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从概念性理论到制度化实践: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研究路向

    时间:2021-07-05 16:02: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协商民主是公共权力与多元社会力量通过制度化渠道进行理性对话、公开审议,从而寻求公共决策合法性的权力运行方式。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研究从早期的概念性理论引介、对协商民主意义和价值的探讨,逐渐步入制度化实践关切的阶段,呈现自身的创新特色:立足中国民主政治,阐释制度特色;深入基层社会治理,关注实践经验;服务全面改革战略,挖掘多层次价值。协商民主研究的创新特色彰显了公共权力运行对于协商民主制度化实践的重要影响,确保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必须将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作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路向,以协商民主制度化促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并以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
      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化;权力运行公开化;公共决策民主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6)01-0072-09
      作为一种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探讨,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研究是从21世纪初逐渐开始的。2002年,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哈贝马斯在华所作“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演讲为中国学术界开始接触并了解,俞可平同年12月16日发表的《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一文,将“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治理、善治、程序民主等一起看作当代西方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协商民主”在国内首次见诸报端。此后,协商民主问题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兴趣,在多领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概念性理论引介:协商民主的内涵及价值探析
      随着国内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对协商民主的阐述在多个角度和领域不断加深和扩展。而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甚至对国外“Deliberative Democracy”概念的中文翻译也存在不同的称呼,如“审议民主”或“审议式民主”、“审议性民主”,“商议民主”或“商议性民主”、“商议民主制”,“协商民主”以及“慎议民主”、“商谈民主”、“审慎的民主”、“慎辩熟虑的民主”等[1](p.6)。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的视角,对协商民主做出了不同界定,并论述其意义和价值。
      (一)协商民主的内涵
      较早的论述从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出发,认为协商政治是基于民主程序的协商性价值偏好和由此产生的协商性运作程序、制度体系运作及其发展的民主政治。协商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和社会前提应该是:实行宪政民主,允许社会结构多元分化,承认社会多元力量合法的政治参与权利[2]。以上论述指出了协商民主的核心观点和实质内容,对国内协商民主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陈家刚介绍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并梳理出协商民主的三种解释:一是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二是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三是作为社团或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基于协商民主的不同解释,国内对于协商民主的论述逐渐从多角度展开,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将协商民主与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公共决策等相联系,赋予了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丰富的内涵。
      第一,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出发,论述制度界面的协商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协商的范围、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协商的范围是人民内部各个方面,协商的内容是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协商的目的是寻求共同目标、达成共识。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中特有的一种协商民主形式,要将协商民主看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探讨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协商民主,并结合人民政协这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使人民政协成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3]。
      第二,从经验研究出发,论述协商民主理论与公民参与理论的内在联系。公共协商是公民参与在一定层级(梯子)中的一种形式和过程,公民参与能弥补协商民主在实践运作经验方面的不足,通过协商民主理论与公民参与理论的不断接近,将公民引入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的商议模式[4]。以上论述得到了国内参与民主理论研究者的呼应,他们基于对国外参与民主理论的总结,直接指出协商民主就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民主协商意味着全体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并得出结论:协商民主就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第三,从现代治理理念出发,把协商民主定义为和谐社会治理的民主范式。发展协商民主,就是要通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追求“共同的善”,化解经济高速增长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让协商民主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以协商民主的价值观来审视和研究现代公共治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困境,将为现代公共治理走出技术与价值的两难困境提供新的理论支持。针对现代公共治理中的弊端,引入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和协商、美德与公益精神、公民参与意识,以及基层行政人员的参与,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5]
      第四,从公共决策视角出发,把协商民主看作是决策的有效政治程序和民主方式。例如,以协商民主为导向推动政府决策改革,通过民众在公平公开的基础上广泛参与理性协商,形成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公共政策。“协商与决策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协商民主主要结合政治决策才能够把它的理念投射到实际政治生活当中,而决策包含了协商才能够保证其合法性和正当性。”[6]因此,公共决策只有通过协商民主过程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合法支持,持久保持这一合法性需要从协商民主理论和公共决策改革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出发,探讨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决策模式的路径选择。协商民主决策模式源于精英主义决策模式的痼疾所招致的民众的非议和政府面临的整合社会利益分化的困境,是一种凝聚着基层官员心血和公众智慧的创新决策模式,既要促进协商民主决策机制与现有制度框架的融合对接,又要提升协商民主决策模式参与者的智力条件和心理素质[7]。

    推荐访问:概念性 制度化 协商 当代中国 民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