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时间:2019-01-01 03:31: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新始于问题,引导儿童自主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沿着知识再发现过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发现体验,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倡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是实施和深化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
      
      要组织好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
      1.生活化和趣味性
      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的学科,而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感性的、多样化的活动,它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当然,生活是多层次的,其中既有有益的又有无意的或有害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过滤,引导幼儿对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一般而言,幼儿所选择和从事的常常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有时甚至是迫使他们开展某些活动,那么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就会减弱甚至受到挫伤,这样只会削弱其自我意识和主动探究行为。如:教师带幼儿去户外观察梧桐树,幼儿对梧桐树不感兴趣,却对梧桐树脚边的一行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蚂蚁的活动相对于梧桐树来说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行为,探究的空间和价值也更大,这时教师就该作取舍。
      2.过程性和参与性
      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制订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准备学习材料、组织学习活动直至评价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一是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这里更注重于幼儿自己想知道什么,而不再是教师想让幼儿知道什么;二是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随着幼儿想继续关注和一步步深入探究的兴趣和内容不断调整和制定的,不再是完全按教师事先想好的意图来设计;三是参与收集资料,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索的对象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电视、广播、录象、照片、玩具、现场采访、咨询、探索实录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四是参与学习进程,即学习进程根据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保持时间、生发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不再是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进程进行。五是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让幼儿能主动地对自己、对同伴作出评价。
      3.开放性和创造性
      整个探究过程呈开放状态,教师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包括:一是时间上的开放性,即打破原有固定的、封闭的、几十分钟内的集中学习,拓展到幼儿生活中的多个时间段,个体自由学习时间、集体组织的学习时间,还有家庭、社会接触过程中的学习时间等,都可纳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二是空间上的开放性,除了在幼儿园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外,更要把幼儿带入社会、延伸到家庭,使他们的学习空间更为广阔;三是形式上的开放性,即不再局限于让全体幼儿用同一种方式去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更侧重于如何遴选最佳的学习方式,确定哪一种形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四是教师心态上的开放性,应允许幼儿有异议,允许幼儿“走弯路”、“犯错误”,保护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创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与好奇,教师让幼儿自主学习既能满足幼儿探究、了解环境的愿望,又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经验作出理解的,这种理解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创新可能没有社会价值,但却是真正创新的萌芽。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策略
      
      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中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策略呢?
      1.支持者――支持幼儿的探究兴趣
      例如:中班的一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得欢的小鸟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它叫什么名字?”、“它喜欢吃什么?”、“它会说话吗?”等一连串的问题生成了,这时笔者及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一起围绕这只小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二天,笔者也带来了两只不同种类的、更漂亮的小鸟,并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提出关于小鸟的更多的想知道的问题。笔者的行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小鸟的兴趣,引发了以“我喜欢的小鸟”为主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支持,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2.促进者――促进幼儿的探究进程
      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当幼儿由兴趣生发出许多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幼儿,不应急于给幼儿答案,代替幼儿行动,而应通过搭建“脚手架”来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来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呢?
      (1)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多地了解鸟的情况,笔者在室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有关鸟的图书、VCD、图片及标本,并及时调整了原来进行的关于“春天”的学习计划,来支持和适应幼儿现在的学习需求。同时,笔者大胆打破原来比较死板的、集中的、程序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个体自由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关于鸟的信息。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无意义或目的性不强的学习,这时笔者通过引疑、设疑、留疑等介入方式,让幼儿的学习融入其能力与需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小鸟的嘴巴,由于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他们只注意到鸟的嘴巴是尖尖的、可以吃东西等。这时笔者主动引导说:“我发现了鸟的嘴巴真有趣,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弯弯的,为什么鸟的嘴巴会有不同呢?你们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吗?”笔者借助当时的情境,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3)追随幼儿的学习趋向,及时提供材料。
      在“我喜欢的小鸟”活动中,当幼儿提出要让活动室成为小鸟快乐的家时,笔者引导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彩纸、塑泥、纸杯、种子、铅丝等),并相应地在室内各个活动空间呈现一些范例和如何制作的示意图或难点化解图示,让幼儿既可欣赏又可自主自由地学习制作方法,启发和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小鸟及其相关的内容。很快幼儿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纸折的、纸杯做的、泥捏的、种子粘贴的、彩纸拼贴的、铅丝弯成的“小鸟”飞满了活动室,用幼儿自己的话说:“我们班是小鸟快乐的家!”
      3.激励者――激励幼儿的探究信心
      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立价值。因此,教师在扮演好前面两种角色的同时还要适时、适当地鼓励幼儿,促使幼儿成功地完成任务,帮助其建立起自信。
      在一次制作“小鸟”的活动中,一位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拿着泥无所事事,没有制作的积极性,笔者和他交谈时他一直表示不会做,可是他的手在无意中捏出了一个小扇型的泥块,这时笔者很兴奋地对他说:“呀,这不是小鸟的尾巴吗,做得真棒!你一定也能把小鸟圆圆的头、椭圆形的身体和三角形的翅膀捏出来的。”笔者的肯定评价和具体的启发给了幼儿很大的鼓舞,他很快完成了作品。
      总之,教师面对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时,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更需要在与幼儿互动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我们要相信幼儿的才智,并相信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推荐访问:探究 幼儿 自主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