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时间:2021-07-12 12:01: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以及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经验进行论述。
      关键词: 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民主党派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样,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无党派人士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以及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经验进行论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回顾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建立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形势,提出要同孙中山领导的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主要代表的国民党实行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此时,已经埋下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种子。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基本形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开始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得以巩固及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争取实现和平建国。1946年6月底,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共产党同一切反内战、反国民党专制独裁的中国人民和各党派、各团体进行了三年之久的解放战争。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和民主人士纷纷响应。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宜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全国总工会、青年团、全国妇联、学联以及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等方面代表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4、建国后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曲折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中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由于共产党居于领导、执政地位,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1957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明确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和政策,使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状况及特点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无党派人士及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发展的新局面,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推荐访问:多党合作 制度建设 试论 改革开放以来 政治协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