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从国史发展的主线探寻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根源

    时间:2021-07-12 00: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央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具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一方面,藉以发扬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解决对农业的投入不足问题,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农业学大寨运动来稳定全国的农业、农村,为工业化、三线建设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和原料支持。同时,通过农业学大寨运动来对广大农村进行社会动员,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业学大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根源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9-0033-03
      一、农业学大寨运动与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实现工业化,使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工业,并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建国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样规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3]
      走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发展有限的轻工业和正常收缴的农业税提供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怎么办?毛泽东作出了从现在(1952年9月)开始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面临着起点低、资金资源短缺、经济剩余少等一系列的难题,国家必须建立一套与这种政策环境相应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确保紧缺的物资、资源能够配置到政府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中去。”[4]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设计并执行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安排。通过统购统销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剩余成为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源泉。由此,可以探寻出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刻的经济根源。
      首先,确保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需要把有限的投资用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只能主要依靠其自身力量。一方面,国家奉行高速度、高积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把积累起来的有限资金向建设重工业倾斜。对于同样急需国家投资的农业来说,只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了。关于这一政策偏向,毛泽东曾有明确的指示。1964年5月10日至11日,毛泽东听取了国家计委领导小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设想的汇报后,对前来汇报的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经济工作领导人说:“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5]5月12日,毛泽东继续听取计委领导小组的汇报,针对国家计委关于工农业投资的政策设想,他插话道:“工业上要从外国引进一些,比如尖端技术,要搞一些,但不宣传。至于农业,我们要靠(山东曲阜)陈家庄陈玉梅、大寨陈永贵。”[6]显然,在毛泽东看来,在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工业比投资农业更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基本上靠农业、农村自身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是当时的党中央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根本动因之一。
      其次,确保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并通过统购统销的制度路径,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剩余和原料支持。农业学大寨运动,强调“以粮为纲”,要求“劳力归田,‘五匠’归队,车马务农”,偏废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业,限制农业多种经营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大寨人曾骄傲地宣称,多年来队里的马车从来不外出跑运输赚现钱,而是长年累月拉石头建设大寨田;队里的劳力从来不干不为农业服务的加工副业。[7]1970年,昔阳把全县到外地搞运输和其他副业的劳力、车马收回社队,还把“车马归队、劳力归田、大砍运输业”的所谓经验向全国介绍推广。[8]严格的农村人口流动控制,使得农民只能滞留农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将广大农民限制在土地上,其重要目的在于服务统购统销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统购统销政策不仅对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造成深远影响,而且成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9]因此,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通过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从精神层面寻找激励农民的办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一个重要的政治考量。以大寨大队为例,1955年到1958年,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十万零五千斤。从1959年到1970年,平均每年交售粮食二十四万五千斤。从1971年到1974年,每年平均交售粮食三十三万斤,平均每户社员交售四千多斤。事实上,“大寨所表现出来的以集体为重、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正好满足了这种精神激励的需要。”[10]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与推进三线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在中国当代史中,还有一条主线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那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这条主线同其他两条主线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受新中国的性质和国情所决定,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愿望之所在,在中国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支配和左右着中国当代史的发展。”[11]
      值得重视的是,毛泽东酝酿和提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和作出的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竟出自同一时期,甚至同一场合!
      从1963年初起,国家开始考虑“三五”计划的编制。1964年4月,国家计委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基本任务为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品种和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此外,提出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向前发展。这个《初步设想》,把过去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安排计划的指导思想,改变为以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因此,人们把它简称为“吃穿用计划”。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十多年经济建设经验,探索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认识成果。

    推荐访问:国史 探寻 主线 根源 运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