,下课后完成两个作业:一是读熟课文,背诵课文;二是去收集一些关于三亚的资料。
      从教学目标上看,老师并没完成“读熟课文,背诵的任务。”从教学内容看,关于“三亚”的资料太笼统,范围太广了。所以很多学生急功近利,课后就“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学生利用下课那十分钟宝贵的休息时间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任务,学生如何进行下节课的学习呢?他们是惟任务而背诵,根本不再是一种语言积淀的过程了,搜集资料当然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
      老师的初衷是让作业推陈出新,既要知识性又要实践性,既要语文性又要人文性。把课堂上该完成的任务扔给了学生,扔给了学生课后仅存的时间,我们的学生能不浮躁吗?
      
      四、诚信背后的浮躁
      
      某位语文老师借班上公开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前她使出了百般解数,最后郑重作出承诺,课堂上谁发言满三次奖XX,发言满两次奖XX,虽然没有发言但也举手了奖XX。
      活动结束后老师却不辞而别,留下学生眼巴巴地期待。所以,请我们的老师也不要再埋怨,埋怨孩子们怎么这么会撒谎,埋怨孩子的阳奉阴违。
      理想的课堂应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交往的殿堂。我们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师生课堂奉行的准则。作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建设者、引领者、陪伴者,教师的精神品格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然而教育的功利与浮躁导致一些课堂教学演变成了老师与学生虚伪的舞台,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即使课上得何等精彩,但从人生价值观这个层面看也是失败的!
      总之,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兴趣是激发了,主体是尊重了,知识是丰富了,能力是锻炼了。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和谐的产物,如何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走得更踏实,少些功利、少些浮躁、多些纯朴、多些平实,让我们的课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美好心灵的园地。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浮躁 现象 思考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