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发展

    时间:2021-01-31 16:01: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发展不健康、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依靠科学,尊重自然,转向可再生性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着重阐述几个问题,对新农村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关键词: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43-01
      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过于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迫在眉睫。作为生态环境的广大农村地区污染问题也不断加剧。除工业污染如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污染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农村外,农业生产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养殖业带来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人居环境受到破坏,这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障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日益迫切。
      1 积极推广发展清洁能源
      1.1 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建筑
      发展以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技术为主的农村绿色生态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农村地域广阔是农村绿色建筑天然条件。绿色建筑具有节能性、污染物低排放性乃至零排放性,经济效益具备良好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是目前社会最理想建筑。(2)早在1977年绿色建筑应用于农村不少地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在设计规划、政策倾斜、财政扶持、信贷鼓励等方面可以予以全方位支持。(3)农村正处于城镇化过渡时期,客观上要求新旧房子的更替,与其盲目建设眼前利益的普通房,不如考虑长远利益的绿色生态房。(4)我国进入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旺盛时期,在经济方面具备规模化绿色生态房建筑的能力。(5)政治上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上迫切要求建设美丽中国。诸多因素表明农村绿色建筑时机已经成熟。在我国房子空置率过高,以屯房保值增值进而牟利的畸形市场,极大地浪费资源,与低碳、节能、循环、绿色经济背道而驰。积极开展房产税等调节措施,抑制商品房过盛、适当配置经济适用房规模,城镇化战略向绿色建筑过渡转移,前景非常光明。
      1.2 大力发展秸秆沼气
      我国农村清洁燃料利用率较低,生活燃料主要是薪柴和煤炭,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这与城市形成鲜明差距。部分农村的沼气生产存在相关的技术问题,虽然曾经进行过推广,但在许多地方失败了。远在20世纪7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建成第一个沼气村。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普及。而目前农村的许多地方拥有丰富秸秆资源,利用此有利条件克服制度和技术上的困难,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研制设计秸秆沼气极具潜力。它既可节省化石燃料,又可减少大气污染。
      2 改善提高农村种植技术
      化肥、农药、薄膜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我国化肥农药超量施用,地膜种植规模比重大是我国种植业的基本特征。化肥农药地膜造成土壤退化,产量难以持续增长。努力推广生物化肥、物种工程学等替代技术产品,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2010年化肥生产量5991万吨[1],化肥使用量平均达40 t/km2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 t/km2的安全上限。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有机含量下降,土壤土质逐渐退化。出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而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现象。尤其是化肥利用率较低流失率较高,由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农田径流造成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危及生命。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合理调配各类化肥使用比例,限制化肥用量,代之以农家肥等生物肥料,逐步回归到国际通用的化肥安全使用上限来。
      2010年生产化学农药447万吨[1]。只有1/3能被植物吸收,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和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这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药有毒有害成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生命安全。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广泛开展生物防治法。新农药应充分利用害虫体内特性物质(目标作用酶)的差异性提高农药的专一性,有效保护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把目标转向易降解、低残留、高活性以及对环境有益生物比较安全的方向上来。
      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土壤[2],残膜率达40%,大量残留农膜在15~20 cm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关键是农膜降解周期长,有人研究其寿命约需140年,严重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且降解过程中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降解致癌物二恶英会排放到空气中。目前,废旧地膜回收造粒技术在新疆棉田等开展,积极推广使用治理农膜残留技术十分迫切。
      3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使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衔接
      隨着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畜禽粪便也成为污染重要因素,农村各种养殖场标准化处理设施不到位,甚至某些养殖场的粪便污水随意排放,露天堆置,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还会带来大气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诸如养殖场附近地下水的氨、氮、硝酸盐超标。畜禽粪便的病原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在以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分离,规模相对小,畜禽粪便大部分与土壤混合后堆积成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新型农业格局使农村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在
      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尤其集约化种植场,使用农家肥耗费工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因而放弃使用。而在养殖业中,治理污染也需要耗费工时。如果使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衔接,对养殖业和种植业合理布局,把治理污染耗费工时与农田施用农家肥耗费工时有效结合,避免重复工时,可缩短用工时间,降低费用。另一方面还可高效地利用农家肥,降低肥效损失。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加肥力、改善了土壤,符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农业生产。将起到良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急功近利根深蒂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发展之本。长期不合理发展所形成的种养模式,是农村健康发展的桎梏。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实现战略转移。走以种植促养殖,以养殖促种植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有效利用再生能源,节约资源、友好环境、低碳发展。这需要全民广泛参与,财政积极支持,政府有效规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农村生态发展,还农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农业信息网[EB/OL].
      [2]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推荐访问:环境治理 生态 农村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