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华社历史上的“第一”(五)

    时间:2021-07-10 20:04: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为纪念新华社成立80周年,本刊从今年第5期开始刊登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撰写和整理的《新华社历史上的第一》。让我们从这些“第一”中重温新华社的历史传奇。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道
      
      1953年,中共中央制订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国家边制订边执行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中国进入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新华社大力宣传了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充分报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描绘出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宏伟瑰丽的建设图画,显示了新中国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鼓舞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为实现总路线、总任务而奋斗。(见图1)第一次采访重大国际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周恩来外长率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我国组成以吴冷西(见图2)为团长的中国记者团赴日内瓦进行报道。新华社除负责会议议程报道外,侧重点在于述评性新闻。据不完全统计,会议期间由前方新华社记者撰写的英文评述即达40多篇,全面报道了中国对有关问题的主张与立场,介绍了中国、苏联、朝鲜、越南等国的团结协作和西方阵营的诸多矛盾,以及亚洲人民反对西方大国推行殖民主义斗争的新形势。这些报道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新华社第一次组织对重大国际会议的报道。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报道
      
      1954年9月15日至28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和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标志,我国在腱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调整国内政治关系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华社充分、准确而及时地完成了这一重大报道任务。(见图3)
      
      
      新华社第一次全国摄影报道会议
      
      1953年3月,新华社召开第一次全国摄影报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东北、华东、西北总分社摄影组和即将到中南、华北、新疆等地的摄影工作人员,以及摄影部的记者、编辑。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图片报道的方针和任务,要求摄影报道人员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熟悉新闻摄影报道业务。会议决定在国内各分社建立摄影组或派出摄影记者,发展摄影通讯员,把全国的摄影网建立起来。
      (见图4)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出国访问学习
      1954年12月至1955年3月,由朱穆之副社长率领的新华社代表团一行20人赴苏联访问学习,这是新华社第一次派出这么大规模的代表团出国访问(见图5)。访问团的任务是全面学习塔斯社建设通讯社的理论和实践。访问期间,代表团听取了塔斯社社长、副社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介绍工作经验的报告。访问了列宁格勒、基辅两个分社,对塔斯社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代表团通过访问学习,借鉴塔斯社的一些有用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华社的任务和作用。后来,代表团根据访问材料,整理并内部出版了《塔斯社工作经验》一书(上下册)。
      
      第一条外国语文专线开播
      
      1956年8月,新华社决定创建俄文专线广播。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试播俄文电讯稿。10月15日,新华社俄文专线广播正式发稿。这是新华社在中、英文大广播之后建立的第一条外国语文专线广播。俄文专线成立时,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专家合同,苏联派遣了专家来新华社帮助工作。(见图6)
      
      举办第一期业余外语训练班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新华社国外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央从涉外部门、新闻单位和地方机关,分批调来一些准备做驻外记者的干部。新华社从总社和国内分社选调一批记者,送到大专院校和自办的外语训练班学习外语。1956年10月,新华社开始举办机关业余外语训练班,后来发展为机关业余外语学校。1958299月,新华社成立了脱产学习的外语训练班。1961年10月,外训班改称新华社附属外国语学校。业余外校、外训班等为培养新华社外文干部作出了贡献,当时开设的语种主要有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德文、日文等。(见图7)
      
      第一次向中央正式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
      
      1955年到1956年,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发展新华社的国外事业、建设世界性通讯社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新华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1956年11月10日,新华社编委会向中央呈送了《关于新华社工作中几个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的请示报告》(见图8),正式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问题。其发展步骤为:第一步,在5-7年内,首先集中力量建设成为在东方(亚非地区)最有权威的世界性通讯社;第二步,在10-20年内,建设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和西方资产阶级各大通讯社相匹敌的世界性通讯社。1957年2月,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了这一《请示报告》。之后,新华社根据各方面意见经修改后于1957年4月正式呈报中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华社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一份报纸型《参考消息》出版
      
      195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通知。通知说:“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曰起扩大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的订阅范围。”通知对《参考消息》的性质、任务、订阅范围、阅读注意事项以至编辑、发行、印刷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参考消息》于1957年3月1日以报纸形式正式出版(见图9)。在筹备改报扩大发行的过程中,从中央到新华社都做了大量工作。1957年1月周恩来亲自审阅了《参考消息》改报试版的稿件。1957年至1958年,毛泽东多次在党内外谈到《参考消息》扩大发行问题,并明确提出了创办这张“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新华社第一次建成使用的收讯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华社通过电

    推荐访问:新华社 历史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