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性探索

    时间:2021-07-12 04:0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贡献;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6—0041—(06)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构建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方针原则和战略步骤等。这些宝贵的思想,对推进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一、巨大的理论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还只是处在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是同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革命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但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列强的坚船和利炮面前的被迫选择,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条件。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政治不改革,一切生产力都遭到破坏的命运,农业如此,工业也是如此。”因此,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毛泽东不仅从政治制度变革的角度,还从经济制度变革的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虽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但其核心内容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依据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而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一定的所有制关系为条件。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上半个世纪搞革命”的年代,已经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官僚资本所有制的意义与发展中国工业相联系,认为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变了生产关系,因此就有了改造自然的先决条件,生产力也就日渐发展了”。毛泽东在1953年正式提出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虽然在改造的后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但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为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在理论上的价值是应该肯定的;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此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一个单一而有权威的中央政府的建立是1949年以来获得经济增长和社会整合的首要因素”。
      
      (二)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从党的纲领的高度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任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毛泽东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3年12月,在由中宣部起草、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文件提出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的思想,初步反映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国家。这是四个现代化最早的说法,主要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党的八大又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作为党的任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1957年,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将科学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增加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我们目前所说的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在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此拉开了气势恢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把中国变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就意味着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状况。至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1955年3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1955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他又提出:大约在50年到75年的时间内,就是10个五年计划到15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在

    推荐访问:现代化建设 中国 开拓 探索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