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的拐杖】 学生手工制作拐杖

    时间:2018-12-25 03:27: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针对当前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可乐观境况,笔者提出模仿是学生写作拐杖的观点,并就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模仿与阅读的关系进行论述,提出快速作文训练法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即强化积累,强化训练,加快批改流程。
      关键词: 模仿 创新 阅读 积累 效率
      
      一、确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对于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家都喜欢谈创新,戒谈模仿,好像模仿是守旧的化身,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绊脚石。但笔者认为模仿写作是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生思维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需要借助别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样就必然会出现模仿。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要像样。”何谓“像样”?其实就是模仿。学书法,学绘画,都有临摹的过程。好的文章为学生作文学习树立了榜样,学生在模仿写作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触摸到自己的努力的方向。中学生就是在不断模仿中一步步趋向成熟的。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就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模仿人家的语言,模仿人家的文章结构布局,甚至模仿人家的文章立意。笔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熟语:“人家朝东你朝西,人家撵狗你撵鸡。”人家写鸡鸣,你可写狗吠,可写鸭叫,可写小孩的哭啼……
      模仿是创新的起点,而创新是模仿的发展方向。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写作,积极研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经过对范文的消化吸收,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写作经验;运用范文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何谓“会抄”?古人说:“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创新的高度,创新意识才会悄然而生。古今中外从模仿到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屈原在《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动人诗句,谢庄在《月赋》中将屈原的名句化为了“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同样感人,而杜甫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样是写落叶,写水波,但杜甫的诗句更有气势,成为千古名句。再如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鲁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思想内容的深度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所难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些在模仿中创新的事例,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
      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它与抄袭有着天壤之别。抄袭不仅是思维滞塞的表现,而且是不道德的行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鼓励学生模仿,在模仿中丰富和完善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经验和方法,引导他们去品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作文水平的提高铺平道路。
      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仿写的办法,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写作,最可贵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天真活泼的性格的自然纯真的表露,而决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生搬硬套。作文的源泉也在生活,而不在“范文”;其语言可因范文的潜移默化而得之,但不能生吞活剥而取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既要模拟“范文”,又要多花功夫引导学生“摹拟”生活。提倡以“造化”为师、切忌胡乱捉笔仿制,一个葫芦一个瓢,这样无异于东施效颦。仿写中,要求要具体,决不可大而无当,使学生不可捉摸。在一定时候,要丢掉这根拐棍,让学生自己走路。重点指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摄取题材,具体、准确、形象地反映生活,逐步提高写景、状物、叙事、咏志的能力。总之,模仿不是机械照抄,机械模仿不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但不参照范文,不搞一定的仿写训练,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读写分离。读写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读是非常有用的,看到了范文的妙处,自己也想跃跃欲试,但是人家的精彩之处,只能作为借鉴、楷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实际,知识实际,思想实际),选择自己的材料,把它组合起来生发开去,进行创作。这,就是模仿中创作,创作中模仿的辩证关系。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当前中学生写作文,要么是挠头抓耳,无话可说,要么是大话、假话、空话、废话充盈其间,要么是当起文抄公。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此,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得太少,并且阅读得不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写作与阅读教学的对接,精心搭建二者之间的桥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概括、归纳和鉴赏的能力。而这些知识与能力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可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说:“进一步,多读,熟悉各样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再者,“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另外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就自然没有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可见只有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名篇,才能写出飘溢香气的作文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就给学生典范的文章,让学生品味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要是你来写,怎么写?如对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此篇哪个镜头最感人?2.你生活中见过这样的镜头吗?3.同学们读过《背影》是否感觉其中有些句子与你想说的一样?4.你读过此篇受到什么教育?通过这些问题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视野引到身边,引到社会,引到有“活水”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实了学生的语言库存,丰富了学生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使学生的语言鲜活起来,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笔者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学生仿写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材中的选文无不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为学生仿写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让学生积极模仿,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一步一步地达到作文的质的飞跃。
      
      三、千锤百炼出深山,留得清白在人间――强化指导与训练的效度
      
      要会下棋,光看棋谱不行,必须与人对弈。学游泳就要亲自下水。作文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仅听教师的作文方法指导,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因为理论一旦离开实践,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古罗马哲学家说:“要想转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清代学者说“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片面强调作文技法的指导,以讲代练,那些程式化的套路,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致使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畏惧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抛弃那种毫无生机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热爱名著,品味名著,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教学环境,利用科学方法,强化学生作文的训练强度,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
      在这方面,笔者采用快速作文训练法,强化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法如下:
      1.强化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读文章若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模仿,哪怕是一个片段,甚至是一个句子,亦或是一个词。做到随学随用,把阅读获得的信息,很快变成自己的信息给写出来。信息积累多了,作文就有话可写、有法可循了。可以说信息积累是强化作文训练的前提。看过《红楼梦》的学生都知道“黛玉葬花”的片断,黛玉看到飘落的花瓣,感到和自己的身世一样,她葬的不是花,是自己。心软的学生可能要和黛玉一起哭它几声,甚至擦湿几块手帕。我就适时地让学生写一个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身世的片段,要有感情,让我哭湿几块手帕的更好。“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李清照词中的一句,写一个小女子,家里来客人,怀着好奇的心理看人家,当被人家看到的时候,又害羞地装作嗅自己手中的青梅。学生都被这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逗乐了,我就让学生写这样通过行为举止反映人物心理的句子。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大大的激发,学生有“葫芦”可依,当然能写出心中的“瓢”。总之,学生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万句言。
      2.强化训练
      “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说:“但训练之中得有度,度即真理。其一,训练须是科学而生动的;其二,接受训练者须甘于接受训练。”然而现实中的学生训练作文,大都是按规定每学期写八篇,有的教师为了赶课往往把作文布置在课外,即使在课上,当堂完成者也寥寥无几。一些教师甚至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主管部门的检查,在临近检查时,进行无目的、敷衍性的、快速的突击。这些教学没有度和学生不乐于接受的训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极为不利。作文教学应有的放矢,确定训练内容,限时、限量,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中,强化学生思维的敏度、深度和广度。作文还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循序渐进。作文质量水准要求也要渐次提高,当然要多肯定,少否定;多激励,少批评,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信中进步。
      3.加快批改流程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修改也是一种阅读,但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更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可见批改对写作的重要,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写作时间间隔较长,教师批改也不及时。教师还时常抱怨改作文是一件受累不讨好的苦差事,而且由于工作繁重,在短时间全批全改,是很困难的。学生又急于知道教师能给自己的作文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学生对作文的激情,使学生没有紧迫感,精神涣散,拖沓,久而久之,就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批改方法,可以在统揽作文全局的情况下,针对共性的问题和突出的个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将批改的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自改、互改,让学生在批改中摸索写作规律,体验写作乐趣。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推荐或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这也符合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周鹏主编.写作状态――天才只是一种状态.重庆出版社.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魏书生等.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推荐访问:最好的 模仿 拐杖 写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