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对无政府结构假定的质疑

    时间:2021-07-08 16:02: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体系中无政府结构的假定根源于西方社会契约论的自然状态假说,其本身存在着一些天然缺陷。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现实主义产生以来,无政府结构的假定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一种类似于“普遍命题”的崇高地位而没有受到认真的质疑。无政府结构的存在依赖于主权国家,却与主权权力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它符合人们的直觉“常识”,却违反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事实;无政府结构不具有理论假定所具有的真实内涵,在人们所设想的无政府结构中,可以导致各种不同的国家行为,因而,无政府结构不具有解释力;在与国内政治的比较中,导致无政府结构的推理矛盾重重;本文最后分析了无政府结构被普遍接受的认知原因及其所导致的意识形态后果。
      关键词无政府结构 主权 确定内涵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7)05-0050-57
      
      在国际关系研究的系统层面,无政府结构的假定获得了一种类似于“普遍命题”的崇高地位。在当前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中,尽管存在着论争和不同的学术取向,然而它们在无政府结构的假定上出奇的一致。威伯认为,新现实主义无政府的逻辑是结构,导向冲突;新自由主义无政府的逻辑是一个过程,导向合作;建构主义的无政府没有逻辑,无政府是实践的结果,是国家制造了它。[1] 然而对肯尼思•沃尔兹来说,这种分歧的存在和划分没有任何意义。“基欧汉和奈强调制度主义以结构现实主义为其理论核心,它们只不过试图将这一核心加以拓展而已,而建构主义则根本不是理论。”[2] 因而他认定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在无政府结构的假定上是一致的。建构主义虽然遭到了肯尼思•沃尔兹的贬低,然而它对无政府状态的强调并不比任何其他理论逊色,温特认为国际体系中存在着霍布斯、洛克和康德三种无政府结构上的逻辑。[3] 连自成一体的英国社会学派也认同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只是对无政府状态与社会的相容性问题存在异议。[4]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无政府结构已经超出了理论假定所固有的阵地,被人们看作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事实和理论思考的起点”。[5] 在国际关系的学习和研究中,它演变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在许多国际关系的著作或者是相关论文中,无政府状态构成了国际关系中行为者活动的基本背景,是研究者必须学习和加以领悟的一种常识,近来甚至成了人们生活中参与对国际关系评价的“大众话语”。尽管也有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人们最常见的对无政府结构假定的批评是它不符合国际关系现实,[6] 但是这对于肯尼思•沃尔兹的支持者们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如果你不从理论层面对无政府结构的假定进行挑战,那么任何批判都不构成批判,“理论只能被另一理论所推翻。”[7] 在这里,肯尼思•沃尔兹画出了两道红线:第一,你不能因为无政府结构假定的非现实性而推翻这一理论假定的有效性;第二,在你还没有创造出一种具有更大解释力的理论之前,这个理论就无法被取代。这一理论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反驳:“如果不是无政府结构,那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无政府结构提供了一种符合人们常识的易懂的解释。[8]
      无政府结构的假定具有许多优势。自从肯尼思•沃尔兹将国际无政府状态置于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后,无政府结构的假定就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大厦的基本支柱。[9] 它构筑了一个宏伟的理论体系,容纳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分支,但是却从来没有受到认真的质疑。温特尝试性地对此进行了挑战,“温特做出的替代假设是:自助性和权力政治的产生和存在是国际体系成员的互动进程和实践活动导致的,与无政府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国家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国际结构,就没有所谓的无政府逻辑。”[10] 由此可以看出,温特只是对无政府结构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结果提出了质疑,并没有否认无政府结构本身,相反,他还提出了霍布斯、洛克和康德三种文化下的无政府结构。
      本文无意于挑战国际社会缺乏唯一的中央政府这一事实,它所质疑的是无政府结构作为一个理论假定的本身所存在的逻辑缺陷,即人们所认定的理论的“解释”功能。文章首先指出无政府假定的常识性推定及其局限性,其次指出无政府假定不具有理论假定所需要的真实内涵,它在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进行类比时矛盾重重,因而无政府结构不具有解释力,也就不存在理论替代的问题。最后,本文将进一步解释无政府结构为何具有这么大的理论误导性,以至于人们把它当成一个客观的事实来对待。
      
      一、无政府结构与主权
      
      从直观的角度来讲,无政府状态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现代社会的人从一出生,就与政府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无政府状态就是没有政府的状态。 对个人而言,有国家就有政府,政府是国家存在的主要标志。自从国家出现以后,人类就直接和间接地受到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在当代世界的任何地方,几乎不存在不受政府所管辖的人类。人们设想主权国家如同个人一样也需要政府管理,而在主权国家之上却没有一个中央政府,因而国际体系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正因为如此,无政府状态首先是一种理论上的建构行为。
      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无政府状态对国家主权理论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正是因为有了国家的绝对主权,才会形成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同时也只有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才能容纳国家的主权。国家主权与无政府状态形成了一对实质性的共生关系。主权国家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行为构成了国际关系的事实,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对主权理论假定的验证成了我们对无政府状态进行反思的起点。
      十六至十七世纪思想家们确立了国家主权的一些特性,最主要的是让•布丹所认为的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恒性”的特性和雨果•格老秀斯所认为的主权具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特性。[11] 这种对主权的规定性把主权抬高到了国际关系中最高权力的地步,而只有国家才有资格具备这种最高权力。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它受到了国际法的承认。在《联合国宪章》中,主权既是国际法产生的基本来源,又是受国际法保护的主要客体。长期以来,国家具有主权被人们当作是一种客观事实和逻辑事实而被接受。人们认为,正是由于主权之上不存在更高权力这一事实,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就是必然的。但是这里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上的缺陷。如果国家客观上具有绝对的和永恒的主权,那么它就不会受到其他权力的干扰,更不用说在它们之间的冲突与战争了。由于当今能够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基本上都在主权国家的治理之中,因而世界也就变得“永久和平”了。但是一旦有事物突破了单一主权的管辖,那么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就会受到破坏,相反由于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而使事物解决的难度增加。当处在双重主权管辖甚至是多重主权管辖的事物越来越多的时候,由于主权的特性而使它们处在必然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正是发生在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被打破的时候。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客观存在的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只存在于主权单一管辖的事物之中,而不存在于关系领域。一旦进入到关系领域,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就必然被打破。因此主权只是国家为了寻求自我保全而采用的一种主观规定性。由于主权国家互动的特性打破了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永恒性,从而使主权国家受到了这种互动和国际关系结构的制约。正因为国家客观上并不拥有绝对和永恒的主权,才使得国家之间为了实现这一永远无法达成的目的而不断地进行战争和发生冲突。
      主权国家一旦进入到关系领域就意味着主权的绝对权力的被打破,关系领域所存在的双重管辖或者多重管辖就会对主权的绝对权力产生制约。如果我们说主权国家一旦进入到关系领域就陷入无政府的结构之中是不确切的,因为关系领域受到了所涉及到的主权国家的政府的管辖,这个政府虽然不是唯一的,但确实是有管辖的。如果关系领域能够带来收益,就会刺激主权国家采取积极进取的行为。如果利益可以调和,就会有合作;如果不能调和,就会产生冲突和战争。

    推荐访问:无政府 假定 质疑 结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