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初探】 小学低年级走进儿童诗教案

    时间:2018-12-29 03:24: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儿童诗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想象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而儿童诗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学儿童诗时,总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诗歌。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小朋友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我平时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的?蝈蝈欢快地叫着,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溪流淌的清波,童年难忘的欢乐。又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让学生想象“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有多动听,假如你是那位小朋友,你会唱些什么?“满树盛开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张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二、品味情感
      
      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会随情境的出现而产生,为了让学生们学习时愈发地融入情境,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境生情。如《乡下孩子》一诗,描述了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对农村广阔天地的热爱之情。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们:“你们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事呀?”学生们争着回答:“割草”、“喂鸡”、“捉小鱼”……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挂图,配上一支欢快的曲子,充满感情地说:“曾经在妈妈的怀里欢唱,曾经跟着爸爸到处跑,看见蝴蝶就会想出美丽的故事,用一片草叶就会吹出动听的歌曲,割一篮青草,小羊围着团团转,挖一篮野菜,小猪的肚子吃得圆滚滚,捉几条小虫,小鸡乐得咯咯叫,逮几条小鱼,小猫乐得喵喵笑……这就是你们,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通过提问的诱导、画面的显示、音乐的渲染、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到了平时的生活中,使他们成为诗中的人物,在一起游戏、劳动,是那么活泼生动,他们怎么会不投入到诗的意境中领略其中美妙的情感呢?
      
      三、注重赏读
      
      名家精品系列赏读,我重点选取了冰心儿童诗赏读、金波儿童诗赏读、圣野儿童诗赏读、乔羽歌词赏读、高土其科普儿童诗赏读、陈伯吹儿歌赏读、普希金童话诗赏读,以及台湾儿童诗赏读等。名家精品赏读重点抓住语言、想象、意境、形式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发现。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怀,高尚的情操;发现儿童诗创作的一些方法或规律。如台湾儿童诗精品《树海》赏读:广大的森林/是一片绿色的海/大风来时/惊飞起的鸟和蝴蝶/就是美丽的浪花。绿色的大森林是地球的“肺”,是飞禽走兽的乐园,是人类绿色环保的最高境界,而大海也是最令人神往、令人激动的地方,把两者联想在一起,就会强烈地激起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感觉,有了这一份感觉,再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优美的小诗,是因为诗人心中拥有一份美好的情怀。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之新颖,想象之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去感悟:一首美丽小诗的背后一定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通过名家精品的阅读欣赏、背诵、默写,品味各家儿童诗经典作品的语言风格,感受他们的想象之美妙,并努力营造儿童诗语境氛围、儿童诗作家群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热爱儿童文学,敬慕儿童文学作家。
      
      四、体验意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教师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加上低年级学生理解时往往只能就字论字,就句读句,难以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教师善于捕捉诗中空白,作层层铺展,为学生搭建“入境”的阶梯,让学生一边走进文本,一边获得体验。但走进文本后,还要跳出文本,进行基于个体体验基础上的个性的升华与张扬,即发学生“自己之声”。如滕毓旭的儿歌《梦》:花儿的梦,是红的/小树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圆的/娃娃的梦,是甜的。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梦》,充分地讨论梦,细细地品味“花儿红色的梦,小树绿色的梦,露珠滚圆的梦,娃娃蜜甜的梦”的意境。又如:廖弟华的《下蛋》:一个娃娃树下玩/脱下衣衫挂树干/一只懒鸟飞过来/飞进衣兜当作窝/娃娃回家脱衣服/兜里滚出一个蛋。多么有趣的儿童生活画面,一个贪玩调皮的小男孩和一只误把小孩的衣兜当作鸟窝的懒鸟组合得多么富有人情味,多么亲切,多么自然,多么和谐、融洽。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当其中的美妙情趣被发现、被体会时,他们都会心地笑出声来。这些诗歌的意境,非常之美,我们从学生精彩的描述中,就能感受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纯。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通过多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实践、摸索,加之参考了更多的同行的教学经验,我相信,只要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做个有心人,携手共进,那么儿童诗教学就一定会迎来诗意盎然的春天。

    推荐访问:初探 小学 教学 儿童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