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型社交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模式研究

    时间:2021-07-13 00:0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研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催生的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蕴涵着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社会群体心理、社会群体生存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关系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新型传媒与社交生态网络,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及时和广泛,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这一切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大学生心理行为模式;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15JDSZ2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社交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社交网民的一员。QQ、微信、微博等蓬勃发展的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信息的同时也慢慢发展成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研究的意义
      首先,新型社交媒体在信息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其本身也在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对权威和秩序有强大冲击力,对于网络和现实生活有很强渗透力的新型文化现象。但由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这种新文化认识不足,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待这种新型文化现象,仅仅针对宏观主题、主流思想和主流人物进行传播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新兴文化现象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新型社交媒体区别于传统的社交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虚拟性。虽然国家已经在逐渐强制普及网络、手机应用的实名制,但是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来进行的社交活动本身就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所以虚拟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新型社交媒体中对信息主导权的舆权博弈,可能会使一些错误或者不全面的信息误导人们,使其对以往的共识或者某一个主流的舆论产生质疑,从而会使主流的舆论导向被干扰,而辨别能力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可能就会盲目追随那些错误的舆论而导致他们价值偏离和行为不规范。
      第三,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互联网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会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在这些海量信息中既有有利的信息,同时也包含着诸如反动、色情、暴力等的垃圾信息;这些海量信息以新媒体技术终端为载体新颖开放,与此同时诸如不安全、不诚信等的不利因素也会随之增长,不仅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国家社会的公共安全产生影响。互联网的这种“双刃剑“特性,尤其是其中的负面影响因素泛滥的时候,会使新型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复杂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因此,研究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特点,把握大学生在当前新型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策略,就成为一个迫切而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对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和社交行为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一)新型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和社交行为的影响
      第一,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经调查,新型社交媒体的所有功能中对大学生吸引力最大的是“推荐老同学、老朋友”、“给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浏览好友的生活经历”等等。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新型社交媒体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联系到一些老同学、老朋友或者认识一些新朋友。与此同时,借助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布照片、状态,评论别人的状态等功能,他们通过这个功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宣泄在社交网络中,以此来达到缓解自己内心压力和紧张情绪的作用,使自己的情绪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上,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第二,大学生沉溺于社交网络而导致社交网络心理依赖问题日益严重。通过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使用新型社交媒体诸如QQ,微信,微博等,有些大学生要是有一段时间没有查看信息、发表状态等,他们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会强迫自己去登录社交网络,这就表明很多大学生已经对社交网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沉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网瘾”。而且有的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利用移动终端长时间使用社交网络,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第三,社交网络中的海量信息本来也是一把双刃剑,海量信息比较混杂,有利有弊,由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开放性,“灰色信息”容易传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的认为大部分新型社交媒体中的好友的言论会对自己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在新型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第一,加强新型社交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增强社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第二,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的新特性实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中这一难题显得更加难以解决。大学生用来发表自己思想动态的渠道很多,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的渠道有限而导致掌握的大学生信息不全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网络社交时代的发展潮流,主动去大学生常用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将学生加为好友,通过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来了解大学生的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等等。通过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状态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以此判断出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开辟网络舆论引导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阵地。舆论引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工作。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参加公众舆论的方式,大学生已将新型社交媒体作为他们参与公众舆论的重要载体之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把握社交网络中的舆论信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对社交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推荐访问:社交 大学生心理 模式 媒体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