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为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奠定基础

    时间:2021-07-17 20:0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主持人语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它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教学心向,教学特色和教学风度;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学积淀的结晶,是教学规律的内化,也是学术风范的表征。
      尽管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诠释,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路径也是“八仙过海”。但综合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优秀教师的个案例析,关于“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词主要为:学术环境、教育实践、教学个性。
      浓厚学术氛围。学术盛则风格生。教学风格之所以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有人归结为是人本化教育的充分体现,是教育本质的诉求,也是对教育品质的追求。而对现代教育本源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教师“学理”的培植上,于是,大至一个时代的学术空气,小到一所学校的研究氛围便成了催生教师学术素养、教学风格的首要条件。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说的是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虽然泡菜的原料、制作工艺、保存方式等会影响和决定泡菜的质量,但是真正决定泡菜口感风味而又不易为人所模仿的却是泡菜水。学术氛围好比泡菜水,经其长期浸润便影响和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最后形成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
      尊重教育实践。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经验是在教育实践中日积月累的最为真实最感性的材料,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是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只有尊重实践经验,才能总结出教育的科学规律。因此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造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张扬教学个性。“从心所欲不逾矩”,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一朝一夕之所为,并非毕其功于一役之所及,教学个性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大量事实表明,是否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不盲从、不僵化、不唯书、不唯上,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大胆创新创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能表现得非常独特和稳定,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伴随其中张扬奔放,灿烂绽放。
      “风格即人”,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植根于教师的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而是在自我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筛选和教学实践检验逐步生成的。这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又以个性化的形态呈现的教学风格,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教师教学整体上透发出来的思想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一种境界美,是教师智慧和爱共同凝成的个性之美。它自然地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性过程。每一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经历,都是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特殊的主体,因而共同的教学要求都会在每一个个体那里获得不同的意义,组织和内化到个体的人格结构中去,不断生成着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师主体。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普遍客观存在。因此,教学风格不是少数名师的专利,而应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问题是,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处于无序状态,其特点还不清晰,其特色还不鲜明,对教学风格的追求还不自觉。我们推进“好课、好课例、好课型”的实践研究,意在发现、发掘、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让所有的教师都有追求教学风格的强烈意识和扎实的行动,为每一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一、追寻好课:解读教师教学风格的“密码”
      风格不是“没有剑的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盒子”,而应有实在的内核和内容。教学风格虽然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但也有其自身的共性特点。这是由于教学一方面受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教学又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而且就学习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教学风格不仅表现为教师个人的学养气质在教学理念、教学语言和教学风度上的投射,还体现于正确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意识对教学设计、智慧应对和方法选择等的影响。好课研究,就是探寻教学的科学规律,鼓励教师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追求教学个性。
      追寻好课,就是让老师们千万次地追问,什么是好课?剖析名家课堂,结合自身实践,有老师说,好课就是“诗意盎然、情感激荡、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也有老师将邱学华老师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趣、实、活”与袁浩老师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新、实、活、乐”归并梳理,概括出四个字:趣、实、活、新;更有老师反思专家的好课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解与教学主张:学生本位,学科本色,学习本真……一次次的追问,老师们对教学思想内核有了真切的体会和把握。
      追寻好课,老师们的研究聚焦到“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而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学流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需要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比如确立教学设计的起点时,既要考虑可能起点,也要考虑现实起点;既要考虑知识逻辑,也要考虑儿童心理;既考虑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可能起点,又兼顾学生发展的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所暗示的现实起点与可能起点,从而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展开中预设与生成更多新的起点。往本质上说,离开学生,轻视学习就缺失了教学的真义与核心,当然也就无教学风格可言。
      追寻好课,老师们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如师生对话,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退出课堂活动的过程,而是要更好地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唤醒学生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好课从课堂组织、激励、评价和点拨等每一个细节,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面对课堂生成,我们需要“目中有人”,因为课堂上有生成,说明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起了涟漪。巧妙地运用,课堂上智慧的灵性将不断涌现;任意地发展,可能是表面热闹,而实质却空空如也;置之不理,又会让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消退。教师的智慧,可能会巧妙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教学走向成功。
      研究好课,老师们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坚守、弘扬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坚持儿童立场,追求教学有效,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在具有普遍教学共性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课例引路:寻求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实践路径
      教学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教学实践,坚定的教学信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体现理想、立场、方法的价值。因此,每一位教师需要针对问题,结合经验,走进教学,提炼策略,加以传播,使自己的信念与课堂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实践与研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倡导“课例引路”,教学主张的呈现更加感性,老师们追求和形成教学风格也就有了通道与抓手。
      “一课三人上”与“三人上一课”,这是羊尖中学音美学科一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组活动。音乐组三位老师集体备课,由一位老师执教《华夏古韵》;美术组确立的原则是“亲自实践、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位老师相继执教同一课《设计标志》,及时发现了老师及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促进了老师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针对某一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实践反思和深度交流,营造有利于教师自主建构课堂教学信念的“场”,我们称之为“微格研讨”,由此也衍生出了主题式研讨、同教材异教、一人同课多轮教学等许多行之有效的研讨形态。很多教师坦言喜欢这样生动实在的“微格研讨”,校本教研也因此转化成了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校本学习和行为改进,通过自己反思比较和借助同伴的启迪,内化了教学信念,提升了教学的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每一位 奠定 风格 教师 基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