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西方传记作家的中国领袖情结

    时间:2021-07-03 20:00: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斯 诺
      
      西方人开始给中国政治领袖写传记,应该从斯诺算起。
      由于时代的差异,我无缘同斯诺结识。斯诺晚年曾多次去哈佛,我想主要是因为写书,需要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我是1981年到哈佛的,当时斯诺已经去世多年了。哈佛师友中留下不少传言,说他是一个文质彬彬,循规蹈矩的老头儿。当然,这是1970年代对他的印象,1930年刚来中国的他则是热血沸腾的理想青年。
      斯诺和费正清是同年龄人,大致是1920年代末期来中国,刚刚大学毕业,在新建立的燕京大学教英文。费正清从哈佛大学毕业,来学习东方文化。
      那时毛泽东也没有架子,几天几夜,在陕西北窑洞大谈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乃至涉及党内人事纠纷、私人家庭关系,在外国人面前反而直言不讳,关于小时候童养媳等等。毛泽东的革命,首先是从自己家庭开始的,反抗富农父亲。如果建国后国际友人采访毛泽东,毛大概不会如此直言了!
      浪漫有浪漫的好处,浪漫也有浪漫的弱点,斯诺一生没有专注于什么事业,背上《西行漫记》作者和毛泽东朋友的名义,晚年也写过一二本关于中国的书。
      毛与斯诺的私交是真挚的。1965年,毛把对刘少奇不满意,想换接班人的想法先对斯诺说过,1970年通过斯诺转达过邀请尼克松访华以改善中美关系的传话,等等。
      
      史华慈
      
      本杰明·史华慈是我在哈佛时的导师,可以说是哈佛东亚研究的第二号人物,犹太人,长相酷似爱因斯坦。他本来是研究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的,由于后来费正清的怂恿,转到中国研究上来,但中文却不太好。直到目前还有一个奇特现象,美国的“中国通”,凡是会说中文的,都成不了大家;而凡成大家的,都不会说中文。
      其实大家也知道这是一种缺陷,史华慈教授曾对我说过:“我们那个时候不同。五六十年代大陆不让去,台湾不想去,我又没娶一个中国太太,找谁去说中文?”
      《中国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是第一本美国有关中国政治领袖的学术著作,也是史华慈本人出版的第一本书,影响甚大。但五十年代美国关于中共的研究资料十分匮乏,他也多次表示自己是个“谦逊的无知论者”,我对此很欣赏,有自知之明。
      史华慈对中共政治和中共领袖并非全身心投入者,第二本书就开始写严复和东西方交流,晚年逐个写古代文化思想。对于学生,史华慈不费心指导,也不矫揉,对中国和中国人持一般性友善态度,这是我所敬重的,也是他与费正清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费正清是一个尽职敬业的工作狂,而史华慈则会常常忘记上课,迟到也是经常发生的。
      
      施拉姆
      
      国外从事中国政治和中国历史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名字,就是斯图尔特·施拉姆。他名气很大,几本书在国外很流行。施拉姆尤其是以研究毛泽东著称,这方面在当今西方世界恐怕是首屈一指。毛泽东一生的事业、著作,也构成了他一生的著作、事业。施拉姆是一个美国人,在伦敦大学教书,而麦克法克是一位英国人,在哈佛大学教书,成为“中国学”圈子里的一种笑谈。
      做学生时读过施拉姆的著作,比如他一九六六年在中国出版的《毛泽东政治思想》,我便抱有怀疑,不敢轻易恭维。书里明确指出,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已经成熟,毛泽东的政治事业已经完成,都不会有什么新颖变化了,如此等等。只可惜的是,这本书出版不到几个月,中国就来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的研究成为“毛学”,正如红楼梦研究成了“红学”一样,施拉姆毕生就在研究毛学,在美国学术界这恐怕是独一无二的。施拉姆现在有七十几岁了,身体也不好,从伦敦大学正式退休后来到哈佛大学从事客座研究。教授做大了,好找钱了,一直在编译《毛泽东全集》。
      我真难设想,怎么编《毛泽东全集》呢?现有的所谓毛泽东的文章,可能有些不是毛泽东写的,而不说是毛泽东的文章,倒可能是毛泽东写的。还有多少毛泽东的文字,国内人都不知道,国外人更是没有这样一种条件。尤其施拉姆教授,他真是没有这个主观条件,单纯文字翻译也有问题,且不说人事分析。这只能说是不可思议,自己专心致志所要做的事情,又是自己完全不可胜任的事情。
      
      特里尔和李庆华
      
      现在我们国内最畅销的毛泽东传记,恐怕是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版本,发行上百万册。英文名《Mao》。我和特里尔是同年朋友,大不了几岁。他本来是澳大利亚人,前几年加入美国国籍,现在是双重国籍。1972年从哈佛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合同到期,没有获得终身任职,又不愿意到小学校求职,于是成为职业作家。
      特里尔的《毛泽东传》1981年出版,得过一笔研究资金,使他访问了同毛泽东个人接触过的很多领袖人物,如李光耀、基辛格等,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本书是一本新闻性著作,但是相对而言,其学术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之后他又写的《江青传》(英文名The White-Boned Demon白骨精),也许由于传主本人曾是一个上海滩的女演员,也许由于作者追求市场效益的意图,距离学术性著作更远了,甚至接近“花边”了。因为如此,费正清没有像以前那样给罗斯积极写书评。这也体现了罗斯个人生活的一种转向,他打算脱离哈佛学术圈子了。但罗斯的英文文笔非常好,甚至可以说,在我所知道的“中国通”里是最好的。
      八十年代初是特里尔的转折时期。在此以前他对中国非常友好,这从《八亿人》上可以明显看出来。为了这本书惹得许多西方反华人士对他进行讨伐。从此以后他越来越变了,对国际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这从《江青传》上已经看见苗头,八十年代中期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上的评论文章就更显著了。
      特里尔说年轻时曾对中国抱有太多幼稚的想法,现在没有了。我本人不敢苟同,却也没有过多劝说。不同年龄上不同心态,这是一码事;而国家社会的优良差劣、兴盛衰亡,这是另一码事。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一片混乱形势,不应该是几个革命口号所能掩饰的;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连续二三十年高速增长,此种大局面也是不应该忽略的。
      关于邓小平研究,我们可以从李庆华的《邓小平:通向紫禁城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一书说起,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早的英文邓传。李庆华是台湾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李焕的儿子,1980年代赴美留学,此书是他的博士论文,中立学术态度很严谨,研究也很细致,否则指导教师不会答应。因为是重新创新研究,基本事实上不免存在错误。
      在此仅举一例:李庆华曾写出如下内容:“1926年8月,当冯玉祥动身回国时,陪同他的人有邓小平,刘伯坚,

    推荐访问:中国 传记 情结 领袖 作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