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用语”教学_化学用语教学心得

    时间:2019-02-07 03:24: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1-0061-03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复习训练时发现学生因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规范而失分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方面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可能太迟,而应该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命题专家非常重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但从高考阅卷的情况看,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仍然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化学用语教学仍然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下面就2009 年高考安徽理综卷化学试题对化学用语的考查,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分析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2009 年高考安徽理综卷需用化学用语回答的试题
      
      在100分的化学试题中与化学用语有关的试题约占40分。
      
      3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对化学用语考查的原因
      
      (1)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一整套严密并不断完善的符号要统―化学用语,牢固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了解化学用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学会用化学符号进行逻辑思维是提高化学学习水平的必由之路。
      (2)无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基本理论的考查,最终答案形式多数是以化学用语形式呈现的。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元素的化合价等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学生进行化学思维加工、信息转换的基础。
      (3)能规范地书写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电子排布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可体现其较好的学科素养,并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交流工具。
      
      4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用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1)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上有偏差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地方中考化学采用“开卷”,一些老师只关注中考的导向,而没有完全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探究之后一定要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化学语言写出探究报告。当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时,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出现了分化,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隐患。
      (2)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衔接工作没有落实好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知识,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初中学段所学习的基本化学用语对高中的学习有重要帮助。通过中考阅卷和高中教学,笔者感到:经过课改后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灵活,求知热情高,实践意识强,对化学知识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远强于课改前的毕业生。但往往学生之间的差别较大,相当部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之初,就要有计划地将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等基础知识复习好,否则随着学习的深入,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3)教师在学法指导上有偏差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时,很多老师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想办法让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没有把微观表征与符号系统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如元素的化合价、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特点有关,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在初中的教学中就要漫漫渗透,使学生尽早掌握利用物质结构知识认识物质性质的这把钥匙。
      
      5高考试题中突出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5.1夯实基础知识,准确理解不同化学用语的含义
      每一届的学生都会问类似的问题,化学为什么这样难记?上课能听懂,课后一做题就错。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方法上有问题,实际上,学习化学不是靠背出来的,即使记住了,但不理解其含义,在实际中照样不会运用。不同的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不同,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不仅是初中重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高考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看出,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是解答化学试题的关键。
      [试题](第25题)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分析]理解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学生应该了解:s、p、d 、f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7,因此,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推出X的基态原子3p能级上有一个轨道填充了电子,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所以,X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1, 即X为Al。
      对高考后学生的调查发现,凡是对原子轨道的概念理解清楚的同学都顺利地推出了答案,有少数做对的同学是根据后面的第⑷问中的铝热反应猜出来的,一部分未做出来的同学就是因为基本的化学用语不过关而引起思维的障碍,本题的其他问题都是常识性知识,如能顺利推出X,后面再用一下盖斯定律,整道题就迎刃而解。
      [启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非常重要,不能仅停留在记忆上。例如,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意义就不同,结构式是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的式子(不表示空间构型),具有分子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的结构特征。因用结构式表示复杂分子的组成用起来不方便,于是人们利用结构简式把主要决定物质性质的官能团写出来,结构简式是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官能团特征。学生只要理解了不同化学用语的含义,使用时就不易出错。每年高考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而丢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枯燥、单纯的记忆中走出来,要多次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化学用语加以理解,举一反三,加深记忆,灵活运用。对高考考生来说,基础知识越牢,思维迁移越多、越快,推理能力就越强,不仅要会推理,还要会表达,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书写出来,也是得分的关键。
      5.2只有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才能准确、快速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理解反应原理有助于判断反应的生成物,推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能快速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
      [试题](第26题)
      (1) 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与溴单质反应
      B. 能与金属钠反应
      C. 1 mol G最多能和3 mol氢气反应
      D. 分子式是C9H6O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分析]第(4)问中要求写出 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从F的结构简式中观察出含有两个酯键,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会彻底水解,生成了邻羟基苯甲酸、乙酸、甲醇,酚羟基和羧基都能和NaOH反应。定量分析可知,两个酯键,发生水解,消耗2分子水,1个酚羟基及2个羧基和NaOH反应生成3分子水,故生成物中还有1分子水;这样,了解反应的机理后,生成物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就一目了然。
      许多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将水分子或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写错,其原因是有的对水解反应机理认识不清,将水分子的计量数算错,有的是形成思维定势或观察力不强,只考虑羧基与NaOH反应,忽略了酚羟基的存在也可与NaOH反应。
      [启示]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粗心,而要分析产生错误的深层次原因。有的是对反应机理不了解,有的是对物质的特性没掌握,有的是不注意反应条件的变化。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往往产物不同,要教会学生用变化的观点学习化学,认识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建构知识网,并有序地存储,最好用典型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掌握典型物质的特性,学会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链接]在高考复习中,经常看到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写出明矾与少量或过量的 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往往对此感到棘手。实际上,此处关键是要考虑2个离子反应,一是:Ba2++SO42-=BaSO4↓,另一个是: Al3+和OH-的反应,前一个反应不要考虑过量问题,后一个离子反应因为Al(OH)3,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中, 当Al3+和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恰好使Al3+完全沉淀,1∶4时恰好使Al(OH)3完全溶解, 在两者之间时,既有Al(OH)3沉淀又有AlO2-存在。只要认识了此反应的实质,就可根据反应物不同的量的关系, 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有许多学生写出生成物为Al(OH)3和KOH, 只是表面上将离子简单地重新组合,而没有考虑反应的实质, 对Al(OH)3的性质掌握不牢, 忽视了Al(OH)3的两性,能与强碱反应。故KOH和Al(OH)3都是强碱, 两者不可能作为生成物共存。
      类似的例子还有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卤化氢在碱性环境中会继续反应;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的生成物是羧酸盐而不是羧酸;Fe(OH)3与氢典酸的反应,学生往往只考虑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没考虑Fe3+有强氧化性, I-有强还原性, 它们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是就错写成: Fe(OH)3+3HI=FeI3+3H2O, 正确的是: 2Fe(OH)3+6HI=2FeI2+I2+6H2O。可见,不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往往会顾此失彼,使思维缺乏深刻性。
      [启示]要想使学生准确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这个“用语”,就要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牢固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物质的性质,并且能灵活运用,不能仅停留在符号的组合上,要认清化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将化学符号与物质的性质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就要在平时教学中下功夫,而不能等到高考前来补救。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化学用语的含义,引入此化学用语的目的、意义,纠正死记硬背的错误做法,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的理解上。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化学用语教学生动、有趣,避免呆板、枯燥,用化学符号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结构、性质特点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方法,注重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要规范地写出必要的板书,不能因为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了板书,甚至出现无板书的现象。掌握基本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科学素养的体现,化学用语也是高考中回答问题的主要语言,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用语 高考试题 化学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