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我国教学理论变革30年历程的思考

    时间:2021-07-08 16:07: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78年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教学体系实现变革的30年。作为一种理性自觉的活动,教学变革首先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行动,而不是自发的、盲目的行动。否则,教学变革只会南辕北辙。那么,什么是教学理论?它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如何?30年来我国教学理论变革的基本历程怎样?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一、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教学理论这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丰富的层次。比如,既有从哲学、思想与制度层面来探讨教学基本问题的宏观理论(比如教学认识论、主体教育理论),又有从原理、方法与技术层面来分析教学过程的种种中观、微观理论(比如“素质教育理论”、××教学法);既有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的教学理论(即“教学论”学科),又有作为一套关于教学活动的程序与策略的教学理论(比如程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既有国家层次教学改革的基础性理论(比如“凯洛夫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又有课堂教学上某种具体教学方法运用的应用性理论(比如阅读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哪一种理论,运用到实践领域,都会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鲜明的影响。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一种辩证的、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难以真正达致其目的与效果。这是因为,首先,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什么样的理论,规定了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如何启动,如何科学展开;同时,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与操作,特别方法与技术层次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过程提出了特殊的、相应的规范性要求;再者,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实践的方向,引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向其期待的方向发展,并检验着教学理论的水平。因此,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30年教学变革的历史证明,正是在积极探索和具体运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的教学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整体质量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力和指导力。
      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这是因为:首先,理论是人造的、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因此教学理论只有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其次,只有教学实践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而一切教学理论都是为它服务的,不服务于实践的理论,只可能是空洞无用的理论;再次,教学理论归根到底要通过教学实践加以检验,才能验证其是否科学、合理与正确,验证其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究竟会获得发展还是会遭到抛弃;最后,教学理论毕竟还有好坏、对错、优劣之分,而教学实践永远是活生生的实践,再有价值的好理论,都只能是更为恰切地印证生动的实践而非生动的实践本身。30年来,我国教学改革领域名称各异、五花八门的各种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但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那种扎根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才能够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得到发展。
      因此,在对待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二者的关系上,应该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两个“坚持”,即坚持理论指导、坚持实践标准。
      
      二、 30年来教学理论发展的历程
      
      1949年以后,在全面学习苏联教学理论、总结解放区教学实践经验和旧中国原有教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凯洛夫教学论体系”,并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发展。“文革”十年,教学领域遭受了重大冲击,理论研究几乎陷于停顿。改革开放后,教学理论研究重新起步。教学领域也开始实现拨乱反正,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在调整与整顿中逐步得到发展;其次,注重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教学理论,为建设自身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再次,自身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并着手教材建设,为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作进一步的努力;与此同时,广大教学理论研究者还深入教学实践,大力开展教学实验,改变了过去多年来教学研究坐而论道、空泛议论的风气。这些举措,都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综观30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努力追寻“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1.教学理论的觉醒与起步阶段
      自“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属于教学理论的觉醒与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教学理论的重建。随着教育走下政治的祭坛,教学开始向自身的科学路径回归,其本身的理论问题由此成为人们审思的对象,建设科学的中国教学论体系,成了当时主要的学术目的与任务。立足于本土实践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之路,由此揭开了序幕。
      2.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阶段
      自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是教学理论多样丰富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形势发展变迁,人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人”的哲学逐渐上升为时代哲学的重要命题,教育学逐步由注重自身发展转向关注“人”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教学理论的研究主题在历史继承的基础上,又体现出一定的时代转向。教学论的学科体系进一步丰富拓展,研究主题从关注教学转向关注“人”。在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理论的视野也更为开阔,研究者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也大为增强。
      3.教学理论的繁荣和深化阶段
      进入新世纪,则是教学理论的进一步繁荣深化阶段。这一时期教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研究由多样丰富进一步走向繁荣深化,二是学科建设更加丰富、步入完善,三是研究者的责任伦理意识增强,四是教学论的学科主体性、研究者的学术主体性增强。简而言之,30年来教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其根本价值基础,“科学化”是其最高旨趣,“中国化”是其发展主线,而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3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学术观点逐步趋向多元,学术视野也日渐拓展。
      但是,鉴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如何学习、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建设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了我国现代教学理论建设的一个心结。毋庸讳言,30年来,一方面是理论研究者对自身教学理论的积极探讨、实践、建构;而另一方面,西方种种的教学理论,种种的“主义”和学说,几乎都在中国纷纷上演、流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教学理论主要是学习苏联,凯洛夫、赞可夫、巴班斯基等人的教学理论,长期以来是我国研究者学习、运用的经典。80年代后期开始,转向全面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教学理论,尤其重视欧美理论的学习、引用与借鉴。进入新世纪,这一趋向更是日益明显,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五花八门的各种西方教学思想、理论与主张,更是在中国遍地开花。一方面,这的确拓宽了人们学习与研究的视野,大大丰富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思想资源,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另一方面,这一倾向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现代教学发展与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几乎就是沐浴在一片“欧风美雨”中走过,百年来从未间断。如何科学对待和合理“改造”西方教学理论,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又总是没有恰当解决好的问题。因此,以下重点结合外来理论的“改造”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推荐访问:年历 变革 思考 理论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