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善用“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1-07-15 12:04: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完成的。本文就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提问”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体会其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非预设性提问;初探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完成的。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的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思品课堂中,会涌现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资源。面对课堂上无法预见的随机教学因素,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通过动态的引导、启发、点拨,把学生的疑惑、灵感和错误因势利导为教学所用,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生成性资源”。思品课堂教学因提问让学生潜能灿烂绽放,因非预设性生成让课堂更加精彩。
      一、问在有疑时,柳暗花明变通途
      学贵有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己会发现并提出备课之外的问题,而随机有效的“非预设性”提问则能够让这个疑问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启迪学生心智,促使学生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在上八年级下册“尊重和维护遗失权”这节课时,我使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小明在学校被同学翻看了日记来导出隐私权这个知识点。但在讲完以后,有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那银行在提款机附近和大堂里设置摄像头不是也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吗?”一疑激起千层浪,这完全超出了我备课的预设。但毫无疑问这个疑问就是这堂课要突破的一个节点,如果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正确回应,那我的教学就是对文本的简单“拷贝”,根本无法让学生真正弄懂“隐私权”的含义,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我立刻改变了备课预设,即时地抛出了一个“非预设性”提问,“那你是否会为自己家小区里安装了摄像头而诉之公堂?为什么?”“不会,因为它拍摄的又不是我的房间,看不到我在房间里的行为细节。”“那房间和小区最大的区别在哪?”最后学生终于领悟,在公共场合公民无所谓隐私权,银行设置摄像头合理合法,并且如小区的摄像头一样还维护了储民的财产安全。问析层层推进,一点都不比我原先预设的教学设计要差。
      二、问在创意时,突破传统展新路
      曾记得在听周老师那堂“挫折与人生相伴”公开课的时候,他有效的“非预设性”提问把学生即时的课堂回答转变成了生本资源,而且进行了挖掘,很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还萦绕在耳边。
      那是在讲述挫折产生的原因,周老师把“2008年,印尼出现了第100个禽流感死亡病例,而且自2005年以来,世界上出现的人类禽流感病例半数以上出现在印尼。”这个时政新闻拿出来教学生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灾难?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回答了“是自然因素,因为禽流感病毒是人们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地变。”回答进入老师预设的轨道,符合课程的教学范式。但一个男生的回答却打破了预设,他认为“是印尼政府没有扑杀家禽的不负责行为,才导致印尼人们在这场灾难前束手无策,人为因素更多”。动态的课堂、创意的回答,周老师及时地调整了文本预设,用一个“新”问题抛回给了那位学生,“我现在不作对错判断,请同学们想想中国的禽流感为什么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没有酿成像印尼那样的瘟疫疫情?”学生受到老师的启发,都纷纷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前期是自然因素,而后期印尼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惨剧是社会因素。”接着他又围绕核心知识追问,“从两个国家对禽流感不同的应急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人民可以信赖的政府”这个科学结论。
      课堂上学生灵光乍现的创意,里面有亮点也会有晦面,却都包含了无穷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漠视更不能无视。周老师就精当地把握住了其中蕴涵的一个亮点,用“非预设性”提问使课程从动态“预设”到即时“生成”,让学生辩证分析了“挫折产生原因”的同时,又成功地把“思想品德”所承载的道德教化、爱国主义思想予以了强化和升华,突破了教学传统,活化了教材,寓教育于无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三、问在错误时,改堵为疏拨迷雾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经常看到的是消极的一面,因此往往会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往往蕴涵着教学的极大资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通过自己的非预设性提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堵为疏,把放错的“垃圾”酿化成有效生成,从而拨开迷雾。
      如在学习九年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一方面人多力量大,可以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另一方面,孩子多,家庭负担重,养不起孩子自然就不会多生孩子了。”这样反常规的错误回答大大出乎我预先设定的答案范围,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设计,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我反问了那位同学,“那为什么超生游击队拖儿带女总是过着颠沛流离餐风露宿的生活?”“孩子多呗!”“那人力不也是一种资源吗?”“但他们也同时会增加日常的支出,包括教育、医疗、消费和其他生活的支出。”“是啊,不仅仅是家庭的支出会增加,而且国家也一样不堪重负!”“还有,反过来看,难道能负担得起就可以多生养吗?你觉得这公平吗?”学生低下了头,陷入沉思之中。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最大挑战是它的不可预知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当学生的“课堂生成”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的时候,我们教师必须对“预设”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通过即时有效的“非预设性”提问,把课堂中动态的各类“资源”进行引导、解构、点拨和重建,把灵动的教学智慧融入我们的课堂,实现对文本的领悟、优化和拓展,学生才能回报我们超越“预设”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楼红江.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乐清市大荆镇一中)

    推荐访问:善用 生成 课堂 精彩 资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