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选修课研究与设计浅议

    时间:2021-07-14 08: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教育的发展对选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如何设置这类课程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基于文献阅读和课堂观摩,本文从选修课的研究现状出发,对选修课的设计提出建议,即选修课程要有实用性、兴趣性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课程开设的设想。
      关键词: 选修课 选修建议 课程开设
      一、选修课
      “课程”一词是在近代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即与课程的出现和制度化教育有关,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化,课程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但其内涵实质是固定不变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学科内容和教学组织决定的学生全部教学计划中的学科的综合及安排与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具体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课程被划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选修课程是相对于必修课程而言的,是指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按照一定规则选择的课程。选修课程萌芽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后来随着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地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制度化教育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因此,选修课程的起步也比较晚。回顾课程发展史,“选课制始于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1872年被哈佛大学引入以后相继在美国广泛流传,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实施通识教育要求的推动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要求本科生必须跨学科选修若干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或艺术类课程,从而成为我国高校公共选修课制度的开始”(张瑜,2011)。
      二、选修课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选修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选修课程的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从开设到实施再到评估,每一环节都在曲折中前进。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归为三类,一是选修课在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不同实施情况,二是选修课在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类别中的开展情况,三是选修课在不同科目中的开设和实施情况。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教师工作和学校管理方面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经验开展的,缺乏实证性的理论层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虽然这些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选修课程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以下负面影响:一些学生选择选修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取得毕业资格,不清楚选修课对知识完善、能力历练、情操陶冶、兴趣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没有积极进取的激情与愿望。因此,这中间还存有一定的研究空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尤其是在选修课的具体实施方面,如增加选修课的实用性、趣味性、多样性等。
      三、選修课开设的建议
      1.选修课程应具有实用性
      以高等教育选修课为例,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有针对性,体现其专业特色和内涵实质。现在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因此需要更多的选修课拓宽专业课以外的知识面,这样进入社会后才更有适应力,比如开设基础护理学、社交礼仪、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常识,拓宽思维,增强社交能力。
      例如社交礼仪的课程,首先该课程应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生活越社会化,人们就越需要礼仪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其次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欲望,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等。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交际活动质量。一个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状况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最后,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实际道德水准达不到道德教育应有的基本要求。这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是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最后,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学生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能够意识到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可见选修课的开设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其实用性,真正为学生成长所用。
      2.选修课程应具有兴趣性
      选修课的开设要以紧贴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为支撑点。兴趣会成为学生选择一门选修课的重要原因,因此选修课的开设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兴趣。选修课教学内容必须经过细心筛选,在兼顾连贯、衔接和逻辑的前提下,把选修课教学内容打乱并重新调整,形成有别于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独立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学生的客观需要和实际理论基础。兴趣来源于对自己的关联性和有用性。关联性和有用性越强,兴趣就会越浓,因此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与学生专业背景和学校传统专业结合起来,突出严密的契合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选修课的作用。单纯的理论是抽象的、概括的和原则的,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具体、明确、形象的典型性事例结合起来,便于生动地讲授和理解,否则就会由于学生缺乏兴趣而失去学习动力。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世界和社会的热点新闻,对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对历史和自然现象有强烈的探求渴望,只有把理论与这些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知识的传授。兴趣还来源于教学角色的转换。选修课教学要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事先设置的情节下逐渐发现其中的教学理论,最终寻找到答案。兴趣性教学方法是无法穷尽的,选修课的属性不能丢失掉这个内容。因为学生在选修课中是第一次接触到这门课程,只有兴趣才是唯一能够引领学生学习下去的精神支柱。兴趣性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爱上这门课,还能真正学到知识。

    推荐访问:选修课 研究 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